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王也在派王大他们去石城县后,又再次联系上了李县令。因为李县令那里有一支商队,而到时候如果离开的不顺利,可能就需要他们了。顺便是时候运作一下李县令的晋升之路了。

自己很久以前就答应李县令帮他升一升,结果一直拖到现在。

不过王也不打算自己来提拔他,主要还是现在王也已经被朝中大部分人记恨上了,而且不久之后自己就要跑路,所以李县令不适合在自己手上升起来,不然到时候反而是坑了他。

至于如何升,王也脑子里已经有想法了,那就是靠抨击王也来获得晋升机会。

王也秘密地给李县令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就提到了晋升之法。

王也在信中告诉李县令,让他最近写一封奏报前往长安,奏报内容主要就是抨击王也,指责王也各种事情不遵祖训,偏爱奇瀛技巧,但实际上胸无点墨,完全是你们文人都耻辱。

至于具体的细节,李县令这边大可随便挑一些王也做过的事,对其中的一些点进行抨击。总而言之,就是要体现出李县令的刚正不阿。

如今朝中那些人正好看王也不爽,而有了李县令这种直言不讳的“忠臣”,他们只会喜闻乐见

李县令收到信后,双手颤抖地捧着那封信,内心忐忑不安。他在书房中来来回回地踱步,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一方面,他感激王也为他谋划晋升之路,毕竟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此举会真的触怒王也,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测的祸端。

李县令的夫人走进书房,看到他这般焦虑,关切地问道:“老爷,究竟何事让您如此烦心?”李县令长叹一口气,说道:“夫人啊,王也让我写奏报弹劾他,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夫人担忧地说:“老爷,这可万万使不得啊,那王也可不是好惹的主儿。”

李县令摇摇头:“可若是不照做,怕是五年之内没有什么晋升的希望了啊,我等不了这么久了。”

夫人沉默片刻,无奈地说:“老爷,您自己拿主意吧。”

想到王也的保证和自己的前途,李县令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开始撰写奏报。他坐在书桌前,咬着笔杆,冥思苦想,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经过几日的苦思冥想和精心雕琢,李县令终于完成了奏报。他在奏报中列举了王也数件所谓的“劣迹”,言辞犀利,义正辞严。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把锐利的剑,直刺王也。

当这份奏报呈递到长安时,果然如王也所料,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那些对王也心怀不满的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这李县令可真是有胆量啊,敢弹劾王也。”

“是啊,看来是个正直之士。”

一时间,李县令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王也却在府中大发雷霆,把桌上的东西都扫落在地,怒喝道:“好个李县令,竟敢背叛我,我定要严惩他!”

他的亲信赶忙劝道:“大人,莫要冲动,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王也气愤地说:“我对他不薄,他竟如此忘恩负义!”

众人看着从王也府内传出来的情报,直接脸上笑开了花。王也这一反应让众人觉得是他识人不明,恼羞成怒了,越发觉得李县令是难得的忠臣。

虽然有些人还是将信将疑,但这对王也来说只是小事了。因为他后面还有一系列操作,会让此事坐实。到时候,由不得他们不信。

王也故意在一些公开场合对李县令破口大骂,甚至扬言要让他永无翻身之日。这使得众人更加坚信李县令的勇敢和王也的蛮横。

王也甚至在朝堂上故意与支持李县令的官员激烈争吵,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那些人自然又是一顿抨击,什么“恃宠而骄”“目中无人”基本跟不好的事情沾边的头衔都给王也安上了。

同时,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些与自己关系疏远的官员出面,看似公正地指责王也的行为过于偏激,实则还是贬低王也。进一步衬托出李县令的无辜和正直。

李县令也表现得毫不畏惧,继续上奏折,列举王也更多的“罪行”,言辞愈发激烈。

王也则“下令”让地方官员对李县令进行打压,减少他的俸禄,给他安排繁重的事务。但这些举动都被一些“正义之士”暗中阻止,并将消息传播开来,引发了更多人的同情和对王也的愤怒。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李县令不畏强权弹劾王也的形象深入人心,而王也则显得愈发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此事愈演愈烈之时,武帝终于出面。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臣皆屏气敛息。

武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沉声道:“朕本不愿为此等琐事烦心,但如今此事闹得朝堂不得安宁,朕不得不说几句。”

“这李县令这么大胆,胆敢弹劾王爱卿,来人呐,召此人回京,我到要看看此人到底什么本事,竟能挑动起如此风云。”

不久之后,李县令便来了长安,据说一路那是快马加鞭,片刻不敢耽搁。

说实话,李县令心里也没谱了现在,本以为就是两帮人打打口水仗,自己在反对王也那波人里面刷刷存在感,运气好的话能往上升个一级半级什么的。没想到却直接惊动了武帝来关注此事。

“该不会天要亡我吧!”李县令心里现在七上八下,就差哭出来了。

长安的朝会上。

王也低头站在一旁,神色恭敬。

武帝接着说道:“这李县令,以下犯上,不知感恩,竟敢弹劾于王也,实乃大胆!来人呐,给我把人带上来。”

很快李县令便进入大殿之内。听闻武帝的斥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臣知罪,臣一时糊涂,还望陛下开恩。”

武帝冷哼一声:“你可知错在何处?”

