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第94章 黔中求布

作者:木香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3 11:20:2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宁安听了不生气,反而笑:

“那是因为你不是公主啊,我练好了枪法,父皇就会夸我聪明,那天下都会说我聪明。”

不过事实证明,武场上的聪明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宁安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拿着长枪在雪地里跌跌撞撞,摔了好几个跟头,手掌心都快蹭破皮了。

她头发被雪水和汗水打湿,衣衫沾了好几块暗色的印记,狼狈得像是从雪里被捞出来一样。

她就这么狼狈地回了瑶华宫,一进殿就叫唤:

“母妃,我可今日可累坏了……”

她转个弯,语调忽然惊喜地扬起:

“父皇!”

殿内,慕容宇和淑妃正坐在桌边,等会要一起用膳。

慕容宇见宁安这副模样便问:

“宁安今日怎么弄成这个样子?身边宫人怎么伺候的?”

宁安欢喜地快步走到父皇面前行礼:

“父皇,儿臣今日在武场同袁将军学枪法呢,弄得身上有些脏了。”

慕容宇见宁安眉眼笑开的模样很喜人:

“那宁安学得如何?”

宁安面不改色地撒谎:“儿臣学得很好,突飞猛进!”

慕容宇大笑:“不愧是朕的女儿。”

淑妃拿帕子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

“快去沐浴换衣裳,这湿透的衣裳还穿着,等会就着凉了!”

宁安回自己殿内去沐浴了,走时还回头特意问:

“父皇什么时候走?儿臣换好衣服时,父皇还在瑶华宫么?”

慕容宇:“你快些换衣裳来用膳,朕今晚和你们母女一同用膳。”

“是,父皇!”宁安缓步走到殿门口。

在跨出门槛的那一瞬间,小小的身影几乎是冲了出去。

宁安觉得今天实在是个大好日子。

学了枪法,还见到父皇,父皇可是好一段时日没来瑶华宫了。

宁安是宫中的第一位公主。

在宁安出生之前,宫中只有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

慕容宇当时对第一个女儿的关注较多。

可后来宫中不断有新人进入,也有其他的公主陆续出生,慕容宇对宁安的关注便少了一些。

但宁安却一直很渴望父皇的关注,她想做父皇最喜欢的女儿,就像太子是父皇最喜欢的儿子一样。

淑妃看着女儿欢脱离开的身影,心中划过一抹酸涩。

宁安对父爱如此渴求,可生在皇家,渴求真情多半会以失望告终。

“蓉儿,怎么?还在气朕这段时日没来看你?”慕容宇撩开淑妃鬓角的发丝。

淑妃回神,做出含羞状,嗔了慕容宇一眼:

“皇上,臣妾不敢。臣妾知皇上为国事殚精竭虑,怎会闹性子?臣妾只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在前朝为皇上分忧。”

慕容宇听得心里舒坦:

“蓉儿若是男子,那朕后宫岂不是少了一位佳人?再说,你还有个好兄长在前朝替朕分忧。”

淑妃:“臣妾的哥哥?”

淑妃祖父官至兵部尚书,父亲无大才,只做了个七品小官。淑妃的兄长秦源有几分才干,如今在兵部库部司任郎中,从五品的官职。

淑妃不能直接问前朝之事,只绕着弯道:

“臣妾的哥哥可没什么大才,全靠皇上提携。”

慕容宇不置可否,回忆了今日朝堂之事。

黔中道的官员递了折子来长安,说黔中道今年秋冬格外冷,春夏之际又因为暴动而错过播种生产,现在黔中道许多百姓还是吃不饱饭,穿不上衣。

照这样下去,恐怕会恶性循环,再生动乱。

求朝廷发放赈灾粮食和布料去黔中道,助百姓过冬。

慕容宇在上朝时提及此事。

户部尚书付迁站出来说:

“皇上,黔中道的粮食可以从附近的山南道、江南道和岭南道调配,但至于布料——恐怕一时筹集不了那么多。”

慕容宇不悦:

“区区一些布料都筹集不出来?”

“今年冬日寒冷,市面上麻葛布料已经是供不应求。”

“黔中道暴乱后,重建各州各县已经拨了不少款项,眼下还有梁王和越王的府邸在修缮,江南那边的行宫还未建造完,还有京郊的温汤……”

付迁说了一堆,大概意思就是没钱料少,别的地方用钱还多。

慕容宇:“国库存的布料?”

付迁:“皇上,国库存的布料大多是丝绵,不是供给百姓的。”

一群大臣就有议论开了。

有人说要么让京城的人捐些旧衣裳过去,黔中道人少,京城一人捐一件就差不多了。

有人不赞同:“长安城只有富庶人家能捐点旧衣,很多穷困百姓自己都不够穿,怎么捐?”

还有人居然提议不用布料,让那些百姓自己打猎穿兽皮,反正他们祖上都是蛮夷。

有个出身黔中道的官员忍不住道:“谁能大冬天光着身子去打猎?毛皮是那么好猎的么?”

没人提送丝绵布料去应急,丝绵布匹是供应给皇室、官僚、勋贵等人的,是供给他们自己用的东西。

他们自己要穿新衣,妻儿父母要穿新衣,还有成群的姬妾和家奴要穿衣。

那是他们才能享有的东西,不是蛮夷刁民能够拥有的。

秦源就是这个时候走出来的。

他的官职不高,话少,上朝的位置也靠后,多数时候只是陪衬。

但他今天在朝堂上发言时声音洪亮: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不如从岭南运棉花和棉布去黔中。微臣的远亲近日从南方来长安,带了一匹棉花制的布料来,御寒效果不比丝绵差。”

在场众人包括慕容宇在内都知道棉布和棉花。

这东西早就有人进贡上来过,不过勋贵们看不上,觉得不如丝绵。

而且种棉花的区域也不多,有些人只种来观赏。

工部侍郎说:“会纺棉的人少,临时找人纺棉,哪里做得过来?”

秦源不跟人吵,只看着慕容宇:

“皇上,微臣所说的棉布是从岭南销来的黑山布。据说岭南那边已经能大量产棉布,且岭南紧邻黔中,运输方便。”

慕容宇:“黑山布?”

大家都知道了黑山墨,但确实还不知道黑山布,家中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怎会去看市井人家用的东西?

而且有些文臣说乡野山民果然肚子里没墨水,取名字没诗意,就知道叫“黑山”,真土。

少府监的染织署令走出来:“启禀皇上,微臣赞同秦郎中所言。虽然种植棉花地区不多,但岭南、闽中地区皆有种植,若将这些棉花用上,足以供应今年冬日棉布。”

这回倒是没人站出来反驳了,这个好像听着没问题。

慕容宇也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将此事交由户部和少府监共同处理,让京中勋贵能捐旧衣的捐旧衣,同时让岭南那边送黑山布去黔中。

“皇上鸿运齐天,连岭南那样的地方,都能产出这些好物。”淑妃听着慕容宇说话,笑意盈盈,眼怀爱慕。

慕容宇就喜欢看淑妃这爱笑的模样,笑起来时,满心满眼都是他。

把他当做一个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男人来仰慕。

他极其受用。

一道道御膳传入瑶华宫。

人参雕花,鱼翅熬羹,端上来的时候都还冒着热气。

淑妃体贴地夹了块剃了刺的鱼肉放入慕容宇碗中,又给他斟了酒:

“岭南得了福运庇佑,又产墨又产布的,可惜岭南偏远,百姓不能得见天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