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刘备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这对刘贤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
刘贤走出帐篷,望着远处夜色下的山岗,叹了口气,“看来,刘备是不甘心留在许都啊!”
刘贤随后主动找到了陈宫,向他说了此事。
陈宫问道:“你原先的打算,是想让刘备给我们做内应?”
刘贤点头,“不错,刘关张三人有勇有谋,尤其是关张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他们愿做内应,奇袭许都胜算极高,可惜啊,刘备怕是要找机会离开了。”
尽管陈宫对刘贤的做事有些偏见,但刘贤却压根就没往心里去,有问题就会向他请教。
陈宫忽然笑了,“你只是一个校尉,刘备凭什么会甘心听你的,别说你,就算是温侯亲自出面,刘备也未必会听啊。”
刘贤叹了口气,“或许吧,我本以为这样的安排对大家都有好处,一旦事成,刘备和温侯都会成为忠心救驾的英雄,董承那些人虽然忠心可嘉,但能力终究不足,有刘关张相助,可谓万无一失啊。”
而且,刘关张三人待在一起的话,曹操就没有机会单独拉拢关羽了,关羽自然也不会替他斩颜良诛文丑,报劳什子恩情了。
在刘贤看来,董承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刘备三人,毕竟关张两位那可是神级的猛将啊。
曹操兵力有限,一旦官渡打起来,90%的兵马都会调往前线。
到时候,面对守卫空虚的许都,刘关张完全可以尽情的发挥,尽情的蹂躏!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战事开启后,曹操带着刘备他们去了前线呢?”陈宫忽然提出一个疑问。
“其实这一点我也想到了,不排除这种可能,刘备三人亲眼目睹天子受辱,即便去了前线,他们依旧可以作我们的内应,说不定还有机会取下曹操的首级。”
刘贤想了一会,深感遗憾,“公台,你说的不错,或许温侯亲自出面,刘备也不会听啊。”
陈宫道:“据我观察,刘备心性内敛,喜怒不形于色,此人极有韬略,他虽是汉室宗亲,却也绝不甘心屈居人下,现在不会,今后大概也不会!”
陈宫打开了话匣子,来回走了几步,接着说道:“他曾是徐州之主,而当我们占据徐州后,刘备却能抛弃成见,放下恩怨,主动前来依附,就凭这一件事,便足以看出,他绝非等闲之辈!”
“现在让他待在最危险的许都,为我们充当内应,这件事最后不管成与不成,刘备的处境都很不妙,随时有暴露的可能。”
“即便最后能够功成,或许在刘备看来,大半的功劳也都是我们的,换言之,他并不甘心听命于吕布。”
“现在好了,你的计划落空了,你还把我们的落脚地提前告诉了他,我现在很怀疑,一旦刘备出卖了我们,曹操马上就会领兵前来征剿芒砀山。”
刘贤摇了摇头,“放心,他不愿做内应,且随他去吧,至于出卖我们?他断然不会做的,因为那对他没有任何的好处,别忘了,他刚刚才被陛下认了皇叔,并加入了衣带诏,我们要救驾,他没有任何的理由破坏这件事!”
刘备要立足于世,他最大的依仗就是口碑,刘贤对此深信不疑。
“你就这么相信他?”陈宫看着刘贤,眼中充满质疑。
刘贤用力点头,“是的,昔日北海救孔融,徐州救陶谦,刘备的行事做派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为他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会救天子,不管我们能不能救出天子,刘备都不会出卖我们,何况,即便他离开了许都,今后多个盟友对他也不是坏事啊!”
几日后,刘贤亲自来到了许都城外,见到马武等人。
刘贤想见董承一面,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信任,他还带来了吕布的亲笔信。
马武进城偷偷的联系了董承,次日上午,董承假装出城射猎,他带了两个随从进了山,到了山脚下,他把随从留在了山下,随后在山林中刘贤和他见了面。
刘贤一见面,便把吕布的书信奉上,董承看过之后,欣慰点头,吕布的字迹他认得。
“国舅,你现在完全可以放心,温侯决心救驾,完全是出于至诚,出于真心!”
董承点了点头,他急需帮手,而吕布显然是目前他能依仗的最佳选择。
吕布需要挽回名声,董承需要找寻帮手,可谓一拍即合,在刘贤看来,这是最完美的结合。
“你们现有多少兵马?”董承问道。
刘贤竖起了一个手指,脸不红心不跳的回道:“现有一万,皆是能战的精兵锐卒。”
“才一万人?是不是少了些?”董承有些不太满意。
刘贤幸好没说实话,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人,为了让董承安心,他已经尽量夸大了。
“温侯眼下正在抓紧招募新兵,我们现在不宜大张旗鼓,以免暴露行踪,等到曹操和袁绍两边打起来,我们的人马还会增加很多,你大可放心,而你们这一边,务必谨慎低调,切不可让曹操起疑。”
“好吧,我会注意的!”
刘贤一再叮嘱,哪怕董承他们什么也不做,也比暴露了要强。
一旦暴露,不仅他们会丢了性命,吕布也失去了帮手。
曹操狠起来,手段绝对吓人,要知道董承这些人败露后,全部被灭门屠族了。
就连身怀六甲的董贵人,刘协亲自求情都没能保全,活活被勒死了,一尸两命!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一会,刘贤不忘询问天子的处境,了解许都城内的守备情况。
临别的时候,刘贤忽然开口,“若是再见到陛下,麻烦替我转告一句话。”
“什么?”
刘贤提高了语气,掷地有声的说道:“你告诉陛下,汉室不可欺,天子不可辱!”
董承激动的身体有些颤抖,他默默的重复了一遍,用力点头,“我会的!一定转告!”
目送董承的身影彻底消失,刘贤才转身离开。
既然刘备有心离开,刘贤不得不改变计划,把重心往董承这边转移。
至于刘备的选择,刘贤并不怪他,毕竟每个人所要考虑的都不一样。
董承做内应,他心甘情愿,且别无选择。
刘备的院子紧挨着曹操的宅邸,被曹操盯着紧紧的,确实挺难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