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也收到了李县令的回信,信中已经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因为他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任职,所以他会写信给如今那位县主安排此事。
其实王也在写给李县令的信中要求不多,主要提到了两点。
一点是希望他以王也自己的名义在他的封地组建一个五百人的队伍。当然了,这五百人肯定是见不得光的,要让朝廷知道他私自豢养军队,那武帝可不会像上次那样大度了。
另一点则是军费的来源了。王也希望能组个商队用于聚财。有了钱财才能找得到人替自己卖命,而且各种装备以及保养也是一大笔开支,没有钱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虽然如今阶级明显,商人最让人看不起,但商人敛财的能力那可不一般。特别是在自己的封地内如果再给他们一点特权,那更是不可估量。
王也在信中还提到:这商队的组建需得精心谋划,挑选可靠之人来操持。可从封地中那些头脑灵活、有经商天赋之人中选拔,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让他们为这支秘密队伍的军费尽心尽力。
对于那五百人的队伍,训练之事也不可马虎。要挑选精壮之士,以严格的纪律加以约束,使其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虽不能明目张胆地操练,但可假借各种名目,如狩猎、护卫等活动,暗暗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
王也深知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被朝廷察觉,后果不堪设想。但自己也只是准备一个后路罢了,他又没有自己封王争霸的心思,不然也不会就只弄了五百人的军队。他只是确保以后出什么事,有足够的人互送他安全离开罢了。
虽然各个世家大族逗会养自己的私军,但通常人数在两三百人之间。这个数量一是不会引起当权者的警觉,二是他们很难保证在超过这个人数后还能养的起,而且还能不漏马脚。
在李县令的回信中,提到了商队的组建,这个他会帮忙。在李县令看来,最简单的就是商队都组建了,毕竟现在商人地位最低,自己只需稍加威逼利诱,自会有人投效。但对于商队到底靠什么获得大量利润,这个李县令也不清楚,于是在回信中也是希望王也能指教一番。
虽然军队的组建他暂时没有把握,但李县主还是请他那朋友先弄了几十个人暂时训练起来。他清楚他那朋友不会出卖他,尽管那人的上位自己出了大力,但也很难保证他会答应此事,毕竟此事影响太大了。
王也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打算等长安这边的事情弄的差不多,就回去一趟,顺便当面与那李县令的朋友见一面,看看此人是否可靠。
在看到这封回信后,王也总算是放心不少,至于商队的贩卖之物,估计还要落到这个武库上来。
王也打算仿照后面的朝代弄个工部出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社会百态只要是有利于民生的,他希望都能有人去进行发明创造。正如前几年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虽然这人不太行,但这发明确实是利在千秋的。
之后广召民间能工巧匠,集思广益,争取做出一些后世的东西,不用跨度很大,只要比现在使用的东西更便捷一些就行,到时候只要给这个商队一些小玩意,就足够他赚的盆满钵满了。
而且如今武帝也在加强中央集权,如果可以的话,便是效仿一下三省六部制又如何,起码比现在的郡国并行制好得多。
如今的郡国并行,年年有人造反,搞得别人人心惶惶,去平叛还要劳民伤财,不如想个办法把这些王爷发放出去,去让他们自己去打片土地管理,也免得祸害自己人。
当然了,这种想法是危险的一旦那些王爷甚至朝臣对王也起了歹意,那自己如今搞那五百人就该派上用场了,毕竟王也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武帝身上,人家好歹算一家人,对自己这个外人肯定不会心慈手软的。
如今王也也是逐渐打开了思路,如今的举孝廉虽然不错,但后面的科举明显是更适合王朝的。就是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学问嘛,还是别一家独大的好,虽然刚开始独尊儒术不久,但也不是没办法搞点其他的嘛。
不行了不行了,越想越觉得身上任务重大,如今还是先弄好这个武库再说,到时候有了一点功绩,再去给武帝提提建议风险就小了。
就在王也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司马相如去世的消息就传到了王也耳朵里,可惜,他去世的消息并未引起太大轰动。王也也只是惋惜了一下一个文学大家就此离去了,并未有其他太多情绪。前人已逝,后者更需勉力才是。
而且说起这个,貌似霍去病也将于明年去世了,一个少年英雄就此莫名其妙的死去,连个具体的死因都不清楚。
王也前几天见到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可惜他不知道,他的寿命就只有一年了。不过既然自己来了,那说什么都要救上一救的,看来等忙完这里的事还需去寻找几个靠谱的大夫才行,毕竟这种事自己不是专业的,不过有后世的一些知识在,应该还是能帮上一点忙的。
真是多事之秋啊。
在一个月之后,武库总算建设完成,本来可是更快完成的,但王也为了安全考虑,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让他们做了很多细节上的事,也正因如此,工期又拖了好几天不过这种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搞好了,后期自然能事半功倍。
在弄好之后,王也总算是向武帝复命了,如今武库已经开始运转,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个星期内就会有成品火药出来了。
不过为了人身安全,王也不许他们刚开始就扩大产量,起码要一个月以后,各个流程熟悉之后才能加快产出速度。
武帝虽然急切的想要更多的火药,但他也明白,这种危险的东西注定是难得的,为了自己的千古大业,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