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书院,讲堂。
此时,王明阳正在向龙岗书院的学子们讲授自己的心学。
他讲到静坐。
“静坐是一项重要的修炼方法,也是我们体悟内心,寻找本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静坐,我们可以逐渐摆脱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回归内心的真实和本质。”
“在静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感知自己的情感和思维,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和追求。”
“同时,静坐也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放松身心,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静坐,是明阳心学的重要手段。
在明阳心学中,静坐的目的是实现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则是一种超越纷扰,回归本质的状态,能让人保持冷静和理智,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然而,讲堂中的学子们却认为静坐这种事情太简单,也太普通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
所以很快就有学子提出疑问。
“老师,静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我知道很多的静坐方法,比如说佛门就有静坐之法,还有闭口禅等方法辅助,这些静坐之法,跟您讲的静坐有什么区别?”
不是龙岗书院的学子们不能理解。
而是静坐这种行为真的太常见了。
甚至,佛门和道门中人,比儒家学子更讲究静坐,已经将静坐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每日里都在打坐参禅。
倘若静坐真的有王明阳说的那么神奇。
佛门的和尚,以及道门的道士,岂不是比他们读书人更优秀?
这显然不能让他们接受。
王明阳听到弟子质疑,也没有生气,而是平静的讲述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我曾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了三年之久。”
“我听说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
“我说:你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你们猜那和尚怎么样?”
王明阳教学,并非一板一眼的让弟子们死读书,或者照本宣科的教导。
他更喜欢寓教于喻,通过比喻和故事来传达教育意图,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非常受学生们欢迎。
所以他们听到王明阳询问后,纷纷回答。
“我猜,那和尚肯定会被吓到。”
“怎么可能,那位高僧可是不视不言静坐了三年之久,绝对是天下间难得的大德高僧,怎么会被老师这么轻易的吓到?”
“我觉得那和尚不视不言,可能是个瞎子和哑巴,甚至就连腿脚都有毛病,要不然怎么可能静坐三年这么久。”
“我也这么觉得。”
“……”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和尚是大德高僧,有的则认为和尚是身体有问题,甚至还有的认为和尚静坐三年这事是假的,愚夫们以讹传讹。
讲台上,王明阳见弟子们讨论的差不多了,才笑着讲出了答案。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不过我遇到的那个和尚,在听到我突然大声喝问候,却是惊慌地睁开眼睛,吓得‘啊呀’一声。”
“我当时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我继续问:“想念她吗?”
“那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
“直到过去了很久,和尚才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我听到和尚回答后,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
“最后等到第二天,和尚就离开了寺庙,重回人间照顾母亲去了。”
王明阳笑着讲完自己的故事,然后问道:“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可有明悟了什么?”
学生们皱眉,陷入沉思。
“老师,你是在告诉我们,和尚虽然整日静坐,却一直未能保持心中宁静,所以才会静坐三年一无所得吗?”
很快,就有学生讲出了自己的理解。
王明阳闻言,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他悠悠道:“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不仅是在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静坐,更重要是想告诉你们,和尚表面是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
“和尚说的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能合道,想要通过闭口禅之类的方法寻道,最终求得的也是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
“那也不是道,是妄。”
“这也是我心学的根本,致良知!”
和尚不视不言静坐三年之久,是为了求道。
然而这种强行求道之法,并不是明阳心学所追求的。
他认为那不是求道,而是求妄。
明阳心学求得道,是致良知,讲究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以心来求道,而不是以某种手段或者功法来求道。
什么道?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就够了。
林平之站在讲堂外,听着王明阳讲学,好似听到了晨钟暮鼓一般,心中豁然开朗。
他不知道讲堂内的龙岗书院学子们有没有听懂。
他却听懂了。
甚至,他在听完王明阳讲学后,想到的更多。
比如说大明江湖。
如今的大明江湖,江湖武者们都已经走错了路,一个个全都执着于神功绝学,神兵利器等,幻想着借此来天下无敌。
这已经不是在追求武道。
而是在求妄。
亦如佛家所说的贪嗔痴三毒。
若是可以,他真想将方正,冲虚,岳不群,左冷禅,余沧海等人全都抓来,让他们好好听下明阳先生的讲学。
尤其是岳不群和余沧海。
这两个人中毒最深。
毕竟无论是华山派还是青城派,宗门传承绝学都不弱于辟邪剑谱。
结果这两个人就连自家宗门的武学都没有练好,还要不择手段的谋夺辟邪剑谱。
这难道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还有岳不群,自诩为君子剑,常以儒家读书人打扮,就连修行的剑法也是养吾剑法,取「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甚至就连华山派的正堂,都取名为正气堂!
然而以岳不群的所作所为,能领悟养吾剑法真意,对得起“正气”这两个字吗?
这也不怪他最终会以失败收场了。
真要让修行辟邪剑谱的岳不群成功,天下读书人不炸了才怪。
想到这里。
林平之顿时觉得原著中的岳不群失败才是必然,成功是不可能成功,永远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