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第84章 入盛宴孔明下决心

作者:枫潮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0 00:31:55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诸葛亮驶着马车来到马良家门前,正瞅见里面紧锣密鼓地布置。

“不知季常可在家中?”

他随口向一个家丁询问。

“回丞相,正在中布置。”

“为何布置?”

“家主只说是要招待几位贵客。”

“这倒奇了。季常平日里不喜铺张,为何今日却一反常态?还请为我通报一声。”

“是。”

家丁匆匆忙忙地走进去,随后马良便从中赶出来迎:

“丞相到访,有失远迎,我之罪也。”

“你若是和我这般客气,反而让我更加好奇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回丞相,并无特别。”

“那便是相当特别了。刚刚我听家丁透露,今日可是有贵客要迎?”

“正是。”

马良抬起头,依旧是他那副云淡风轻的笑容:

“只是这贵客如今已经在良面前,也并未能尽到迎客之道,实在遗憾。”

“说笑。”

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然后冲不远处眺望了一下。

他们身后有一间没有关门的房间,正是马良的书房。

房中挂着一副战事图,不久前,二人还在这图前商讨北伐大事。

只是如今,物是却人非了。

“季常知道我今日要来?”

“回丞相:良不敢虚言,实在已经知道了。”

“如何得知?”

“昨日陛下找我,必然会有人向丞相禀报。以我对您的了解,您当要去宫中对此事向陛下多加探讨,并为其处理后续。由此想来,今日便可得见丞相。”

马良回答的很简略,也和事实大差不差。

刘禅偷偷跑出宫,诸葛亮肯定要去教育他。

但是教育归教育,也不能坐视不管。不管刘禅见自己说了什么,他都会来主动找自己求证一番。

所以今日之宴所邀的“贵宾”,其实就是诸葛亮了。

只是这贵宾不用请,自己就会上门来。

“季常这是要向我暗示什么了。若有言语当言之,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恐惹些闲言碎语。”

“我所言之事,丞相当然已经了然。”

马良抬起头:

“只是我所荐之人,丞相却未必深入了解过。”

“是那冯综。”

“正是。”

“此人我已派人查过,出身地位与其陈述类似,也的确受过你的恩惠。此人可有特别之处?”

诸葛亮将自己拒绝的想法说的很隐晦。

“此人并无特别之处。”

“那何必季常设下次宴,不惜惹上流言,也要向我推荐此人?”

“就是因为他不够特别,所以才方便行事:今年锦官城能收上多少赋税,大司农孟光、尚书令李严,包括那刘琰,都可一清二楚;可明年能收上多少赋税,全系于此人之手。”

“季常,不要把朝堂之上的斗争摆在明面上。”

诸葛亮听了一半,便警惕地将他打断。

“丞相教育的是,但也提醒的是:朝堂之上的斗争已经在影响决策的走向了。”

马良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警告而退缩:

“丞相还打算当看不见吗?”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

“但是就是在眼下朝夕必须解决的事情。丞相的北伐大计没有粮草做援如何能成?益州一地产粮有限,没有一笔雄浑的资金,如何能得粮于四海?

丞相,不可再犹豫!如今天下局势尚不明朗,曹丕与孙权互相猜忌而唯独轻我大汉。若不趁乱囤兵汉中取雍凉两地,待到曹魏喘息过后加固边防,复兴汉室又如何有机会?”

马良见诸葛亮始终不愿迈出那一步,索性再推动一把:

“先帝之期许,大汉之未来,百姓之福祉,皆系于您一念之间。您要为了所谓朝堂和睦,葬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季常,若无人和,如何使得政通?你太片面了。”

诸葛亮再推辞一句,就打算离开。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人和。丞相若是希望朝堂有表面和睦,就更应该知道:两伙意见不同的人,只有双方的利益有交互的时候,才会愿意坐在一起。

若是不能让他们的利益有所交互,能保持表面上的和谐,那就只有让双方的力量均衡。丞相可有掌握财权?”

直切要害的一句话。

明面上是诸葛亮在制定大政方针不假,但实际上的财政大权依旧握在以李严为首的那一批益州派人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益州派才会处处对荆州官员针对歧视,仿佛对方如丧家之犬。

仇恨的根源,正是利益分配不均。

益州本地的大族不能接受一个外来的皇帝凌驾在他们的头上,尤其是——

他们的力量已经开始积蓄起来,不再需要一个皇帝的庇护的时候。

“……”

诸葛亮站定了脚步。

他先前对益州本地的官员及大族处处忍让,正是因为蜀汉的建立要仰仗他们手中人和财。

若是真有机会摆脱一些,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也足以让朝堂之后的斗争消弭一些。

“冯综此次来成都,所带来的紫色染料,想必丞相已经看过了。我已经依照陛下的意思与他会面,并了解到了一些详情。

大约半年前,我曾委托邓芝使吴前带去一批紫锦。这紫锦究竟效果如何,我想并不难猜:只要吴蜀联盟因伯苗此行重归于好,那么其间往来财货,必然成为大族权贵的追捧之物。

紫荆花盛放于三月。若是丞相从现在起就开始部署,来年入夏前这批紫锦便可完工。”

马良适时地点到为止。

经营锦官城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事情,他自然知道这紫锦的价值。

只是将手遏在益州百姓的咽喉之上寻求赋税,永远也看不见向前的曙光。

想克复中原,就必须要有超过原本地域限制的勇气,以及智慧。

在蜀地特产的蜀锦之上做文章,很显然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好办法。

诸葛亮沉默了许久。

他的脑中过了许多种可能性,但所有的所有最终都不如克复中原在他心中的分量重。

眼前的宴席已经准备完毕。

无数奢华的准备尽数呈现在他面前,在向来朴素的马良家中,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不真实,如梦幻泡影一般。

给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把握的机会不多,而眼前的这一个他想试着把握住。

“请这位冯综出来吧。我愿意听二位聊一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