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玉禾的这个确定,杨氏和崔氏似乎并没多震惊。
吴氏去了京城,她整日担心不已。
再说铺子有杨氏和那个婆子在,林玉禾倒也放心。
次日林玉禾背上背着一个,两手还牵着三个孩子到码头时。
董氏和尧哥儿和夫子三人早已在等她了。
并提前为林玉禾与三个孩子付了船银。
又让林玉禾不知所措。
当即就要归还银子。
因为上船的时间紧,根本没给她磨蹭的时间。
昨日下定决心去京城后,林玉禾就去了钱庄,心疼地取了二十两银子。
回去收拾行李时,又把此事告诉了家中几人。
按她的计划,只带团儿,星姐儿和韵姐儿三个孩子。
她定是不放心把团儿放在家中这么久。
那两姐妹挂心自己娘亲的病,去京城倒也合理。
可运姐儿哭闹不止。
声称林玉禾每次都会丢下她。
把自己关在房中不吃也不喝。
林玉禾本就惯着运姐儿,也不忍心见她这么伤心。
只要答应带她去。
剩下的婵姐儿倒也懂事,虽然也想和大家一起去。
又不想和自己娘亲分开,知道她玉禾姑姑带几个孩子辛苦,还是愿意留下来帮自己娘亲。
这次去京城,不但是四个孩子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也是林玉禾第一次出远门。
几人像个傻憨憨似的,在船舱走廊四处张望许久。
对一切都新奇也兴奋。
凡是从她们身边经过一人,都会主动告诉人家,她们是去京城的。
没有一点防备。
一眼就能看出,是没出过门的人。
四个孩子还好,林玉禾没看多久就开始晕船。
幸而,一路上有董氏照看着四个孩子。
尤其是小团子,她的饭食董氏照顾得最为精细。
还让身边的小丫头叫巧儿的,亲自到庖屋给小团子做了蛋羹和肉粥。
这更让林玉禾过意不去,给董氏道谢都说了无数了。
无奈她全身无力,只能躺在床上喝点水都会吐掉。
心中也庆幸,还好此次与董氏结伴而行。
晚上等几人都安歇后。
董氏才领着巧儿出了船舱,小声说道:“夫人说了,让你以后就跟着二姑娘。”
“二姑娘心地善良,能遇上这样的主子是你的福气,她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切莫说漏了嘴。”
巧儿恭敬应道:“奶娘放心,奴婢知道的。”
她日日在林玉禾的铺子帮忙。
人机灵,王氏才愿意让她去京城,换了另外一个丫头,到林玉禾的铺子帮忙。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氏临走前安排好的。
包括把尧哥儿留下。
林玉禾去府上看到灶房婆子苛待夫子,与董氏争吵,也是王氏故意所为。
她这样做,就是不想让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儿,再离她远远的。
一旦想到,她自己又回京城享清福了,而自己女儿每日还辛辛苦苦挣银子时,就更加内疚。
而且谢书淮人在京城,王氏心中还是有把握的。
京城。
王氏带着林玉平夫妇俩,是第八日到的京城。
临走时,就让身边去了信。
谢书淮和府上管家亲自来接的。
林玉平夫妇俩看到谢书淮那一刻,心中激动不已。
几人一回府,才意外地发现,孟太傅竟亲自等在府上。
还提前令身边人拿着他的令牌去了宫中,请了妇科圣手女侍医。
这些女侍医,医术了得,在宫中可是专为皇上的后宫娘娘看病的。
皇后王氏知道,自己姑父家中来了这么一位病人。
便派身边的大宫女刘珠出面,特意安排了一位有经验的女侍医。
都是女子,也不用避讳。
吴氏一到,安置好在院后,那女侍医就为她做了详细诊查。
林玉平抱着喜宝和王氏在屋外等着。
良久后,女侍医才让身边的医女开了门。
林玉平最先冲进屋,一脸紧张,抱着喜宝的手都不自觉一颤,问道:“大夫,我娘子如何了?”
