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喜欢吗?”时彦问李闻。
“喜欢,喜欢,爸爸我要穿这双鞋。你把我的旧鞋子装进盒子里面吧。”李闻有了新鞋子都不愿意穿原来那一双了。
“妈妈你看,爸爸给我新买的鞋子好看吗?”李闻跑到付娟面前和她炫耀。
“好看。”付娟弯腰两只手放在李闻的脸上,揉了两下他的小脸。
“我也觉得好看。”李闻骄傲的仰起自己的小脑袋。
“不好意思同志,这衣服我还是不要了。”付娟解开扣子脱身上的大衣。
“可是你丈夫已经付好款了,围巾也买了。”售货员笑盈盈的开口。
“能……”付娟刚说一个字,时彦就知道她要说什么,拉住她。
“买都买了,再说了大过年的,就买这么一件衣服,这衣服又不是只穿今年,还是打了折的,比原价划算了一块多,两块一买下我们还赚了呢!媳妇你算算看,这大衣这么好的料子,至少能穿十年,算下来一年也就花二毛一,买件棉袄都要八九毛,而且第二年棉花都不怎么暖和了……是不是买这大衣比较划算,再说了大过年的,买都买了哪里还有退的道理。”
“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付娟被时彦绕晕了。
“媳妇你来试试鞋子。”时彦把给付娟买的鞋子拿了出来。
“可以,刚好合适,还暖和。”付娟看着脚上的靴子看了好几眼,喜欢的不得了。
试完了以后付娟换回自己的衣服鞋子,她把新买的靴子包好,大衣围巾放进售货员给的袋子里面。
她准备等过年的走人家的时候再穿。两口子后面又给李闻买了一件棉袄,一条加毛的裤子。时彦也买了一件长袄。
刚开始的时候时彦和付娟一样有些不乐意,说买自己短袄就行了。付娟直接威胁他,他要是不要的话,她就去把大衣给退了。
时彦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下来,两口子一个知道“忽悠”对方,一个知道怎么拿捏对方,两个人都被对方给吃得死死的。
付娟也给时彦买了一双加毛的鞋子。买好衣服好,两口子又带着李闻去了炒货零食区。
进入零食区域的李闻那叫一个兴奋,他看到什么都想要买。
“妈妈那个是什么?我好像没有吃过。”
别看李闻年纪小,小家伙那叫一个聪明,他想要让时彦和付娟给他买吃的,他不说自己想吃,只说自己好像没有吃过,或者是说其他小朋友来他们家看到他们家买了肯定会羡慕她。
时彦见李闻这样还真的准备给他买吃的,手还没有碰到,就被付娟毫不留情瞪了一眼。
“给我闭上你的嘴,你要是在念叨的话说好的糖葫芦可就没有了。按之前说买两盒桃酥,称半斤的水果糖和半斤奶糖,再买点红糖,买三斤的瓜子两斤花生。
这家伙看到什么都想要吃,不可能什么都买的,你真给他买了这么多吃的,他铁定每天念叨,不愿意吃饭。再说了那是巧克力,要外汇劵,咱们家没有。”
外汇劵不是他们能够弄到的,工厂里面的工人都不一定能够弄到,别说他们了。
付娟嘴硬心软最后还是给李闻他说没有吃过的花生酥。她也一一在心里面记下了李闻说他没有吃过的那些东西,准备后面再来百货大楼的时候买给他吃。
“谢谢妈妈,我就知道妈妈对我最好了。”看到比原定计划多出来的花生酥的时候,李闻张开手抱住了付娟。
一家三口离开百货大楼的时候手里面拎了一堆东西,时彦从身上的口袋里面拿出来他特意带过来的编织袋,他把买的那些吃的放在底下,衣服放在上面,拿出绳子系上编织袋。时彦把编织袋扛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东西放到编织袋里面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拿,二就是不会那么显眼,马上要过年了,街上的小偷也多了起来。手里面拎太多东西很容易被小偷给盯上
“时间不早了,咱们去吃饭吧,等吃完饭再回家。”
“行。”在百货大楼里面逛了三个多小时,付娟也有点饿了。
班车没有那么早,在这里干等着还不如先去吃点东西。
时彦和付娟商量好了,时彦把买的东西用自行车运回家,付娟带着李闻去做班车。李闻年纪小,他们两个人坐一个位置,不会收李闻的票钱。
“去国营饭店吧。”
“行。”
时彦点了一个素菜一个荤菜。李闻吃的那叫一个开心,还说下次再来县里面还要来国营饭店吃饭。
晚上临睡前,付娟总算是发现哪里不对劲儿了。
“我说我怎么一直觉得不对呢!那件大衣原价三块二,现在买两块一,少了一块一,白天听你这么一忽悠,我居然还真的觉得自己赚了一块一……”
时彦也知道他媳妇这是察觉出不对劲儿要找他秋后算账了。
“累了一天了,睡觉吧。”时彦关了灯,拉着付娟躺下。
“买都买了就别想这么多了,再说了你穿上多好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距离年三十也越来越近了,时彦家已经贴上去春联和福字。村里面偶尔还有爆竹声。
“呜呜呜~”李闻和其他孩子出去玩,哭着回来了,他身上的衣服全湿了,膝盖以下一截全是泥巴,今天新换的衣服上面也有不少泥点子。
那小模样怎么看怎么凄惨。
“李叔!李婶!”送李闻回来的是隔壁家的江铃,她今年有十岁了。
“怎么了?”付娟和时彦听到动静立马从屋里面走了出来,他们两个正在包饺子,手上还沾着面粉。
看着李闻一身全湿了,付娟连忙把他带进屋里面,时彦也把家里面两个热水壶里面的水倒在李闻洗澡用的小盆里面。
兑好水,想让李闻洗澡,无奈家里面的热水还是少了一点。
李闻准备再烧一锅水,等会儿再加进去的时候,江铃提着两个热水壶走了过来。“李叔,我这里还有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