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顺利交接
承辉帝看似非常大度的给了王子腾三年的总督任期,实际上也画了一条线,三年后自觉的滚蛋。
王子腾拿下的地方,明明是南部西贡为中心的区域,却非要叫交趾。
交趾是旧称,是现在的河内。
这味道可太冲了,隔着三里地,都能闻着味道。
所以,王子腾毫不遮掩的上来就表达态度,三年内抬抬手,别盯的太紧了。
那么,贾琏能制衡王子腾的地方都有哪些呢?
那可多了去了,原则上广东一个省的最高长官,省内的所有事务,贾琏都能插手。要跟王子腾对着干,能给他折腾个半身不遂。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舶司,只要贾琏以巡抚的名义收紧权利,对总督的命令拖着不办,那么王子腾通过外贸获利的收益必将锐减。
面对不遮掩的王子腾,贾琏并没有丝毫的气,直接反驳:“打下安南之后,朝廷没有拿到一两银子的好处,反而过去三年的两省财政收入没了。未来三年,此事断不可延续。其次,省内的工匠迁移,必须立刻停下。最后,交出广东水陆兵权,尤其是水师用朝廷的钱置办的,你拿一半就很过分了。怎么地,还惦记着将交趾的首府设在广州不成?”
贾琏非常坚定且干脆的直接划线,就是告诉王子腾,未来他掌舵的广东,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是不是觉得贾琏很不近人情,咄咄逼人,明明王子腾是在求助,贾琏却在一二三。
仔细一琢磨才能看清楚,王子腾利益的大头,贾琏没有碰。
王子腾听完之后,面不改色,因为他听懂了,这不仅仅是贾琏的意思,还是内阁甚至是皇帝的意思。
偌大的安南最富庶的南部地区,打下来后居然没钱上交朝廷,就这么一个事情,能做的文章太多了。安南是个小国不假,但也是一个国。怎么可能没有收获呢?那么多年的积累,不说海量的财富,至少能维持未来几年王子腾的后续开发。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固定资产。
“三条我都答应,不愧是自己人,感谢琏哥儿体谅我这个做舅舅的。”王子腾心里有底了,自然开始提亲戚了。绝对不是因为最后贾琏的威胁。
贾琏听王子腾换了称呼,也跟着换,看似推心置腹道:“舅舅,朝廷上下能容忍李逆在漠北,学苏武牧羊,能容忍东平王恢复奴儿干都司,还能容忍西宁王翻越葱岭,重设安西都护府。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实封之地,但是这地也分肥瘦。心里话,没人嫉妒刚才那三位,您去过辽东,也去过西域,知道那些地方都啥情况。安南可不一样,您这块封地,实打实的人口密集,土地肥沃。陛下能如此对待舅舅,原因有二,酬功,昔日主动南下之功,树标杆,鼓励向外发展,缓解国内的人地矛盾。”
这番话都是实话,却算不上推心置腹。贾琏还是有私心的,他需要足够的权利,才能一展拳脚。
“明白了,只是有些官兵,已经在安南娶妻分地落户了。”王子腾很含蓄的表达了意思,自己人,不能算旧账啊。
贾琏无语的点头:“自贾某接任之日起算,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过既然在安南落户了,这军饷就得停。回头贾某去军营里点人头,按照人头多少发军饷。舅舅,别怪贾琏如此,这么做,对大家都好。”
王子腾也点点头:“没问题,只是薛家的事情,该怎么说?”
贾琏对此也早有腹案,直接回答:“薛家在内,为我做事,在安南,为王家做事。怎么,还想让薛家搬到安南?”
