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5月:小七的中专毕业设计之旅》
1998年5月,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校园的小径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气息。23岁的小七正站在中专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准备毕业设计。
小七就读的中专学校坐落在城市的边缘,校园不大,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他的回忆。他学的是电子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却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小七所在的宿舍里,此时一片忙碌景象。四张上下铺的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书桌上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线路板和厚厚的专业书籍。小七的床铺在靠窗的下铺,床头的墙上贴着他自己画的一些电子电路图,那是他平日里学习和思考的成果。
同宿舍的舍友们也都在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忙碌着。阿明正在调试他的收音机电路,收音机里时不时传出沙沙的声音和一些断断续续的广播声;小刚则对着一堆杂乱的电线和芯片发愁,他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小型的电子计数器,可目前进展并不顺利。
小七的毕业设计选题是设计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这个选题看似简单,但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实现精确的计时功能并具备一定的显示效果,并非易事。
小七首先要做的是查阅资料。学校的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图书馆的建筑有些陈旧,散发着一种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他穿梭在书架之间,寻找着与电子时钟设计相关的书籍和期刊。那些书籍的纸张已经泛黄,有些字迹因为多次翻阅而变得模糊不清。小七仔细地翻阅着每一本书,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有用的信息,从时钟芯片的选型到电路的基本架构,从电源供应的设计到显示模块的选择。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小七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书籍中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他不得不反复阅读,甚至查阅其他相关资料来理解。而且,当时的资料获取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资料只能通过一些翻译过来的片段来了解,这让他在设计思路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小七开始着手设计电路原理图。他坐在宿舍的书桌前,铺开一张大大的绘图纸,拿起铅笔和直尺,小心翼翼地绘制着。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从晶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到计数器对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再到译码器将计数结果转换为可显示的信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无误。
然而,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小七在设计电源电路时遇到了问题。他最初设计的线性电源在实际测试中发现效率低下,而且发热严重。他对着自己画的电路图苦思冥想,尝试着改变电路中的元件参数,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决定重新设计电源部分,采用开关电源的设计思路。这意味着他要重新查阅大量关于开关电源的资料,学习新的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小七向他的专业课老师张老师寻求帮助。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子工程师,他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眼神中透着智慧和温和。小七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初步的设计方案来到张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张老师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地看着小七的图纸。
张老师指出了小七在电路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错误和可以优化的地方。他说:“小七啊,你在设计电路时,不能只考虑功能实现,还要考虑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成本因素。你看这个元件,虽然理论上可以满足要求,但在实际生产中,它的价格过高,而且不易获取。”小七认真地听着老师的教诲,他的心中豁然开朗。
回到宿舍后,小七根据老师的建议对电路进行了修改。他重新选择了一些性价比更高的电子元件,并且优化了电路的布局。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接下来就是制作实际的电路板了。小七拿着自己设计好的原理图来到学校的电子实验室。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小七找了一块空白的印刷电路板,开始进行布线。
布线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小七要根据原理图,将各个电子元件的引脚通过导线连接起来。他使用的是一种简易的蚀刻方法,先在电路板上涂上一层感光胶,然后将印有线路图的透明胶片覆盖在上面,通过曝光、显影等步骤,将线路图转移到电路板上。最后,再用化学蚀刻液将不需要的铜箔蚀刻掉,留下所需的线路。
在蚀刻过程中,小七遇到了一个意外情况。由于蚀刻时间控制不当,部分线路被过度蚀刻,导致线路断裂。小七看着损坏的电路板,心中一阵沮丧。但他没有放弃,他重新拿了一块电路板,更加小心地控制蚀刻时间,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制作出了一块完整的电路板。
电路板制作完成后,小七开始进行调试。他将电路板连接上电源,打开开关,紧张地看着显示模块。然而,显示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数字乱跳,计时也不准确。小七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开始仔细检查电路的各个部分。
他首先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发现电压基本正常。然后,他检查了时钟芯片的输入输出信号,发现时钟信号存在一些杂波。小七推测可能是电路中的布线不合理,导致了信号干扰。于是,他对电路板上的布线进行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去耦电容来滤除杂波。
经过一番调试,电子时钟的显示终于开始正常工作了。小七看着准确显示时间的时钟,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他知道,这还只是初步的成功,他还需要对时钟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
小七开始考虑增加一些功能,比如闹钟功能和整点报时功能。他在原有的电路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逻辑电路和发声元件。为了实现闹钟功能,他编写了一段简单的程序,通过计数器和比较器来判断设定的时间是否到达。
在这个过程中,小七又遇到了编程方面的挑战。他对编程语言的掌握并不是很熟练,编写的程序存在一些逻辑错误。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试,不断地修改程序中的逻辑关系。有时候,为了找出一个小小的错误,他要反复检查几十行代码。
与此同时,毕业设计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5月的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小七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他每天都在实验室和宿舍之间奔波,有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透着坚定。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小七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困扰。他的毕业设计需要购买一些电子元件,而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节省开支,他四处打听哪里有便宜的元件出售。他甚至跑到城市里的电子市场,在那些拥挤的摊位间寻找合适的元件。有时候,他为了几毛钱的差价,要和摊主讨价还价半天。
同宿舍的舍友们也在各自的毕业设计中挣扎着。阿明的收音机终于能够清晰地收到广播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小刚也在不断地改进他的电子计数器,虽然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舍友们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他们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资源。
随着毕业设计的临近尾声,小七开始撰写毕业设计报告。他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实现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详细地写下来。报告的撰写需要严谨的逻辑和规范的格式,小七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参考了一些优秀的毕业设计报告,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绘制图表、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小七回顾了自己这几个月来的毕业设计历程。他想起了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的迷茫,想起了在实验室里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新尝试,想起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舍友们的互相鼓励。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不仅仅是一个毕业设计,更是他中专生涯的一个总结,是他成长的见证。
终于,在1998年5月底,小七完成了他的毕业设计。他的简易电子时钟能够准确地显示时间、设置闹钟和整点报时。他的毕业设计报告也顺利通过了老师的审核。
在毕业设计答辩的那一天,小七穿着整洁的衣服,带着自己制作的电子时钟和精心准备的答辩材料走进了答辩室。答辩室里坐着几位评委老师,他们表情严肃,目光中透着审视。小七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答辩。
他首先介绍了自己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地阐述了电路的设计原理、制作过程以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七的声音有些紧张,但随着答辩的进行,他逐渐变得自信起来。评委老师们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小七都能够从容地回答。
答辩结束后,小七走出答辩室,心中充满了轻松和喜悦。他知道,自己的中专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让他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在压力下坚持到底。他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即将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1998年5月的这段毕业设计经历,成为了小七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他的成长道路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激励着他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