独守大唐 第44章 流言蜚语

作者:幼贞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15 21:58:50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一夜过去,即便是夏日,沙州的夜晚也依旧有些寒冷。

而今天是赤心村的村民们起床最早的一天。天刚泛起鱼肚白,沙州夜晚的寒意还未散去,公鸡们还相拥在暖和的茅草中赖床,村里已经相继响起了“咯吱”的门扉初开的声音。

秋丰的娘亲刘大娘随手拿起放在门口扫帚,扫去一晚上积累在门口台阶之上的沙尘,便朝着旁边的那座更加破旧的地窝子走去。

“九娘!醒了吗?今早点去宕泉河那边捡柴火吧。我好早点回来给秋丰做饭。”刘大娘背起旱柳条编制的柳条筐,探头探脑的朝着王家地窝里望着,眼中似乎有某种纠结和期盼。

就在此时,王家满是漏洞的柴扉晃动了几下,落下袅袅沙尘,随后王庸的娘亲康九娘拿着一把小柴刀走了出来:“去!快走吧,大娘,我们早点去早点回。”

刘大娘努力向门里望了几眼,问道:“你家二郎呢?还睡着呢?”

“清儿!快把阿娘的面巾拿过来!”康九娘朝着房内喊了一声,然后回身露出农村妇女特有的质朴笑容说:“没有,卯时没到,二庸就带着那一帮护卫,呼啦啦都走了。”

刘大娘似乎有点失望,但是转瞬即逝,然后伸出手,拉着康九娘走上了有点陡峭的台阶,说:“走吧,趁着天气凉快,赶紧过去捡柴,等到中午可就很热了。”

随后王清也背着一个小柳条筐,拿着一块方巾跑了出来:“阿娘!面巾!”

康九娘用面巾将自己头包裹住,这倒不是某宗教的教规,而是西北农妇用来防晒、挡风沙用的。

两个农妇便背着柳条筐,朝着宕泉河河谷而去。

就这样,大唐大中二年初夏的一个早晨,就这样平凡的开始了。昨夜沙州刺史府的博弈,与这两个乡下的农妇是没什么关系的。她们只在乎当下的生活。

刘大娘问道:“九娘啊,二郎这么早是去干什么了?”

康九娘摇了摇头说:“他们当官的事情,我一个妇人家哪里知道。只是说他们出去办点事。”

“哦……好吧。”刘大娘也是笑呵呵的说:“对了,九娘,还没来得及恭喜你呢,你家二郎真是出息了,当了什么官来着,什么将军还是啥的……”

“赤心营将头,领沙州押衙。”康九娘如数家珍的说出这两个官名。

“对对对!将头,押衙。还挺拗口的。恭喜了呀。”刘大娘笑着贺喜说:“你看我也没给你备点啥贺礼,完了让秋丰那个臭小子,帮你耕几天地,就当贺礼了!”

康九娘笑着摇了摇头说:“大娘,咱俩不用如此的。你能说声恭喜,我就很开心了。二庸那个臭小子,应该也不在乎这些。”

“你看你这话说的我心里热呼呼的。”刘大娘此时也是话锋一转:“昨天二郎说要分田,每家50亩,这是真的吗?”

康九娘点了点头说:“是真的,他们昨晚和康太公讨论了很久,今天康太公说是去赤心卫其他的四个村子宣布这个政令去了。应该不会有假。”

“那像我们家……”刘大娘有点疑虑说:“我家那汉子死的早,秋丰如今也就十六岁,和二郎一样大。如今一个成年男丁都没有,会不会我家分不到50亩……”

“不会的。”此时康九娘停下了脚步,认真的说:“刘大娘,你也是看着二庸长大的。您还不相信二庸?肯定会公平分田的。”

“那是自然,我当然相信二庸了。只是……”

刘大娘为难的说道:

“只是昨天回来路上,我听到老宋家那个宋嫂说,他们家男丁多,应该多分田,而没有男丁的家里,也耕种不了那么多田,倒不如少分一点。到时候吃公田的补贴。当时还有几家都赞成。我这心里总怕到时候二庸他……”

康九娘却笑着说:“我的好姐姐,你就放宽心吧。那宋嫂是将头,还是我家二庸是将头?那个婆娘嘴上没毛多少年了,传过多少流言了?有真的吗?而且他家那口子,被宋嫂逼得也没参加送粮队,她好意思多要地?别忘了,你家秋丰可是随着运粮队杀过蕃奴,立过功的。就是多分地,我看也要先分给秋丰这个功臣。他宋家一个捡好处的,好意思多要地?”

