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监管乃势在必行!”
李承乾话音一落,底下不少大臣闪现一丝喜意,能让东宫妥协,让李百药吃瘪,不得不说,确实值得一乐。
“陛下,既是太子亦无异议,此事应早发敕令,以免再出乱象,以损害陛下圣明。”权万纪已然迫不及待,待敕令一下,时报出长安都难。
“慢!陛下,臣尚有章程,朝中诸公不妨一听。”
李承乾瞥权万纪一眼,出言阻止,这般轻易而定,做梦呢。
“为防止再出歹人牟利之事,时报之价当以长安同,府州行监管之权,不得干涉。”
此举于李承乾而言,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各地经济不均,统一定价,必然有诸多弊端,但是定价权若是交由当地府州手中,那便不是弊端问题,是压根无法售卖问题,其有一千种理由搪塞,至此片言不流传。
“陛下,臣以为太子此言不妥,各地若是售卖时报,定然不似长安如此便捷,这过程可能涉及转运之类损耗,若是损耗过甚,商人无利可图,定然不愿刊印,可否稍许溢价,有利方能使商人速行。”
令人诧异的是,出言之人竟是太子詹事李百药,公然反对太子,此二人莫非起了争执。李承乾闻言微乐,果然老成精了,这双簧唱得可以,就等一些儒家直夫子上钩了。
话音刚落,一名大臣便出言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此言有理。李詹事亦是读经典之人,怎可将利挂于嘴边,竟还为商人辩护,士农工商,商人乃下作之民,李詹事莫不是自甘堕落,沾惹了铜臭味?”
李百药闻言,佯装微愠,冷哼一声,默而不言。
李世民亦是发现蹊跷,略有明悟,迅速道:“如此便按太子所言。”
权万纪话音未出,便咽了回去,望向那颇为洋洋得意的大臣,心中彼其娘之,猪队友当如是!李百药出言就是诱饵,为的便是坐实太子之言。一旦统一定价,便无商讨余地,书商是否刊印,便自行衡量。若是可溢价,主动权在于府州手中。
那大臣受到数道鄙夷目光,顿感莫名,细想之下,冷汗直流,暗道那李百药老奸巨猾。
李承乾见价格敲定,随之道:“书商可自行雕刻,但其刻板需上报府州核准,若无差错,府州官吏不得刁难索贿,不得无故拖延,当予便利。若是有书商上京告发从中作梗,严查无误,当以严惩。”
“陛下,太子此举可是只针对《长安时报》而言,但大唐广有四海,才识之辈更是随处可见,若是其亦办时报或著书传世,有益于学,又当如何?”
他又来了!
李百药声音响起,一些臣子脸一黑,暗骂其娘,其娘已去世,数落其祖宗。
权万纪等人此刻欲将此人之嘴缝上,狠狠缝上。
“陛下,臣以为李詹事质疑不无道理,不能因《长安时报》乃出于东宫,便特事特办,有失偏颇。”
群臣中又出一个“卧底”。
权万纪等人循着声源望去,那是房玄龄,陛下嘴替,无事,两仪殿柱子甚是雄伟壮观。
李承乾望了房玄龄一眼,见其智珠在握,想必多半猜到自己谋划。
想至此,李承乾出言道:“大唐子民可自创时报书籍,亦可将密珍孤本刊印售卖,但其内容需由府州核实祥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刻;如祥定不当,不宜勘施者,不得雕印,违者以罪论处,尸位素餐官吏当以严惩。”
“过后仍需印讫一份送秘书省,由秘书省审核,若有传世价值或有大益于朝,此作可进入馆藏,著作之人另行赏赐,府州官吏可以此作为职任上文教资历,纳入升迁考核。”
李百药闻言似有所悟,眼一闭一张,隐隐有几分异彩。
魏征颔首,自担任秘书监以来,已多次提议从民间购买书籍(注1),以充馆藏,李承乾此意不得不说,深得其心,道:“陛下,臣附议。”
吏部尚书高士廉亦是出言道:“臣以为可行!”
“臣等附议!”
李世民赞许望李承乾一眼,道:“太子此议大善。此议容后,几位宰相再议,拿出一份章程出来。”
“喏!”
权万纪等人有些戚戚然,虽说地方乃士族天下,但此举无疑是考验人性,你永远无法阻止一些想要进步的牛马。士族亦不是铁板一块,若是能到长安来任高官,谁愿意在大唐各处旅游。
“陛下,臣尚有一议!”
又是他!
权万纪等人都想给李百药跪了,人老话还多,关键别人话伤情,此人话要命!
李世民稍露喜色,道:“李卿,不妨直言。”
“陛下,以往无论国子监或者府州县学书籍流传不广,学子均以抄写或强记为主,对学子助益甚少,更有甚者,手中一本完整经书尚未尝有,此番有印刷同造纸两法,国子监或府州县学刊印书籍亦是迫在眉睫。”
“臣以为朝廷应罗列出可刊印书籍,明发天下,此类书籍,可自行刊印。若是要进行大量售卖,上报府州核对无误,便准许通过,不得延误,此乃文教盛事,此举亦可作为官吏年终考课。”
李世民越是思索,心中越喜,此举可教化万民,文治良法,之前未尝想此层,只因技艺受限,此番有此技艺,何不由朝廷明旨天下,以收天下人之心。
李承乾于一旁,微微错愕,此人莫不是有读心术不成,昨日商讨可没聊这些。李师傅,那都是孤之词。
“陛下,往后书籍流传,学子增多,若是州县学无法纳入,臣以为亦可倡议私学(注2),经学大儒,博学长者,守孝之臣、致仕之官。若是其愿授学子,朝中当以嘉奖,而科举落第者贫困者,亦可归乡教孩童蒙学,收取束脩,如此可教与学两用,潜心苦读,必然能有所成!”
李承乾闻言,眉头紧皱,李百药想法倒是和自己不谋而合,但显然时机尚未成熟,且此事不需提及,往后便水到渠成。求学人多了,不需提及,这些人便会自己想办法。
权万纪坐不住,今日议题收获已大打折扣,府州县学刊印书籍倒不怕,官学此乃士族禁地,但是私学就不一定了,此风不能助长。
“陛下,臣以为不宜过度倡议私学,这其中不乏一些不轨之徒,打着私学名义,传授异端邪说,且难以监管,望陛下明鉴。”
“陛下,臣欲问权御史所指不轨之徒,可是臣所言之人?”
权万纪心一狠,道:“人心隔肚皮,谁又能保证?”
李百药同众臣一阵错愕,此人狠起来连自己人都骂?过几天可以送其一张旅游券了。
李世民望向李承乾,见其无言。缓缓道:“私学之事容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