王子腾内心其实挺不舍得的,毕竟薛家百年的积累,太肥了。以前还顾忌身份,没吃上几口,如果贾琏不保薛家,王子腾是想一口吞下的。
不甘心归不甘心,王子腾还不至于为了薛家那点银子与贾琏撕破脸,现在能私下叫一声舅舅,就是因为王子腾分寸把握的很好。
贾琏没有留宿总督府,而是夜宿驿站。正式上任之前,必须让自己干干净净的。
回到驿站,宝钗还没睡呢,正在等着他回来。
进门之后,宝钗领着丫鬟们伺候更衣,这边天气热,又没有空调,对于北方人确实不友好。
冲凉之后,贾琏换了薄衫,等下喝茶休息,宝钗也换了薄衫,坐在一旁说话。
贾琏看她一眼,怎么讲呢,明明是端庄大气的样子,却在不经意之间能让人生出打哭她的想法。
“舅舅那边谈的如何?老爷没住总督府,他没意见吧?”其实宝钗最担心的还是贾琏跟王子腾干起来,这个舅舅素来强势,贾琏也是个头铁的。
“当着一省上下官员的面,能有啥不能坐下好好谈的?”贾琏说着闭上眼睛,坐在藤椅上往后靠。
藤椅也算是南方特色的家具,坐着比官椅要舒服的多。
宝钗见他面露疲惫,不再说话,而是起身站在后面,给他捏肩膀,可惜小姐姐的力气不足,只是做个样子。
捏肩膀这种事情,以前平儿做的最好,现在是司琪,身大力不亏。
宝钗也有她的好处,身上香的很,闻着舒服。
“不早了,去歇着吧。”缓了十几分钟,贾琏睁眼说话。
宝钗道:“老爷先歇着,妾再去擦拭一番。”
这边天气热,宝钗尽管挑薄的穿了,还是会出汗。尽管还有更薄的料子,但那不能穿,啥都遮不住。除非不在人前出现。
这里毕竟是驿站,等住进了衙门后院,倒是能自由自在一些。
总督府后院,一直没露面的王义,其实是悄悄回来的,就为了搞清楚贾琏的手段和力度。作为王家的继承人,他才是最着急的。
王子腾与之在书房里单独会面,说了私下里与贾琏对话的内容后,王义长出一口气道:“倒是还有点亲戚的样子,不算太过分。”
王子腾平静的瞥他一眼:“做人要知足,贾琏嘴上没明说,实际点的明明白白,西贡乃富庶之地,当地大家族几百年的积累,全进了王家的口袋,朝廷还贴了军费。你要知道,无论是东平王还是西宁王,想要点啥,都得花钱买。贾琏要王家交出兵权,此前的主力都在安南,你当他是傻子么?不就是私下里还能叫一声舅舅么?不然一份弹劾上去,未来三年王家别想从这边落半点好处,他有能力都给你掐死。”
王义倒是很想反驳,不就是打了草原部落么,王家也不是没打过西域游牧。
不过仔细一想,还是没法比,当初王子腾麾下都是朝廷最精锐的数万军队,贾琏手里就一支万余人的神机营,打满全场,所向无敌。
所以,还算有自知之明的王义,把话咽回去了。
“动作要加快了,尤其是工匠,广东这边不能明着来,那就悄悄的做。我算看明白了,工匠的价值远远高于读书人。倒是安南那边,回去之后,在官府内部,禁止说方言,只要做官的,必须学会说官话。不能再放纵当地的大户了,该收一收了,他们捞的也不少了。”
父子二人对话完已经不早了,各自散去,王义明天一早,还要悄悄离开。
王子腾还是防着贾琏一手的,王义不出面,就是怕被贾琏翻脸拿下。
还好,贾琏没翻脸,意味着朝廷说话还算数。
“这鬼地方,动一动就出一身的汗。”灯光下贾琏坐起,口中抱怨。
白晃晃的发亮的宝钗挣扎着起来,招呼莺儿进来,打水伺候。
莺儿端水进来,看见宝钗在贾琏的要紧处盖了毛巾,识趣的放下盆出去了。
宝钗亲自动手给擦拭一遍,换了水又自己擦了,这才上来偎着躺下,都累的够呛,没一会都着了。
其实宝钗心里最清楚,未来在贾府内,她的地位是最尴尬的,别看王熙凤“大度”,实则并非如此,不然也说不出在外面安个家的话。
次日,接任的贾琏与历巡抚办理交接,此前历巡抚内心忐忑,生怕贾琏较真,毕竟内部的很多事情,如果继任者较真,那没法完成交接了。
昨晚上历巡抚一夜没怎么睡好,起来时顶着黑眼圈,领着一干省内官员,在巡抚行辕等着贾琏大驾光临。
巡抚的没睡好,布政使黄任也好不到哪去。朝廷内部的消息口径都差不多,因为内阁不满广东地方主官们太过软弱,放纵王子腾,这才有贾琏上任的安排。问题是历巡抚和黄任都觉得挺冤枉的,王子腾带着一干叫兵悍将来上任,还是特么的名正言顺的上司啊。
“贾巡抚的车驾快到了。”门子进来报信,历巡抚站起:“随我出迎!”