听到康九娘这番话,刘大娘也是放宽了心,笑逐颜开说:“就是这个理!我家秋丰可是跟着二庸杀过蕃奴的。走吧走吧,我们快点拾完柴火,回来等着分田呢!”

而就在康九娘他们去宕泉河边的杨树林里拾柴火的时候,村里已经炸开了锅。

一大早,康太公不见了,张家侍卫不见了,最主要的是王庸不见了。

村里的人都在满心欢喜的等分田,等了一早上,这几位分田的核心人物都不在。此时村里一些做了一晚上畅想的村民们有些不安了。

尤其是留下看守村子,没有参加送粮队的那几户,此时内心更是忐忑。

在村口,几户留守人家的村妇在村口的树荫下编红柳筐,讨论着王庸和康太清一大早消失的事情。

一开始还只是说这次村子里得了大便宜了,说有了地,日子就好过多了。

但是说着说着,这几个村妇就猜起了王庸和康太公消失的原因。

一个村妇猜测说:“他们该不会一大早先去选地了吧!”

“不会吧,宋嫂。昨天二庸子不是说大家开会一起商量分田的事情吗?应该不至于。”

宋嫂白了一眼,然后说:“你还别不信,你不想想,人家王庸当了大官,而康老头子也当了什么卫正。人家要是不去选几块好地,这官不就白当了吗?那些当官的不都这样,最好的都要自己拿,剩下的才是我们的。”

几个村妇听着宋嫂这煞有介事,仿佛亲眼所见的语气,顿时也都担忧了起来。

“应该也没事吧,这些都是二庸子杀了吐蕃人换来的赏赐。他们先选也是应该的。”

一个村妇带着一丝侥幸的语气说:

“就算二庸子和康太公选了,那加起来也就是100亩而已,也不多的。村里至少有两千亩地,还是能选上不老少的好地呢。”

此时宋嫂不屑的说:“你想太多了!我家那口子说了,就算是二庸子他们选完了,也是紧着参加了运粮队的那些人接着选。我们这些留守的,你能指望让你先选?”

“这……”

宋嫂这个话语一出,在场这些村妇都一个个慌张了起来。他们感觉宋嫂说的这个话,确实有理。

一个村妇忽然有点失望的说:“这……我昨晚还跟我家大郎说,离我家不远处就有十几亩良田,我们还打算就围绕着那十几亩田分满50亩就好了。不会被二庸子他们选了去吧。”

“别说你看中的,要是他们把离水渠近的良田都选完了,那可就麻烦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也都担心了起来,他们几乎昨晚都是和家里人规划着要选村里的哪些田。甚至有些人还和邻居去商量了。结果如今,大家内心都有点忐忑。

一个村妇还是摇了摇头说:“我看昨天二庸子讲话,很是认真的样子,不像是诓骗我们的。”

宋嫂此时阴阳怪气的说道:“你太天真了,三娘。你知道吗,今天一大早我去村西,就发现,康九娘和刘大娘都一大早不见了。肯定是跟着王庸去选地去了!”

“万一是她们出去捡柴火或者布置捕兔绳去了呢。”

“哪有那么巧?”宋嫂一脸看破一切,信誓旦旦说:“整个村子里,我们都说过二庸子坏话,叫他二痴。是不是!也就康老头子和刘大娘没说过二庸子坏话。而今天一大早,王庸,康老头子,刘大娘全部不见了。哪有这么多巧合。”

这时众村妇纷纷觉得有理,点头说:“还真是。”

“假如真是这样,那我们岂不是惨了。肯定选不上好地了!说不定选的地又远又贫瘠。”

“就是啊,要不就别分,既然答应分了,怎么能这么搞呢……”

“二庸子咋能这样诓骗我们呢!不厚道啊!”

就在几个村妇越说越激动时。只听到一个稚嫩的女孩声,义正严词的说:

“我阿兄才不会诓骗你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