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凤翔,随着行在在此日久,自皇帝以下皆不复此前灵武、彭原时的草台班子。

不过到底大敌在前,是以终究没有大兴土木,就如大名鼎鼎的政事堂,虽也选了个形制极佳,宽敞舒适的房子,但终究不比皇宫中的大气。

政事堂内,才当了小半年宰相的左相苗晋卿手持一纸公文,皱着眉头问道:“建宁王在河南又立功勋,该如何封赏,圣人定会询问政事堂,诸位有何说法?”

在坐的另一位宰相,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冕却是开口道:“以建宁王之功,合该晋封亲王。”

此言一出,却引得了在场另一位新晋宰相张镐蹙眉,进而直接反问道:“以建宁为亲王,置广平王于何地?”

不怪他态度不好,按制来说,皇子本该封亲王的,但这不是正赶上大乱吗,就连圣人已故的生母也只在两个月前房琯被罢相之后才追封为皇后,皇子自然是不适宜封的。

而且,原本裴冕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宰相,三月时转为左仆射,却也被罢知政事,入不得政事堂。如今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坊间传闻乃是走通了李辅国的路子。

裴冕对于张镐的质问并不以为然:“那自然也要封广平王为亲王……须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河南之胜,是建宁王的功劳,可难道就没有广平王的功绩了?”

张镐立时驳斥道:“既然胜绩有功,那败绩如何说?”

张镐当然知道要是晋建宁王为亲王,那必然不能越过广平王去,可问题在于,作为元帅的广平王李俶真正能影响指挥的还得是靠近关中的军队,可带着收复长安三次失败这样的武功晋封亲王,对广平王而言未必是好事。

甚至往坏处想,这样会不会让天下人觉得广平王是借着建宁王的东风才得为亲王,再进一步那就是储位之争了。

不过张镐此言一说出口,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不过他并没有后悔,而是直接对着苗晋卿建议道:“以我之见,不妨效此前故事,加建宁王之官职而不增王爵。”

在右相空缺,尚书左右仆射早就不复为宰相之首的前提下,身为左相的苗晋卿毫无疑问是宰相中的头号人物,但苗晋卿闻言却并未作出决定。

且说张镐说话虽直了些,却是大大的聪明人,他之所以能当上宰相,靠的就是此前担任谏议大夫时向皇帝谏言并出谋划策。一看苗晋卿的态度,就意识到对方怕是不想延续房琯在时的做法了。

有一说一,张镐虽觉得房琯在领兵作战上十分无能,但对其在处理政事的能力上,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眼见着场面有些僵硬,此刻在政事堂中的最后一位宰相崔圆打起了圆场:“不管是加封官职还是官爵,左右涉及到建宁王,都要由圣人乾纲独断。既然章甫(裴冕)和从周(张镐)意见不一,那不如将两种办法全都呈报圣人,交由圣人定夺。”

苗晋卿颇为忌惮地看了眼崔圆——当初皇帝在灵武登基,太上皇从蜀地派来了四位宰相带着册书及传国宝前来辅佐,时至今日,随着房琯罢相,唯一留存的便是崔圆了。

他有心反对——倘若将这两份意见相悖的建议呈上去,焉知道圣人会觉得他能集思广益还是无能缺乏决断。

可他瞧了瞧裴冕和张镐,竟然都对崔圆的此项建议露出意动之色,俨然是打算将政事堂中的争执进一步捅到圣人面前去分辨。很显然,两人都坚信圣人会听各自的意见。

这对苗晋卿而言自然不是好事,可有三个宰相支持此事,他毕竟不是独揽大权的李林甫,须得做个选择。

他稍加思索,最终说道:“我思虑之后,觉得两都未复,贸然晋封亲王尚不稳妥,还是加封官职吧?”

在苗晋卿看来,崔圆和房琯应该是有些情谊的,如此,政事堂内的阵营依旧是三对一,可他却不是那个一了。

果然不出苗晋卿所料,在他发表意见后,崔圆并未多言,张镐也神色振奋。唯独被针对的裴冕气呼呼地说:“今关中之兵,勋官泛滥,我尝闻大将军之告身也不过换得一醉而已。现在建宁王立下大功,不给勋爵,却给虚荣的官职,当真可笑。”

张镐冷哼一声,若有人不知道裴冕的真面目,说不得还当裴冕在为建宁王说项呢!不过眼下他自然没有同裴冕争辩的必要了。

苗晋卿情知裴冕大约不会罢休,还会把此事闹到圣人面前,但政事堂的意见已成,之后如何就不关他的事了。现在对他来说,最关键的是如何在政事堂中树立他的权威。

至于崔圆,他正努力地降低存在感,试图让圣人忘却他这个由太上皇任命的宰相。

勾搭上李辅国的裴冕想要见皇帝并不算难,并且轻而易举地先于张镐。

而皇帝李亨在郭子仪兵败之后,颇有几分摆烂迹象,听到裴冕的建议后,当即心动,他不无期待地对裴冕说:“建宁屡获战功,封为亲王当能振奋人心。”

眼看着皇帝意动,期待着两虎相斗的李辅国脸上也乐开了花,不失时机地奉承李亨道:“建宁王知晓大家之意,一定会愈发尽心作战,以报大家仁爱。”

不过在被簇拥着即将遣人来拟定诏书之际,李亨到底还保存了一丝理智,遣人去元帅府招李泌商议。

李泌匆匆而来,却在李亨的临时行宫的内门外遇见了正焦急等待的张镐。

“李先生,事急矣!”看到李泌,张镐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

按理说,被圣人一手提拔的他绝对称得上是圣人的心腹了,但他在请见之后却久久不得召见,其中蕴含着什么信息他自然明白。

然张镐要说话,负责引路的内侍却不愿李泌留下,强调道:“先生,圣人等得及,莫要耽误了。”

不过有这个时间,已经足够让张镐概括事由了:“裴相意欲封皇子为亲王。”

李泌冲张镐微微拱手,随后跟着内侍入了内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