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向来都是讲规矩的,或者说存在必然的规律,包括一门拳术的兴起,一个武术家的成长,一种拳论的成熟,一代又一代继承者的开拓创新,大环境对于该项拳术的包容及推崇,如果说泰国推崇泰拳,日本推崇空手道,巴西推崇柔术,以色列推崇马伽术,韩国推崇跆拳道,那么中国一定是要推崇太极拳的,也只有这种拳术更富有民族色彩,更能彰显民族文化,也能将各种技术进行兼容并包,可以作为代表性传统武术推向全球,也是国外人比较热爱的一门拳种,就商业属性及武术交流来说也是不二之选,既然国外用他们的武术体系打开中国市场,我们为何不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呢,显然在一点上我们还没做好准备,或者说我们的武术家还撑不起这个台面,至少来说就训练体系来说都或多或少缺乏系统性,就太极拳传承及训练模式来看这都是其次的,其实缺乏的只是有这么一代人发扬光大罢了。
说到系统训练其实就是要出现一种围绕太极拳建立的基本功练习、实战对抗练习及市场价值等方面问题,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老一代武术家出版了太多的书籍,然而没有形成一定的课程式,就好像中国的孩子们学习书法,多久算是基础又包含什么内容,多久进行实战对抗,可以与那些拳术进行交流,所有的拳术发展都是在交流中进步的,我们的前辈们似乎对这一点做的很不足,不乏开宗立派的人,但谈不上又什么建树,那么评什么八段九段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就是为了成为众人瞩目的光环或者茶余饭后的谈资么?
这个就需要有一代武痴的出现,例如我们中国的散打运动员或者搏击运动员为何不去花两个月跟太极拳师傅学习一下呢,然后再把实用性强的东西提炼出来,对于真正搞太极拳传承的武术家也是一种促动,要么真成了老人运动了,显然如此下去太极拳将失去生命力,会不断的走向没落,一种不能与有生力量结合的拳种必然是有缺陷的,就我们从小习练传统武术及太极拳的经历来看,太极拳应该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个人也曾跟一些老师傅探讨过此类的想法,在我们曾经一年太极拳集训中得到了一些经验,例如我们早上也进行十公里跑步训练,进行一些拉伸之类的训练,进行大功力的训练以及不同体重之间的推手训练,然而这个体系也就到了推手训练就停滞不前了,对于格斗散手训练由于没有专项设计,年轻人只能跟随太极拳运动擂台规则,也就导致人们看不到关于太极拳格斗的东西,也就让一些推来推去成为了“神功”,沦为年轻人茶余饭后的笑柄,但只要这一代人看到了不足,必然会在某个时间段里进行提升,也许咱们这门拳术不适合搞青年格斗擂台赛,我倒是觉得可以搞一些中年格斗赛事,让全国各地的各种格斗运动员参与进来,反正他们也打不了职业赛事了,而太极拳号称十年不出门,那一群三十几岁开始训练太极拳的人,到了四十岁至五十岁这个阶段应该有所成就了吧,应该能融会贯通了吧,由中年来起到承上启下的带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太极拳都交给老爷子们来搞传承或者训练,应该给太极拳一个光明远大的出路才能发扬光大,当年的杨露禅也应该是这个年龄段最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