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天的,何啨很快回过神来。
她红着脸离开刘泽的怀抱,尴尬望向周围路人,拉着刘泽离开。
刘泽载着她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去了她刚才说的小巷子。
小巷子有些偏僻,不过确实很多新奇的玩意,以古玩为主,用块布摆在地上,感觉什么新奇玩意都有。
唐伯虎的落霞孤鹜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朱瞻基用过的宣德炉......名气都是顶顶的,但在路边摊摆着,刘泽还真的不敢买。
他不是古玩行家,看看还行,真要他淘宝,越贵可能就越容易被坑。
何啨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拉到一个摊位面前欣赏,卖家让她拿起来看,她却摇摇头说就这样看就行。
她也不懂古玩,就觉得好看,同样也懂不能随便碰,万一有什么问题,怕赔不起,而且也担心是假货被坑。
刘泽道:“可惜了,不懂这行。”
何啨嘿嘿笑道:“就来逛逛,以后有朋友懂这行的,可以再带来。”
刘泽点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古玩的水深,没有专业人士带领容易吃亏。
逛了小半圈,两人来到一处小摊面前,都是卖铜钱的,千奇百怪的铜钱都有,竟然还能看到五帝铜钱、雍正通宝、大泉五千......
就是感觉有点新。
他一个外行人都能感觉这玩意有点新了,真能赚到钱?
就在刘泽准备走的时候,看到一堆铜钱里不起眼的一枚袁大头。
妈呀,带签名的袁大头?
真的假的?
刘泽不动声色拿起袁大头:“同志,这枚袁大头怎么卖?”
中年商贩一脸吃惊:“哎哟,同志,你眼光真好,全场最开门的就是这枚袁大头,竟然都被你发现。”
“我实话告诉你,我这个摊子里的都是假货,但唯有这枚袁大头是真货,没想到就遇到同志这么帅气的有缘人了。”
“我们古玩界最讲究的就是有缘,既然这枚袁大头和同志有缘,那我就割肉卖给同志,五十块,就当是交个朋友。”
何啨翻了翻白眼:“五十块,你怎么不去抢?”
中年商贩嘘的一声,小声道:“同志你有所不知,现在南方走私都是用银元交易,一枚银元价值四五十块,我这枚造工精致,一看就有收藏价值。”
何啨惊了下,她也听说过走私,但不知道走私原来是用银元交易的,一时间有些不确定袁大头的真假,只好将场面交给刘泽。
刘泽淡淡道:“两块。”
在白沙村做知青的时候,村里就有人传谁谁走私。
他也不确定人家是不是走私,但至少在当地见过袁大头,大概一枚袁大头价值十多二十块吧,没商贩说的那么夸张。
“那不行。”中年商贩连连摇头:“五十,我这是真品,有收藏价值,过几年会更加值钱。”
刘泽站起身:“那算了。”
显然这位商贩不知道签字版的袁大头价值,不然不会只开五十块。
刘泽也不确定这枚签字版的袁大头是真是假,但从他的造工来说,哪怕是假的,也具有收藏价值。
“哎哎哎,别走,别走嘛。”
中年商贩见刘泽要走,顿时挽留:“三十块,真的不能再少了。”
刘泽想了想,感觉还能杀价:“十块。”
“同志,你这样我无法做生意啊......”他叭叭叭又想说一大堆,见刘泽又要走,顿时改口:“这样子,同志,我们一人让一步,二十!”
刘泽又认真看了一遍袁大头:“那就一人让一步,十五块我买了。”
中年商贩一脸肉痛:“十五块就十五块吧,谁叫它和同志有缘呢。”
刘泽不再废话,直接从兜里掏出十五块钱给他,然后把签字版的袁大头收进口袋里离开。
何啨走远才说道:“泽哥哥,那枚袁大头是真品吗?”
刘泽摇摇头:“不确定,但感觉有收藏价值就买了。”
反正十五块也不贵,等到二十一世纪再拿出来,要是真的就发达了。
听说签字版的袁大头最高能卖三百多万,用十五块钱买来收藏,未来转手卖三百多万,妥妥的暴赚。
这一刻刘泽突然觉得,有事没事收藏一两件古玩也挺不错的,说不定未来能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
两人逛了一圈,没再买其他东西,又回头。
刚好路过刚才那个卖铜钱的摊位,那中年商贩一脸吃惊:“哎哟,同志,你眼光真好,全场最开门......”
刘泽听得脸黑,把袁大头拿出来看了一圈,又满足放进口袋。
不一定是真,但应该也不会很假。
出了小巷子,刘泽两人先是去邮电局,兑换《星星变奏曲》的稿费。
刚才觉得去玩带那么多钱不安全,所以就没有兑换,现在准备去吃饭了才兑换。
本来吃饭前兑换也不安全的,但是等吃完饭再兑换的话,人家邮电局都下班了,想兑换也兑换不了。
柜姐原本一脸懒散的,看了一眼刘泽的稿费单后,眼睛顿时就亮了:“同志,你这真是写诗的稿费?”
何啨顿时就不满了:“同志你什么意思?这个《诗刊》的公章难道有假?”
柜姐连连摆手:“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惊讶,什么时候写诗也这么赚钱了?”
何啨顿时骄傲道:“写诗赚不赚钱,还得看人!”
写诗本来就很赚钱,不过当然也得看人,写得好的人赚得多,写得差的人赚得少,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成为大诗人?
柜姐点点头:“那也是。”
她望了望刘泽,又望了眼何啨,心中一叹,给刘泽兑换了六十张大团结。
一下子收入六百,刘泽心情大好,和何啨去了老莫餐厅吃饭。
因为随身带了那么多钱,刘泽没有特意和何啨散步,吃完趁着天黑就送何啨回了家,然后骑她的单车回家。
明天下午还要去找朱琳学散打,今晚就不住校了,回家住。
回到家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吃饭。
对于刘泽这么早回来,全家都有些惊讶,连问刘泽吃了没有。
“我吃了。”
刘泽望向两个侄子侄女:“杰杰又不乖乖吃饭?嫂子你先吃吧,我来喂。”
四岁的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特别是男孩,很多时候都不肯吃饭,要人喂。
这也就是刘父的工资高,一日三餐不缺油水,搁在乡下,不抢着吃快点早被人吃完。
何秋霞也不客气,顿时松了口气,将杰杰交给刘泽,她终于能吃个好饭。
杰杰一开始不肯吃饭的,被刘泽赏了两巴掌求助大人没得到回应,才乖乖吃饭。
深夜,刘泽一如既往码字,《冬天里的春天》已经到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