这个出迎呢,不是站在门口迎接,而是去了街口。
贾琏早起出了驿站,这边的人就快马报信了,生怕有丝毫怠慢,被记本本上。
在对待上司的问题上,朝廷里的聪明人从不敢怠慢。
贾琏是骑马出行的,不是说不怕被人打黑枪,而是他头一次出场,要立一个人设。
一行五十余骑,贾琏居中,前后左右都是家将护着,看上去就很威风,实际上也很威风,缺点是走不快,街上人太多了,怕撞了人。
好在贾琏也不需要走快,尽管穿一身官服,闷出了一身汗,那也只能忍着。
街口看见出迎的队伍,还有街道两边三步一岗的士兵,距离还有三十步,贾琏便下了马。
“劳驾诸公出迎,贾琏罪过。”气话说的很好听,对于众人内心的不安,并没有丝毫安抚作用,关键要看实际操作。别等下你来一句先查账!谁还不知道你是查账高手啊,登州那边知府、船厂、驻军,全栽这上头了。
“贾大人气,请!”历前任姿态依旧很低,甚至还微微弓了一点弧度的腰。
没法子,贾琏真要是个查账狂魔,巡抚衙门,三司衙门,今天没一个好的。
至衙门大堂,贾琏居中,历巡抚和布政使黄任稍稍落后站着。
贾琏看着堂上所有本省官员,开口讲话。
“今天的交接,一切照旧。各位从下面辛苦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就安心的等一会。”说完贾琏转身道:“交接开始?”
“那开始吧!”历巡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前面带路,请贾琏入后院。
一路上看见历家的下人搬行李装车,贾琏还调侃一句:“历大人这是迫不及待要走了,看来这广东巡抚不好干啊。”
历巡抚陪着笑道:“哪里都差不多,没有特别的地方。”
贾琏带来了十几个人,各有负责交接的业务,历巡抚最担心的查账,并没有发生,只要账面上是平的,没有特别离谱的地方,那边就正常交割。
实际上这就是潜规则,只要上一任做的不过分,下一任一般都不会在交接的时候找茬。
历巡抚与贾琏之间,也有互动,那就是移交印鉴,贾琏在各种文书上签字用印后,交接完成了,历巡抚长出一口气的同时,看了一眼边上的黄任,那意思,看见没有,你想多了。基本规则,还是会讲的。
“三天之后,贾某搬进来,时间够么?”贾琏还是留余地了,历前任却很干脆的表示:“别,今夜历某便搬去栈,您啊,现在就能安排进驻了。有些东西太累赘,我就不带了,您要是没看上,那就代为处理了。”
这就是投桃报李了,啥东西需要代为处理的呢?
完成交接的历前任,迫不及待的招呼家人,搬去驿站。
贾琏则坐在屋子里,接见各路下属,先是三司,后是各知府,然后是知县。
因为人太多,贾琏今天只见三司的人,其他人都先回去等着,明日再来。
“贾某来此上任,朝廷是给任务的。首先是财政要拿回来了,地方截留一部分,半数上缴国库。其次是地方驻军要好好整顿,肩负起今后对外开拓的先锋重任。最后,考成法的执行,还需要继续贯彻,这是内阁的政绩,也是陛下的意志。今后,公事上还需要各位鼎力配合,携手并进。”
官面上的话讲完了,三司的人听完后,各自都长出一口气,尤其是总兵大人,更是喜不自禁。
驻军这笔烂账,应该是能抹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