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第149章 桃花源记

作者:蒸不好饭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17:02:01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溶洞的倾斜度不大,他们沿着水流走了很久。走到后面,张千军已经麻木了。他的大脑完全不工作,只剩下腿脚不停的走。

一直到后面,张海桐开始背着他走。

张千军一直在说话,仿佛梦呓。张海桐时不时回一句。

“师父,别在外面坐禅了,回去吧。”

“嗯。”张海桐答一声。

“师父,我想吃肉。”

“走完这里就吃。”

……

“师父,我想睡。”

“可以暂时睡一下。”

……

张千军说了很多。当苍翠的草木出现在视野之中时,仿佛桃花源记的主角走出了洞窟,来到另一个世界。

清风徐来,景色宜人。

张千军感觉自己好像清醒了一点,睁眼是张海桐的发梢和银坠子。

他想说谢谢,结果咽喉肿痛,实在说不出话。

张海桐的声音幽幽传来。“醒了?醒了就自己走。”

听起来莫名有些怨念。

张千军感动了一会儿,这下彻底冷静了。

刚踩在地上,整个人头重脚轻,身体跟刚顺产出来一样,完全不受控制。但身体记忆还在,跟着惯性走就行了。

张千军问:“我们在哪里?”

张海桐没回答,他也不知道。看着高耸的山脉和一望无际的林海,肉眼很难在其中搜寻到人类聚居地。

他们从溶洞的另一端来,目前也只能往前走。根据这里的树木长势来看,他们距离那个飞坤爸鲁庙应该已经很远了。

地下距离和地上距离是两个概念。

在地上你走了好几天可能都还在原地打转,但在地下溶洞中活着走出来,可能就已经到了另一个地方。

古代对于这种境况的描述,多以神仙之事作为假托。在张家卷阀中,就记载过一个类似于《桃花源记》的奇异事件。

时间记载为东晋末年,有一个人通过地下溶洞短时间内到达一个与世隔绝的部落。这个部落处处与外界不同,文化与社会制度也完全不一样。

和桃花源记记载不同的是,这个人进到这里本以为奇货可居,期望拿到一些不同的造物回到自己所在的社会,从而一朝发达。

但这个部落早就和外界不一样,很多习俗都非常落后。他们看这个人穿着打扮与自己不一样,身上的布料也和自己的纺织手段不同,看起来更加精美。

于是部落的人以为此人是上天的使者,因此得到了部落里最高级别的款待。

但他非常清楚,时间久了这层身份必然失效。于是想尽办法离开了部落,并带走了一些东西。

此人最后的结局确实是死亡,但原因非常奇怪。

这个事件在张家卷阀里面的后续记载是:以民间传闻的方式流传,最后被名士再创作得以留存。

就是桃花源记。

关于这个案子各种奇异记载和后续处理这里暂且不加赘述。这件事到现在都没有被提起,说明老张家的祖宗们处理的非常干净。

张海桐将这个无关紧要的小故事讲给张千军听,来转移注意力。张千军听的很认真,确实没精力注意身体上的不适。

他们从溶洞出来的时候就在河谷,这里人迹罕至,草木疯长。原本应该有大河的地势,已经被树木占满,只有一些细小的水流在谷底流动。

在山谷里不觉得,等上到对面的山,才发现这里也长了不少榕树。

“你们进庙之前,有没有发现别的不对劲?”

张千军摇头。“我跟着送亲队伍,走的是各个寨子之间专门开辟的路。类似于外面的官道。这种路两边很少有幺蛾子,所以没有异常。”

张海桐明了。他跟着的那队人马走的是野路,毕竟这群人没有过明路,走人家的官道等于送死。

荒郊野岭,最容易出事。

根据张千军先前讲的情况,他们进去的时候庙里也没有庙祝。而阿颁说过,榕树气根里面的人是庙祝之一,已经死了。

由此可以推测,那些庙祝可能都已不在。

也不排除有还活着的可能。但那种畸形人对正常人的恶意不小,就算活着,也凶多吉少。

张千军还在生病,两人不得不走走停停。张海桐必须等他缓口气,再继续走。

等到了半山腰,这里的林子已经遮天蔽日。要判定前面的状况,需要爬到树顶上去。张海桐让张千军拿着他们为数不多的干粮,然后爬到榕树顶去查看。

张千军眼睁睁看张海桐以他目前脑子跟不上的速度消失在榕树繁复的枝丫里,周围只剩他一个人,顿觉阴冷荒凉。

他抱着包袱紧紧靠着树干,警惕的观察四周。

而站在榕树顶的张海桐到处看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心里有些失望。接下来的路估计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前走,按照原计划,他们打算在山腰这里直接横着走。如果要在往上爬,张千军目前的体力肯定跟不上。

而山腰上横插过去,走的是平路,能够节省体力。

张海桐心里有了数,正要下去,眼角却瞥见靠近山脚的密林之中有几个人短暂显现,很快又消失在林子里。

这说明那一段路没有被树木掩盖,走在里面的人暂时被看见了。

这些人还牵着马,马身上有东西,说明那里是正儿八经的大路。这些人肯定是去聚居地。

张海桐记住方位,决定往那个方向赶。

张千军站在树前只觉得过了很久,肩膀上忽然一重。是张海桐拍他的肩膀,这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无声息下来了,示意他立刻上路。

“从树上看距离不远,但在地上走就不一定了。深山老林不确定因素很多,我们至少要在天黑前找一个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休息。”

张海桐大概讲了一下目前的情况,却听见张千军说:“在树上过夜也行。”

他声音太哑了,听起来像公鸭嗓。

“不行。”张海桐头也不回的否定了。“你现在的状况在树上休息,第二天可能就摔死了。”

“你还活着,我还会因为同胞之情带你走。如果你死了,就只能烂在这里。”

张千军笑了笑,又意识到张海桐根本看不见自己的表情,只好继续说:“生死有命,不能强求。”

张海桐停下来,转身问:“你跟我走这么久,不算强求?”

“人生在世,不要轻易的说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