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的人都会说或者都知道力量是技巧的基础,然而对于一般刚刚习武的人,特别是习练其他国家一些技击术的时候,其实很难体会到柔的力量,尽管教练会特别提示你放松,从心境到身体上的放松,然而很多人还是体会不到这柔的力量,中国传统意识里把柔和弱似乎链接到了一起,也容易让一些人在认识和体会上进入误区,因此在练习这种柔的力量上,需要找到方法和方向,才能掌握刚柔之门径。
人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很柔的,但是你可以感受小孩子的那只小手,或者说吃奶的力量,其实柔是一种流动的力量,可以将全身之力汇聚到某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练习太极拳的人身体还是处于松散的状态,而不是松柔聚力的状态,那一定习练的不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而在健体上也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若是能领会则是不同的。
其次我们再说这种柔的包容力,很多人说到柔是退让,确切的理解应该是避实就虚,像是你一棒子打到水里,是水往下陷了么,其实是被水吞进去了,当然这种练习就涉及到太极拳以柔接劲的练习,初级练习者多数是退让的,中级修习着是合住对方劲力的,高级的练习者则是接定彼劲,也就是其实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是让对方没有换劲空间的,这个还是得用水来比喻,老子讲道也喜欢用水,水绝对是你打进去容易,退出来是很难的,这点上我们小时候训练经常会用到的。
最后我们再简要谈一下这个柔与承接力量的关系,柔则可类似兵家的借势或者顺势,在势中产生变化,让对手摸不到任何技巧,其实高明的格斗技巧就是变化,而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像拳击里的组合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简单的直摆勾就有了许多变化的可能性,太极拳有阴阳到十三势,注意我们说的是势而不是招儿,当然对于初习者肯定满眼睛都是招儿和套路,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承接对方的时候这太极十三势都是基础,归属到简单里就是阴阳,你不可能去跟对方玩对轰拳脚,那样的话体能不足或者抗击打能力差的一定落败,而实际上这个需要身心一致,不可能你心里是紧张的,却能让身体处于柔顺变化的状态,所以实际格斗训练中需要聚精会神,需要与所处的环境及对手融合,需要迅速感知到对方的力量及当时身体节奏状态,这都需要柔的精神及身体,当然这也需要不断的跟高手在一起练拳交流,因而格斗训练需要一个环境或者现代格斗运动员说一个团队,其实以前那种不同年龄段匹配的师兄弟是最好的选择,再跟着师傅多出去与其他拳术进行私下切磋交流都是对柔的一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