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召唤天宝大将军 第31章 终至幽州

作者:精神科陈医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16 22:11:43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刘辩本意也是想尽快见到这极具浪漫色彩的三兄弟的,但刘伯温却道:“陛下,臣以为待到蓟县,借刘幽州之名来征辟此三人方为上策。如今吾等尚在路途,于涿州之地贸然行事,诸多事宜难以把控。且此三人之性情、志向,吾等尚未深知,若操之过急,恐适得其反。

此地距离蓟县不过百里之遥,待到蓟县,凭借刘幽州之威望,可令其对吾等多几分信任。届时,吾等亦可从容布置,详加筹谋,洞悉三人所需,投其所好,如此则成功之机大增。且蓟县乃刘虞治所,资源人力皆更为充裕,可全力为之,胜算更著。望陛下三思,以保万全之策。”

刘辩不得不点头称赞,这读书多考虑的就是周全。虽刘辩对刘关张之人品颇为相信,但此刻确实情况不明,不宜操之过急,何况接下来几月刘关张等皆在此地招兵买马,因此不急一时。

刘辩只得叹息一声,安慰自己好事多磨。随即召集众人,待补充粮草辎重后继续踏上最后一段路,去往蓟县。

涿县离蓟县已不遥远,不过两三天路程。刘辩等快马加鞭,在第二天晚上便到达了蓟县周边,在城外休息一晚,在第三日一早,也便是十月二十八日,往城中而去。

众人终于到达目的地,紧绷的神经总算有了片刻的松弛。宇文成都也不由得稍感轻松,身为实际上的贴身护卫,一路的高度警惕让他倍感压力,此刻总算能稍稍缓口气。

唐姬心中则交织着紧张与期待。这一路的奔波让她身心俱疲,但仍强撑着,不想让刘辩费心。已至幽州,只盼刘辩能寻得助力,夫君也不必像往日那般疲惫。

何太后想到即将能有个安稳之所,一路上的忐忑不安在此刻稍有平息,回首一看,还真是人生如梦,之前何曾想过会有这般逃亡经历?

蓟县虽是幽州治所所在,但此地毕竟处于北方,已近十一月,已有了几分寒意。

街道倒也宽敞,只是行人衣着相较南方略显厚实。秋风瑟瑟,卷着些许落叶在街头打着旋儿。街边店铺虽不少,但货品不如南方那般丰富多样。

集市上,商贩们裹着厚衣,卖力地吆喝着,售卖的多是些本地的特产与日常必需之物。道路两旁的饭馆酒肆,虽也有香气飘出,却不似京城那般浓郁。市井之中,也偶有几个艺人表演,观众们围聚着,却也因秋寒而略显瑟缩。远处的士兵紧了紧身上的衣物,坚守着岗位。

学堂里传来的书声,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单薄。百姓们行色匆匆,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虽没有南方的繁华精致,但也能看出此处民生安定,人们在这苦寒之地努力经营着生活,在这乱世之中,也算是一方净土。

看着这番场景,刘辩却忍不住的叹了口气,此时安定,但在刘虞、公孙瓒相继死后,幽州人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征讨乌桓后才算安定一些,但紧接着的,却又是那西晋。在之后的几百年中,北方可以说大部分都是被中原王朝放弃的存在,着实可惜。人力终有尽时,刘辩能做的也只有尽量避免这些惨剧的发生。

正定心神,刘辩命众人扎营,自己与何太后,则在宇文成都的护卫下往州牧府而去,毕竟是自家人。带上何太后能显得更为庄重。

见有人前来,侍卫本欲喝止,但见刘辩的面容有些熟悉,说不定便是哪位大人物。身为州牧府的侍卫,自然是有些眼力见,忙换了副表情,开口问道:“诸位是何人?有何事?”

刘辩说道:“我乃是刘州牧的族亲,特意来此寻亲,烦请通报。”

侍卫恭敬问道:“敢问尊姓大名?”

刘辩只说了一个“辩”字。

侍卫虽心中疑惑,但依旧恭敬地进去禀报。

此时的刘虞,正在书房处理公务,心中却忧愁不已,想着发布出去寻找刘辩的布告,为何迟迟未有音信。正愁思间,侍卫前来通报:“州牧大人,门外有三人来寻,自称是您之族亲,特来禀报。”

刘虞有些莫名其妙,族亲?开口问道:“可有说名讳?”侍卫则言:“那人只说了一个‘辩’字。

“辩”?自己族亲?莫不是刘辩?刘虞心神大震,理智告诉他刘辩不可能如此快就来到蓟县,且自己在幽州广发布告而未得消息,但情感上又满怀期待。于是,便让侍卫快快把他们请进来,但话刚出口,又改了主意,决定亲自出门迎接。

