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平看到荷兰人如此凶猛的攻击,决定避其锋芒。
他也不想再让打行少年们做无谓的牺牲。
于是,他决定来个瓮中捉鳖,放倭寇进来。
他迅速把明武号藏入东南的芦苇荡中,不让敌方发现。
倭寇们果然中计,他们兴奋地登陆渡口,朝苏州城进发。
等他们走到巷子中时,屋顶上的打行少年们开始向他们投掷石头。
这个动作惹怒了倭寇,在陆地上他们的火枪将发挥百分百的威力。
他们朝屋顶进行一轮齐射,不少打行少年中弹倒下,失去了战斗力。
小野狼趁机发动攻击,因为他知道倭寇们第一轮射击后,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装弹。
他带领打行少年拿着叉子、木棍,怒吼着冲了上来。
可不同于海上颠簸的环境,如今到了陆地上,倭寇的火炮队是经过了战术训练的。
他们排成三排,第一排射击后,蹲下装弹,第二排接着射击,等第二排射击完,蹲下装弹时,第三排射击,以此类推。
这就是所谓的“三段击”战法。
小野狼并不知晓,正要冲锋时,第二排的倭寇早就架枪等待他们,火药的味道伴随着浓烟,使打行少年们宛如多米诺骨牌般一一倒下。
装备的差距体现出来,本来想从后方偷袭倭寇的小红狼,也受到了第三排倭寇的枪击。
一炷香的功夫,打行少年们死伤过半。
......
徐仲平见倭寇上岸,从芦苇荡中杀出,准备摧毁他们的船只,第一炮很顺利,把倭寇的另一艘副船炸的粉碎。
倭寇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艘主船了。
可这时,荷兰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红衣大炮对准了明武号。
一阵巨响过后,甲板上裂开了一个口子。
刘老奋力地转动船舵,使船避开第二下攻击。
明武号的性能和荷兰人差距太大。
徐仲平发现不论前进、转向,甚至排水量,荷兰人的船都更胜一筹。
如果持续下去,他们会输掉整场战斗。
他眺望巷战的情况,看上去也不太理想,小野狼和小红狼的少年部队死伤惨重。
这下就真如凌枫的意了。
......
倭寇打败了打行少年,迅速向苏州城的腹地推进,他们要占领县衙,只有获得地方官府的控制权,才算真正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县衙的大门意外的敞开着,范京带着官府仅剩的杂役,拿着石头砸向倭寇。
倭寇们轻蔑的笑了出来,明人的伎俩就这些吗?
正当他们列队,架起火枪时,一颗颗石头砸向他们后脑勺。
倭寇们恼怒的大喊。
可不一会儿,四面八方都投来了石子,又过了一会儿,臭鸡蛋、生菜、圆木向他们袭来。
转身观察,苏州城的百姓纷纷打开窗户,向他们投掷身边之物。
不知道把火枪对准哪个方向,为首的倭寇只能向空中放枪警告。
火枪的声响更激怒了苏州城的百姓。
不知谁喊了一声,“驱逐倭寇!把他们从大明领土赶出去!”
四面八方传来应和声。
城西居民区、城东渡口、城北市集涌出无数的百姓,他们手持草叉、烧火棍、菜刀朝倭寇袭来。
其中,不乏女子,徐寡妇也跟随着队伍,手里拿着擀面杖,这种凑热闹的事,怎么能少了她。
倭寇慌了手脚,甚至忘了开火,等他们反应过来时,苏州城的百姓已经冲到眼前。
一记记重棍如雨点般落到他们身上。
不知何时,手中的火枪也被抢走,成为了殴打他们的凶器。
数百人的倭寇队伍,怎么能抵挡成千上万的百姓。
数十年被倭寇骚扰的仇恨在这一刻爆发。
不顾倭寇的求饶,他们狠狠地殴打他们,就算他们一动不动了以后,仍旧有人朝他们施以拳脚。
范京好不容易分开群情激愤的百姓,倭寇死伤大半,活着的也只不过吊着一口气,被范京派人绑起押往县衙大牢,等待发落。
......
江上,荷兰人的船犹如教训孩子般,撵着明武号跑。
徐仲平知道,如果被它撞上,脆弱的明武号就会沉尸海底。
红衣大炮的威力也不是他老旧的火炮可以媲美的。
老旧的火炮的炮弹砸到荷兰人的船上就犹如蚊子叮咬一般,只砸出个小口。
就这样转圈持续了一个时辰,荷兰人的船突然加速直直向他们冲来,可以想见凌枫没有了耐心,他要置徐仲平于死地。
“刘老,向左满舵!”
刘老接到命令,迅速打满船舵,可明武号毕竟刚刚修缮完毕,转向速度不如荷兰人的船。
它以飞快的速度撞向明武号。
千钧一发之际,数颗炮弹打向了荷兰人的船,把它炸得失去了平衡。
大船擦着明武号的尾翼驶过,木屑散花般掉入江里。
远处五艘战船摆开阵势,形成了进攻的锥字形。
桅杆上飘扬的旗帜为日月大明,船身周围插满了小旗,旗上用篆书写着一个“戚”字。
是戚家军!
徐仲平呐喊道。
五艘战船的炮弹不停歇地轰击着荷兰人的风帆战舰。
它被炸得左摇右晃,甲板上出现了数个窟窿。
桅杆也在随风摇曳,差一点就倒了。
徐仲平见状,马上加入了围剿。
明武号和戚家军的船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把荷兰人的船围在了中央。
四面八方的炮弹使荷兰人无处可逃。
荷兰人的红衣大炮威力大减,它只能瞄准一艘船。
而受到的是四面的攻击。
又是一击重炮,荷兰人的三色旗随着炮声倒下,这在海战中能完全打击敌方的士气。
果然,荷兰人的进攻变得迟缓,但戚家军不打算放过他们,他和明武号不停地炮击。
如若再这么下去,荷兰人的风帆战舰将会沉没。
损失这么一艘战舰,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大的削弱。
荷兰人自然明白这点。
不久,他们的炮击停止了,明白挣扎是没有用的。
裂开的桅杆上升起了白旗,这证明他们投降了。
徐仲平和大明获得了苏州之战的胜利。
船上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六艘船慢慢围拢,靠近投降的船只,准备接受他们的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