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刘隆在这宫里的行程可谓是十分固定。
清早来这永乐宫为邓绥请安,陪其一道用膳,然后就开始跟着她处理政务。
对这一点安排,刘隆也是十分乐意。
更让他安心的是,这几年来自己费劲心思和女君邓绥相处,长久的陪伴,终究是开花结果。
母子情深,没有一点隔阂。
可以说,实打实站稳了脚跟。
看着眼前依旧在批阅奏章的邓绥,刘隆的脸上不自绝地升起了一抹孺慕之情。
“母后,请您休息一下,都忙了几个时辰了。”他看着邓绥,满眼关切说了一句。
邓绥转头,明眸皓齿,放下手中的御笔,笑着看了过来。
“倒真是有点累了......”
“母后您坐着,儿为您按跷一番。”说着,刘隆起身,走到了邓绥的身后,伸出双手开始摩挲她的肩膀。
邓绥内心很是温暖。
“哎——开春之际十八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没想到下面的灾情如此严重,民不聊生啊,母后真是一刻都不敢歇息。”
刘隆听闻,也是暗自叹息,随即安慰道:
“母后,儿看《周易》也在想为什么如今我们大汉为何如此多灾,这恐怕和现在的气象有关系,实在是人不可抗力。”
邓绥叹了口气道:“我儿竟能如此明理,母后甚为感动,真是比那些儒士高出一大截。”
刘隆明白,因为这些年不断有天灾发生,朝中百官愈发的认为这都是太后掌权导致的,而这段时期也被称为“阴九之灾”。
但邓绥全力赈灾,免除徭役,再加上如今邓骘身为大将军,朝中也很是平稳,并没有再生什么异端。
“母后,太傅曾教我:役己以利天下,尧、舜之心也;利己以及万物,中主之志也;尽民命以自养,桀、纣之行也。
如今虽然多灾,但母后一心为民,躬身节俭,心里装的都是天下,无愧于心,更无愧于大汉列祖列宗,儿心中你就是我大汉最好的女君。”
刘隆手间的力度把控的很好,让邓绥倍感舒服。
邓绥脸上也是漾开了笑容,说道:“隆儿虽小,但已有帝王之志,母后很开心,今后你要多多来和母后一道处理政务,你长大了,这汉家天下迟早要你撑起来。”
“有母后,我汉家天下之幸事也,隆儿会跟着母后好好学习,尽量为母后分忧。”
刘隆这话很是真挚,也是心里的大实话。
他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邓绥以及邓氏外戚,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与邓绥之间的信任。
这几年以来,就连邓骘、邓悝以及其他邓氏子弟,一口一个舅舅,相处的十分融洽。
刘隆有自信,只要自己继续顺利成长,以往朝代外戚和皇权之间的争斗,在他这里,已经可以完全避免了。
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乱政的危险,也将不复存在。
邓绥点了点头,笑着道:“你能这样想,母后便放心了。”
“母后,近日来,隆儿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
“何事?说来听听,母后定当为你解惑。”邓绥脸上有了一丝好奇,拉着刘隆的手让其坐下。
“母后,隆儿以为如今谣言四起,是因为天下百姓愚昧,未能开智,这一切都来源于经学被各个士族掌控,知识不能很好地向下传递导致的。”
要知道,如今的知识体系基本都被各大门阀世家垄断,形成了“家学”。
不管是法家还是儒家,虽然思想不同,但总体观念都是压制民智,讲究愚民之术,以此来让帝王更容易地掌控天下。
虽说这是一条十分便捷的方式,但最终的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若是不启民智,往往会自成枷锁,形成弱点,稍微被一忽悠,将会酿成大祸。
“愚民”和启智根本不是对立的,有了智慧才能更好明辨是非,只要引导好,反倒会是国家安定的一大助力。
在他看来,治国就是治民,只要百姓吃饱穿暖,哪会有什么反乱的心思。
刘隆此番说出,也是明白邓绥对于教育的重视。
从她开办男女同堂的学校、还有让宫中小黄门和宫女在掖庭让人授课便可以略知一二。
此刻,刘隆提出这一点后,邓绥也是连连点头。
“说的没错,母后也是考虑过这一点,因此命人在东观整理校正经书,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天下百姓得到教化。”
治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序设痒序,邓绥深信这一点。
“母后放心,隆儿会努力帮母后实现这番理想,一旦造纸术改良,母后便可以命人将其普及开来,知识的传递也会更加流通。”
刘隆的内心此刻已经隐隐有了想法,等造纸术完成之后,便可以着手开始进行印刷术的制造。
一旦印刷术搞出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且,这条路只要坚持走下去,那么门阀世家以及以他们为利益代表的儒士势力将会被一点点慢慢分化。
“家学”这个阻碍将会彻底被消灭。
“隆儿有志气,母后相信你可以做到。”邓绥满脸欣慰,称赞道。
“母后,还有一事儿想请您允诺?”
“你这小家伙......说吧又想要什么?”
“隆儿心中有两个人选,希望得到母后的应允。”刘隆笑着继续道:“这两个人对儿臣来说很关键。”
“哪两人?”邓绥有些好奇。
“一个是任尚书侍郎张衡,另一个则是目前在东观和马融等人校书的许慎。”
邓绥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是眼前一亮。
张衡生于是南阳郡大族,其祖父在东汉初年乃是蜀郡太守,自小聪慧,精通天文地理,有大才。
他的《两京赋》更是闻名于世。
永初五年便被邓绥征召入宫,担任尚书侍郎。
许慎更是有名气,师从经学家贾逵,对五经之术的造诣远非常人可比,更是编纂了《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
东观令马融就十分推崇此人,之后便被邓绥同样征召入宫,前往东观治经。
“隆儿可真会挑人,这两人都可是大才能之人。”
邓绥也是暗自思索,她知道刘隆总是梦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或许这两人跟他一起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现在的凳子、椅子、还有改良的纸张以及濯发用的木床,都无疑证明了刘隆想法的可用之处。
“母后,儿也时常去东观学习,经常向马融、许慎等人请教,对他们很是佩服,因此之后在经学推广方面难免需要他们的帮助。
还有我听闻张衡此人对方术了解很是深刻,儿也十分感兴趣。”
对于张衡,刘隆最为喜欢。
在他看来此人目前担任尚书侍郎可真是大材小用,他心中科技推广还需要此人来推动。
更重要的是,张衡可是研制出浑天仪、地动仪的人,对于目前地震频发的东汉可是有前所未有的助力。
不光如此,他的《算罔论》、《灵宪》、《浑仪图注》对于数学天文更是重要的著作,还有研发出的指南车更是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机械创造的迹象。
字圣许慎和科圣张衡都是他计划中关键的一部分。
当今儒学士子重虚轻实,这是赤裸裸的一大弊端。
这一点想要改变,是需要时间来潜移默化,必须尽快进行,不能再耽搁了。
教育兴国,科技强国。
至关重要!
-----------------
书中有些东西也是个人愚见,请大家见仁见智。
有意见就提,听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