刘虞初见刘辩与何太后,心下一惊,因距上次祭祀大会相见已过两年,而此二人历经一月有余的风吹日晒,模样大有变化。何太后往昔养尊处优,此时亦难掩风霜之色,但刘虞仍旧一眼便认出。刘虞赶忙就要行礼。此时毕竟还是府外,人多眼杂,刘辩见此动作,赶在他前面说道:“五叔,家中突逢大难,侄儿特来寻您。”

刘虞闻刘辩之言,如何不知其中深意,几乎要老泪纵横,说道:“既是家中有难,吾定当鼎力相助。”说罢,赶忙把他们迎入府中。

附近侍卫见刘虞如此态度,皆面露惊色,却也不敢多言,只得记住三人面庞,提醒自己日后小心行事。

入得府内,刘虞速屏退左右,刘辩亦令宇文成都立于门外。

屋内仅存三人,皆为自家之人。刘虞面色恭敬,仍尊称刘辩为“陛下”。其心以为,依礼法当以嫡长子继位,董卓废刘辩之行,实乃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韪,毫无公信力可言。

刘虞先是一番诚挚表白忠心,双目泛红,痛心疾首地痛骂董卓之恶行,而后关切道:“陛下与太后此程可还顺遂?洛阳至此,定是吃了不少苦头。”言罢,想到二人应该一路都是居住营帐而来,又道:“陛下至此,当建立行宫。臣即刻为陛下与太后安排舒适住所,定让陛下、太后好好歇息。”

何太后被他一问,又想起了这半年来的变故,心中委屈,眼眶泛红,此次逃亡之旅虽确实艰辛,但终于是安全下来。听闻刘虞此言,太后几乎马上便要开口同意。

刘辩却微微摇头,神色郑重,道:“朕与太后一路虽艰辛,却也无妨。如今百姓受苦,洛阳仍在董卓魔爪之下,水深火热,朕怎能贪图享受?皇叔随意安排一处住处即可。”刘辩既已拒绝,太后自然不会在他人面前弗了刘辩面子,只得将微张的嘴合上,所幸刘辩与刘虞交谈,并未留意。

刘虞闻之,钦佩不已,心中暗道:“陛下如此仁善,实乃大汉之幸。”但他怎肯随意安排,遂道:“陛下万不可如此自苦,若不建行宫,臣愿将自家府邸腾出,以做陛下使用。”

刘辩仍欲拒绝,刘虞坚持道:“陛下莫要再推辞,此乃臣之本分。臣尚有一空置院落,陛下不必担心于臣。”刘辩见其态度坚决,只得应下。

见刘辩不再拒绝,刘虞此时又问道:“陛下一行究竟所遇何般遭遇?”刘虞所接之消息,仅知刘辩等于天井关生擒吕布,然此前如何逃出洛阳,此后又如何抵达燕地,皆一概不知。

刘辩微微仰头,目光坚定,缓声道:“乃高祖托梦,与朕言明脱身之法,更遣神兵相助,正是如今正在门外守护之宇文成都。”

太后终于忍不住,夹杂着啜泣声开口:“刘卿家,你一定要帮帮辫儿,辫儿实在是受苦了。”

刘虞见太后如此,赶忙跪地,称分内之事,万死不辞。刘辩赶忙扶他起身。

刘虞深知宇文成都之勇猛,对刘辩所言未生疑虑,心下暗想:若非高祖相助,何以解释一籍籍无名之小将竟有如此神威,又恰逢时机投于陛下麾下?实乃天佑大汉。

刘辩又道:“高祖亦言,自洛阳脱身,需来燕地寻皇叔之助,皇叔乃最心怀汉室之人。”刘虞闻此,当即又双膝跪地,神色庄重肃穆:“臣必不负陛下、不负高祖所托!”刘辩心中无奈,怎动不动就跪地?但仍快步扶他起身,言有皇叔,乃刘家之幸。

继而刘虞说道:“既然陛下至此,臣必听凭差遣,幽州境内,任由陛下驱使。”言及此处,刘虞略有犹豫,道:“只是那公孙瓒,平素颇为骄横傲气,不听调令。”

刘辩闻言只是一笑,神色从容淡定,道:“高祖既令朕来燕地,定已虑及此等状况,皇叔无需烦忧。”刘虞闻之,长舒一口气,问道:“陛下,接下来有何打算?可要昭告天下,于此复位?”

刘辩摇头,目光深邃,道:“暂且不必,此时昭告天下,董卓恐对协弟不利。何况明年一月,天下诸侯必对董卓群起而攻之,届时定当一雪前耻,再名正言顺复位。”

刘虞望向刘辩,目光中更添钦佩之意,看来昔日议论刘辩之言语皆为谣传,这实乃仁义、英武之军。拱手道:“一切但凭陛下安排。”

刘辩点头,继续道:“朕前两日路过涿县,高祖托梦而言,称其中有三位仁杰,名曰:刘备、关羽、张飞。烦请皇叔下令,征辟三人为官,召其前来蓟县一见。”刘虞哪有意见,当即应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