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心中一慌,赶紧跟着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微微抬手,示意众臣平身,朱见济这时候也跟着站了起来,他心中心中暗自懊恼自己刚才的失态,可还好并没有人看见他。
就在这时,奉天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剧烈的脚步声,接着只见几十名锦衣卫腰间挂着佩刀,陆陆续续的从外面跑了进来。
等到他们都跑进来之后,外面的人等到他们都跑进来之后,外面的人将奉天殿的大门缓缓关上。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中逐渐涌起了一丝不安的感觉。
“遵陛下旨意,臣已令锦衣卫将整个奉天殿团团围住,请陛下”卢忠单膝跪在地上,神情很是严肃。
“陛下,您这是?!”
陈循从队列之中站起来,朝着朱祁钰拱了拱手很是不解的问道。
而朱祁钰微微抬了抬手,示意让陈循稍安勿躁。
陈循见状只能无奈地退回队列,他心中虽有疑虑,但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决策自有其道理,自己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此时朝堂上异常的安静,就连朱见济都是心中一紧,不知道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祁钰扫视了一眼群臣,声音很是平淡的说道:“众卿不必惊慌,今日大朝朕是有些事情需要与大家商议。
锦衣卫此举,乃是为确保大朝会顺利进行,防范潜在风险。”
下面的那些大臣们,依旧是疑惑的看着朱祁钰,他们都是人精见这个架势,谁都能猜出今天肯定是要有大事发生的。
这时朱祁钰开口道:“这今日大朝,朕要说的的第一件事,就是太子昨晚,用他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500名新军。
幸得我朝太祖、太宗爷在天庇佑,成功的击败了京师外面的那些个瓦剌军队,为我大明壮了声威,太子有勇有谋,实乃我大明之幸!”
群臣哗然,皆面露惊叹之色,他们纷纷看向朱见济,眼神中满是钦佩。
其实他们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们,昨晚还跟着朱祁钰一起见证了这场胜利。
但此刻,在他们心中还是对太子朱见济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钦佩。
朱见济心中微紧,他没想到父皇会在此时如此高调地赞扬自己,于是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儿臣只是尽微薄之力,全赖父皇洪福,将士们用命,更有太祖、太宗爷在天庇佑。”
朱祁钰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慰:“太子谦逊,实乃美德。
然此次战功不可磨灭,朕决定!明日起太子正式进入文华殿读书,由御史张鹏担任太子讲师。
望太子能在张御史的教导下,勤勉学习,修身立德,为日后治理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朕决定,授予太子为监国之职,望你能勤勉努力,继续为大明社稷尽心尽力。”
群臣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见济也跪地谢恩,但他的内心却不是很开心,这明朝太子一旦开始读书,那可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背负着繁重的学业,以及诸多规矩的束缚。
朱祁钰朝着众人摆了摆手,轻声的说道:“来人啊!快给太子赐座,以后在这奉天殿上,有朕坐的就有太子坐的。”
听到这话群臣心中皆是一惊,这等恩宠可谓前所未见。
很快,太监们便搬来一把椅子,放置在朱祁钰龙椅旁边稍低的位置。
朱见济心中复杂,本来他还觉得父皇对自己是不是过于厚爱与期望了,可当他看着下面的那些臣子以及他们那不满的表情,他瞬间明白了父皇此举的深意。
他也不再推辞,只是躬身朝着朱祁钰道了谢便缓缓坐下。
他凝视着那些个对自己不满的臣子,努力保持着庄重的仪态。
朱祁钰继续说道:“此次太子立下大功,朕深感欣慰。
望众卿能全力辅佐太子,共同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群臣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为陛下分忧。”
“好!那接下来朕就要开始说正题了!”朱祁钰微微挺直了身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而下面的那些锦衣卫们,更是挺直了腰板,将手放在自己的腰间,做出随时拔刀的姿势,全神贯注地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群臣们看到这个架势,都知道将要有事发生了,他们的心中是越发的紧张。
“景泰四年,十月初八,那天朕经历了一件让朕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事情,因为就是那天朕以及太子差点就死在了刺客的手里!”
群臣闻言,皆是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皇帝和太子竟然遭遇过如此凶险之事,一时间,朝堂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朱见济也回想起那日的惊险场景,心中同样充满了后怕,他看着朱祁钰,等待着父皇继续讲述。
朱祁钰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说道:“自那日之后,朕便下令严查此事,务必要将其背后的主谋揪出来,然而时至今日仍未有结果。
朕原本以为,这事到此就结束了,可谁知没过几天皇后也被人用药差点害死。
朕今天召集众卿,便是要再次强调此事的严重性,朕不能容忍有人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屡次行刺皇室成员,更不能让这样的危险再次发生,所以……”
朱祁钰扫视了着众人朱祁钰扫视着众人,神色凝重地说道:
“所以,朕决定加大力度彻查此事,从朝廷内外各个方面进行排查,凡有可疑之处,务必深究到底。
朕要让那些胆敢谋害皇室之人知道,朕绝不姑息,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群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定当全力以赴,彻查此事,为陛下和皇室报仇雪恨。”
“好既然你们都同意的话,那么就请各位大人,在此留宿两周,期间无论是你们的家人还是下属都不得前来探视,若是有违抗者,全部以同谋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