李县令惶恐地回答:“臣不该轻信他人,贸然弹劾王大人,臣罪该万死。”

众人见武帝如此态度,心里已经凉了半截,纷纷感慨这王也当真是武帝的心头宝了,都这个局面了还在保着他。

于是看向王也的眼神又眼红了三分,不仅是因为王也依旧圣宠不衰,更是嫉妒他即便如此行事,仍能安然无恙。而他们在官场上谨小慎微,却始终难得武帝的这般偏爱

王也此时跪地谢恩:“多谢陛下信任,臣日后定当谨言慎行,不负陛下厚爱。”

奈何武帝这次可也没打算保下他,上次王也连续半个月休假不上朝,就连武帝派了人去请他都只得了个不疼不痒的回复,实在令武帝恼怒。

武帝必须让王也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头上到底是谁。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只要是我赏给你们的,你们就是哭着也得给我收下。

武帝又道:“王也啊,别以为我就是这般好糊弄的。我听说你要打压忠良,让人永世不得翻身?听说你还安排人对其进行打压,还克扣人家俸禄,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我选出来牧民天下的人是你说打压就打压的?你的那些小动作,朕清楚得很。这次,朕不会轻易饶了你。”

王也心头一震,额头冷汗直冒:“陛下息怒,臣知罪。”

武帝冷冷地看着他:“知罪?你犯下的过错,岂是一句知罪就能了结的?朕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处置你。”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众臣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了武帝。

王也更是表现出了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他深知此次武帝是动了真怒,也知道武帝发火的原因,毕竟自己都把刀递上去了,他要是再没点反应那就不合理了。

过了几日,武帝下旨,罚王也闭门思过三个月,俸禄减半。这一处罚虽不算太重,但也让王也颜面尽失。

王也接旨后,灰溜溜地回了府,闭门不出。而那些往日里对他阿谀奉承的人,此刻都纷纷避开,生怕受到牵连。

而李县令那边也是不痛不痒的得了个小惩罚,不过王也清楚,等这件事情解释,这李县令说不定就要开始他的官运亨通之路了。

之前王也在朝堂上颇有一家独大的意思,虽然跟王也对着干的人也不少,但毕竟有武帝在背后支撑,那些人也是不得不忍气吞声。

如今有人开了个好头,那他们完全可以把李县令推出来当他们的代言人,扳倒王也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中间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也大可把人推出去当替罪羊。

武帝这边也不想见到王也一家独大的场面,武帝难得与他们默契了一把。而李县令虽然被惩罚了一下,但也没有返回任职地,而是留在了长安。

明眼人都知道,李县令就要崛起了。

与此同时,王也的府邸的书房内,李县令与王也两人正在喝茶。谈话依然是之前的那些事。不过李县令心里还是隐隐有所不安,毕竟靠这种方式得来的职位毕竟坐不安稳。随时有被抛弃的风险。

而王也正在教他如何一步步从虚衔走到实职。

李县令皱着眉头说道:“王大人,虽说如今这局势看似对我有利,可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哪天就出了岔子。”

王也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李县令,你莫要太过忧心。只要你按我说的做,定能稳住局势。”

李县令急切地问道:“那大人,我接下来具体该如何行事?”

王也放下茶杯,认真地说:“首先,你要继续保持之前的做法,不断对我进行挑刺。当然了,若是看其他人有问题你也尽可以去弹劾。再者,与各方势力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于亲近,也不能太过疏远。”

李县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所言极是,可若是与其他人保持距离,我如何从中获利啊?”

王也笑了笑:“你只需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天底下谁才是最大的背景就行了。”

李县令恍然大悟:“多谢大人指点,可这官场关系错综复杂,我怕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王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只管放心去做,有我在背后支持你。但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另外,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你走上这条路,注定只能是孤臣了,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武帝都会帮你一把,因为此后你除了他,再没有其他依靠。以后得罪人是常有的,但好的一点是,只要你不是犯了诛九族的罪,你都可以一直坐在这官位上面了。”

李县令起身行礼:“大人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好了,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回去好好想想。另外,我已经得到消息,你不久之后就会出任御史中丞了,会填补李文的空缺。恭喜了,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大人……大人提携之恩没齿难忘!”

“嗯,回去吧,答应你的事我自然会做到。正如你当初答应帮我照顾好小王庄一样。好了,不必再多言,回去的时候小心一些,别被人发现你来过我这里。”

李县令应声之后很快退下了。

李县令走后卫子琳便走了进来,她对王也的这个安排有一些疑问,尽管她不想惹王也不开心,但依她看来,若朝中局势变换,那王也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所以她特地挑了这个时间,希望能得到王也的解答。

王也并未对卫子琳和盘托出,只是简单说了说李县令的事,表示完全只是信守诺言罢了。

其实王也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李县令这边的崛起,来使自己逐渐退出官场。到时候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不受束缚了。

而如果到时候自己还呆在朝堂,想跑路久美那么方便了。至于为何不对卫子琳说明,主要还是时机不成熟,因为现在武帝还没有对王也有太多动作。

如果现在跟卫子琳说武帝会干那种鸟尽弓藏的事,她大概率是不会相信的。只能等后面武帝露出鸡脚了,王也才有把握说服卫子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