女侍医一听他口音,就知道他是外乡人。
看出了他的害怕,温和回道:“放心吧,你娘子的带下病,不严重。”
“饮两月的汤药,就可恢复。”
“只是谨记,这两月万不可同房。”
在许阳县,但凡是妇人得了见血的带下病,都以为是治不好的。
只能活着等死,而身边人这样早逝的例子也不少。
不想到了这里,女侍医只轻描淡写一句话不严重。
林玉平悬着多日的心,也在这一刻松懈了下来,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心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他太过激动,抱着喜宝就跪下给女侍医磕头。
“谢谢你大夫,谢谢你。”
女侍医忙扶起林玉平夫妇俩,“使不得,奴家受不起。”
吴氏也从内室走了出来,听到自己并无性命之忧,喜极而泣。
林玉平趁女侍医离开后,高兴地把吴氏紧抱着在怀中。
“明秀,太好了,我们又可以多活几十年了。”
“这一路上,我吃不下睡不着,想着你真有个好歹,我可怎么活呀。”
“没想到老天终于开眼了。”
吴氏抹了抹林玉平一脸的清泪,宽慰道:“相公,都是我不好让你受惊了。”
“日后,我身子那里有不适,再也不瞒你了。”
这次,若不是吴氏痛晕在家中,林玉平平常粗心大意根本没发现。
“不,是我不好,没注意你的身子。”
“以后不会了。”
夫妇两人情意绵绵时,喜宝一泡尿才滋醒两人。
王氏也不打扰,带着丫头离开院子。
凤仪殿。
女侍医复命离开后,皇后王氏抱着自己快半岁的公主,脸上一阵喜色,“姑姑,晌午后本宫就想出宫去大姑母府上去看看,这次她带回来的,是不是丢失多年的表妹。”
皇后王氏是礼部尚书的嫡长女,也是孟夫人王氏的亲侄女。
姑侄俩感情一直很好,几年前她大表姐病逝后。
她一直担心自己姑母的身子。
后来又听她小姑母提起,看到了与她大表姐一样的人。
她心中早就有疑惑。
她大姑去许阳县时,还进宫把此事告诉了她。
知道她姑母从许阳回来,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想去孟府一看究竟了。
刘珠接过皇后手上睡熟的公主,放到榻上后,耐心劝道:“娘娘还是等等吧。”
“这几日皇上整日忙碌国事,已经许久没去过后宫了。”
“明日你给太后请安,说不定又会拿此事来训斥你。”
“白让旁人看笑话。”
刘珠口中的旁人,正是如今正受宠的萧淑妃。
也是皇上的表妹,太后的亲侄女。
上月刚为皇上生下皇子。
遇上这么一个不愿上进的主子,刘珠整日的心都操碎了。
看皇后没反驳,刘珠又不死心道:“娘娘,你许久没有去宣政殿了,要不今晚……”
还不等刘珠说完。
皇后不悦道:“本宫不去,后宫有那么多妃子,不止本宫一人。”
“想去看皇上的多得是,本宫成全她们便是。”
皇后这几日因为顶撞太后,与皇上赌着气。
冯公公来几次了,委婉提醒皇后该去看看皇上了。
皇后就是假装看不见。
她从小就被自己父母宠得厉害,她与皇上这门亲事,也是皇上自己抢过来的。
少年夫妻对她有几分真心。
即便仁辉帝后宫的嫔妃不少,几乎雨露均沾。
可对王氏还是有些特别。
无奈王氏心中有刺,对皇上就是不上心。
刘珠急得在原地唉声叹气,也只能是干着急。
*
晚上为了盛情款待林玉平夫妇俩,王氏让管家特意备了美味佳肴招待。
王氏夫妇俩,还有谢书淮和陈瑾湛也一起陪同。
林玉平和吴氏,还是有些拘谨,千恩万谢道尽后。
他说道:“夫人,晚辈准备明日先动身回许阳。”
“家中人还在担心,晚辈想早些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
“内人的病还走不得,晚辈等过段时日再来接她,只能叨扰夫人了。”
王氏嘴角微扬,促狭看了眼一侧的谢书淮。
“不用回去了,玉禾带着几个孩子,明日就该到了。”
谢书淮猛地抬眸看向王氏,手上的筷箸一颤,眼中闪过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