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军兄弟俩这一周内都是村里面八卦的热门人物,偶尔提及到时彦家。
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议论的比较多的是李伟军一家三口不干人事,欺负李二婶,纵容李龙涛欺负村里面其他孩子。
到了后面全都在议论李家的那堵墙。家里面砌一堵墙,这在红旗村乃至整个大队确实是独一份。
因此村里人都在怀疑李伟军和李智军这兄弟俩是不是不打算来往了。
好不容易八卦了这么多天,村里人也有些厌了,准备聊一聊最近发生的其他事情来,结果,李二婶回来了,话题的中心再一次回到了李伟军李智军兄弟俩身上。
“怎么可能,人家可是亲兄弟,打折骨头还连着筋呢!”说话的大娘嗑了一下瓜子。
“这谁说的准呢!我要是李智军,我也不和李伟军一家来往了。你算算李智军和他媳妇才结婚多久,三个月吧,都要被折腾的要离婚了。
你说这要是真离婚了,以后还有谁家敢把姑娘嫁给他。嫁过去就是受大伯哥和妯娌的气,还有一个会折腾人的侄子。”另一个大娘开始有理有据的分析。
时彦和付娟也听说了李二婶从娘家回来的消息,不过他们两个并没有怎么在意这件事情。
眼看着要过年了,他们又没有长辈帮衬,家里面还有一堆事情要忙。
这不时彦大姑带着家人在年前来看时彦和时彦二叔了。主要是时彦表妹年后要结婚了,带着家里面的新女婿过来认认门。
“小妹找的这个对象是知青,你说靠不靠谱啊?”付娟在得知时彦表妹要嫁的对象是个知青后,内心不免有些担忧,她趁着在厨房里面干活的时候,小声的和时彦堂嫂说话。
“看着还行,礼数也周全。只不过这些知青以后到底还是要回城里面的……”堂嫂也有一样的担忧。
村里面的姑娘嫁给知青能有几个结局好的,他们红旗村不就有个现成的例子,说起来也是可怜,那姑娘和村里面插队的知青看对了眼,两个人结婚前和婚后两年都好好的。
后面那个知青的妈妈的工作岗位要空出来了,让那个知青回去接手工作,回去的时候,嘴上说的好听,说什么把事情处理好了,一定会回来接人,结果一年了连个信都没有。
上个月,那姑娘带着两个人的孩子找了过去,回来再也不提那个知青的事情了。
她不说,村里人也都猜得到是怎么一回事,肯定是那个男知青回城后另娶了。两个人有个孩子,那个男知青做的这么绝情。
隔壁村那个嫁给知青的姑娘也是差不多的结局。
“唉!”付娟和堂嫂两个人齐齐叹了一口气。
“你们两个不相信欢丫头的眼光,还不相信你们大姑的眼光吗?这门婚事,你大姑可是考察了足足半年才松口,而且高知青家里面好像不简单吧,给他在县里面安排了一个工作,婚后,欢丫头会和他一块住到县里面的员工宿舍,高知青家还给了五百块钱彩礼。”
得知外甥女的对象是个知青后,于桂华和付娟她们妯娌俩有一样的担心。
害怕外甥女会和村里面那些和知青结婚的姑娘一样。
她思绪翻滚,有些坐不住,干脆找借口把李大姑拉到她房间。
她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李大姑就猜到了她想要说什么,直接把高知青一家为了娶陈欢所展现出来的诚意告诉了于桂华。
于桂华猜到自家儿媳妇和侄媳妇肯定也会觉得和知青结婚不靠谱,担心陈欢也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果然她一过来就听到她们两个人在说这件事。
“知道你们两个心疼欢丫头,这件事你们两个就放一百个心吧,那高知青要是真敢欺负欢丫头,我们家这么多人全是欢丫头的靠山。”于桂华坚定的开口。
谁也别想要欺负他们家的孩子。
虽然时彦爸爸这一辈只有他爸,二叔,大姑三个,但姐弟三人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
三个人的孩子基本上和亲生的兄弟姐妹没有什么区别,感情也是好的不得了。
时彦爸妈去世的早,他是被李二叔和于桂华带大的,李大姑也经常会给时彦买东西。
后来,时彦和付娟结婚,他二叔和大姑帮了不少忙,两个人还合伙拿了一百块给时彦,让他当彩礼钱。
付娟坐月子的时候,她娘家妈过来照顾她,于桂华就帮着照顾李闻,李大姑家隔的有点远,她就每周送鸡蛋送吃的过来。
前几天,得知李闻被李龙涛给推到了田里面后,于桂华还特意跑去李伟军家骂了一通,路上遇到李伟军一家三口,她也是一个大白眼。
“舅妈,嫂子,你们放心,我绝对不会欺负小欢的,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我都会对小欢好的。”
疑似付娟她们三个说话的声音有点大,她们议论的对象高知青听到了,高知青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站的笔直笔直,看向付娟他们三个的方向郑重的做出承诺。
坐在高知青旁边的陈欢脸噌的一下一红,她一只手捂住自己通红的脸,另外一只手拉了两下高知青的衣角,示意他快点坐下。
付娟她们三个也有些不好意思,脸有些微微发烫,这算是个什么事,背后说人坏话,还被人给听到了。
“高知青,你可一定要对小欢好,不让我们兄弟四个可不会放过你的。”时彦堂哥开口道。
“大表哥放心,我一定会对小欢好的!”
“好了,小高你也不用那么紧张。”李二叔拍了拍高知青的肩膀。
“嗯。”高知青点点头,但略显僵硬的表情和出汗的手还是出卖了他。
“好了,小舅,你就别逗他了,他这人比较正经不经逗,你和他开玩笑,他也会当真的。”陈欢开口道。
“哎呦!当初的小丫头片子也长大了,还护上对象了。”李二叔的两个闺女默契的调侃道。
“大表姐!二表姐!”陈欢脸上好不容易散下去的温度又一次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