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营地上,驱散了夜晚的寒意。李凡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望着帐篷顶上的帆布,思绪渐渐清晰。昨晚与韩信结为异姓兄弟的情景历历在目,他感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依靠。
他起身整理衣衫,走出帐篷,迎面而来的是新鲜的空气和士兵们晨练的喊声。韩信已经站在训练场边,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士兵们。见到李凡,他微笑着挥了挥手:“李兄,早上好。”
李凡快步走过去,笑道:“韩兄,起得真早。”
韩信点头:“军中事务繁多,不得不早起。昨晚睡得可好?”
李凡回答:“很好,心情畅快,睡得格外香甜。”
韩信拍拍他的肩膀:“那就好。对了,今日有空吗?我想与你一起探讨一下当今的天下大势。”
李凡正有此意,便欣然答应:“正合我意。我也想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情况。”
两人来到营帐内,韩信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地图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一一标注,显得极为详细。李凡望着这幅手绘的地图,心中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工艺。
“李兄,你可知如今是何年何月?”韩信问道。
李凡摇了摇头:“坦白说,我对这个时代的具体年份并不清楚,只知道大约是战国末年。”
韩信微微一笑:“如今是秦王政二十三年,天下纷争已久,各国之间战火不断。”
“秦王政二十三年?”李凡心中一惊,若他记得不错,这位秦王政便是后来的秦始皇,而二十三年正是秦国加紧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
韩信指着地图说道:“李兄请看,这里是秦国,地处关中之地,四周易守难攻,物产丰饶。近些年来,秦王嬴政励精图治,任用李斯、王翦等贤才,国力日益强盛。”
他又指向地图东部:“而我们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内部权贵纷争,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其他诸如赵、魏、燕、齐、韩等国,也各有各的困难。”
李凡仔细聆听,心中暗自思量。历史上,秦国正是在这个时期逐一灭掉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难道自己正处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
韩信继续说道:“如今,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赵国,正准备对燕国和魏国下手。我们楚国虽然暂时还能抵挡,但若不尽快采取行动,恐怕也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李凡问道:“那各国之间就没有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秦国的进攻吗?”
韩信叹了口气:“唉,各国君主皆心怀鬼胎,彼此猜忌。之前也曾有过合纵连横的尝试,但都因为内部分歧而失败。”
李凡点头表示理解:“的确,若不能真正团结一致,只会被秦国各个击破。”
韩信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凡:“李兄,你对当今天下有何看法?”
李凡沉吟片刻,说道:“秦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离不开其内部的改革和强有力的统治。而各国之所以节节败退,主要是因为内部腐败,民心涣散。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内部入手,改革政治,安抚民心,增强国力。”
韩信赞同地点头:“李兄所言极是。但改革谈何容易,朝廷上下盘根错节,贵族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哪里会考虑百姓的疾苦?”
李凡微微一笑:“所以,我们需要从基层做起。先在军队中树立榜样,逐步影响更多的人。”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李兄的意思是,从军队改革入手,逐渐扩大影响?”
“正是如此。”李凡坚定地说,“军队是国家的基石,若能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不仅能抵御外敌,还能震慑内部的反对势力。”
韩信深以为然:“有道理。可惜我只是一个偏将,手中兵力有限,恐怕难以实现大的改革。”
李凡鼓励道:“韩兄,不要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逐步推进,一定能有所作为。”
韩信感激地看着他:“李兄,你总是能给我带来信心。”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凡在韩信的引荐下,认识了许多楚国的将领和谋士。他发现,虽然楚国内部存在许多问题,但仍有不少有志之士,愿意为国家的前途而奋斗。
一天,韩信邀请李凡参加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上,众将领讨论如何应对秦国的进攻。有人主张固守待援,有人提议主动出击,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李凡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有了自己的想法。当众人意见难以统一时,韩信起身说道:“各位,不妨听听我兄弟李凡的意见。”
众人将目光投向李凡,带着些许好奇和审视。毕竟,李凡是个新面孔,且身份不明。
李凡从容不迫地站起身,微微一礼:“各位将军,在下李凡,初来乍到,斗胆发表一些拙见。”
一名老将军冷哼一声:“小子,你有什么高见,说来听听。”
李凡并不介意,指着地图说道:“秦国之所以战无不胜,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军力,更在于其灵活的战略和战术。他们善于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对手。而我们若一味固守,恐怕只会被各个击破。”
另一名将军问道:“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应对?”
李凡微微一笑:“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游击战的策略,避其锋芒,袭其薄弱之处,消耗敌军的战斗力。同时,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给敌军以沉重打击。”
众人听后,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表示赞同,有人则持怀疑态度。
那名老将军不屑地说:“哼,纸上谈兵!秦军训练有素,我们怎能与之抗衡?”
李凡坦然回答:“将军所言极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以硬碰硬,而是要以巧取胜。”
韩信在一旁补充道:“李兄弟的建议值得考虑。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行,若有效果,再逐步推广。”
会议最终决定,采用李凡的建议,在边境地区进行试点。
会后,韩信对李凡说道:“李兄,你的见解让我佩服。只是,军中有些人顽固不化,可能会对你有所不满,你要多加小心。”
李凡笑了笑:“无妨,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们取得了成果,自然能让他们信服。”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楚军在边境的小规模战斗中取得了几次胜利,成功地遏制了秦军的进攻势头。士兵们士气大振,对李凡的战术佩服不已。
那位曾经质疑他的老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小子,你确实有两下子。”
李凡谦虚地说:“将军过奖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李凡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国末年的局势。他发现,除了秦国的威胁,楚国内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倾轧,朝廷腐败,民间怨声载道。
一天晚上,李凡与韩信在营地外散步。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清冷。
“韩兄,你有没有想过,若楚国继续这样下去,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李凡问道。
韩信沉默片刻,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以我一己之力,难以扭转乾坤。”
李凡目光坚定:“若我们能聚集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或许能改变现状。”
韩信转过头,看着他:“李兄,你的意思是……”
李凡点头:“是的,我们可以组建一支真正为百姓、为国家的力量,从内部进行改革,逐步影响整个楚国。”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的确是个办法。但风险巨大,一旦被朝廷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李凡微微一笑:“风险与机遇并存。若我们成功了,不仅能挽救楚国,还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韩信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好!我愿意与你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两人再次握手,心中充满了决心和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凡和韩信秘密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将领和谋士,逐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他们在军中推广新的训练方法,提拔有才华的年轻人,同时暗中收集朝廷内部的腐败证据。
然而,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楚国的贵族们察觉到了军中风气的变化,开始怀疑有人在背后策划什么。
一日,韩信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警告他谨言慎行,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韩信将信交给李凡,两人商议对策。
李凡说道:“看来,我们的行动已经引起了上层的警觉。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韩信点头:“是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停下脚步。”
李凡思索片刻:“不如我们暂时放慢步伐,避免引起过多的关注。同时,继续加强与士兵们的联系,巩固我们的基础。”
韩信同意了他的建议。
然而,风暴似乎已经悄然来临。他们能否躲过这次危机,继续推进他们的计划?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夜深人静,李凡坐在营帐中,望着桌上的地图,心中思绪万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卷入了这个时代的漩涡中。回不去了,但他也不后悔。
“既来之,则安之。”他轻声自语。
他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那些信任他的人。
外面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显得格外宁静。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