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假死之日,杨仪便一步步开始掌控蜀都。”
“先是替陛下挡下刺杀,查出那刺杀的幕后主使竟是李严,将其投入大牢,自此无法翻身。”
说到这里,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杨仪的动作之迅捷,手段之果断,令人不得不叹服。
“再到曹魏名将张郃率军攻打汉中,汉中告急之际,杨仪却指挥龙骧卫一战立威,彻底稳固边境。”
“之后,杨仪又通过细盐贸易钳制曹魏,使其不敢轻易断我蜀汉的商贸,从而获得朝中权威。”
诸葛亮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赞叹,尽管他内心对杨仪的手段并不完全认同,但不得不承认,杨仪的每一步都走得精准而有效。
“他以计谋除掉魏延,建立军机处,最终以雷霆手段镇压贪腐,震慑百官……”
即便是诸葛亮这样的谋略家,扪心自问,要做到这些,也需耗尽心力。
而杨仪,却似乎游刃有余。
“丞相,我知道那杨仪有些本领在身上,”马谡忍不住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可您也清楚,大权只有掌握在咱们手里,那才是咱们自己的。等来日您出面,杨仪却已把控朝政,那您又……”
马谡说到这里便停下,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的话中之意已不言而喻。
他是怕诸葛亮来日重返朝堂时,却发现文武百官早已掌控在杨仪之手。
即便诸葛亮再任丞相之位,也不会有昔日的号召力。
这无异于将朝廷的大权拱手相让。
“幼常,此事你大可放心。”诸葛亮摇了摇头。
“杨仪一步步独揽大权,一步步击溃政敌,心思缜密,我等还要多加考量,不可因一时之见而轻下定论。毕竟,杨仪若真的一心为了蜀汉,那他日我真的故去,这蜀汉的担子,或许就要落在他的身上……”
此言一出,马谡瞳孔骤缩,脸上满是惊愕之色。
他万万没想到,如今的丞相,竟已有了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杨仪的念头!
事实上,真正打动诸葛亮的,并非杨仪在朝堂上的诸多雷霆手段,而是他在诸葛亮“假死”之后,仍能秉持先帝遗旨,提出北伐之事。
虽然在朝堂上遭到以蒋琬为首的部分官员的反对,但杨仪毕竟将北伐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当今的朝堂中,若说谁人的抱负与诸葛亮最为相似,那非杨仪莫属。
“丞相,末将明白了。”马谡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与无奈。
“是末将对杨仪稍有偏见,不过我也是为了丞相考虑。”
诸葛亮微微点头,眉宇间闪过几分欣慰。
“幼常,你有这份心便已足够。切记,小心谨慎,若有可能,我想要知道杨仪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诸葛亮已然对杨仪产生了莫大兴趣,甚至有些期待,这位年轻的能臣究竟会在蜀汉的朝堂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末将遵命!”马谡躬身领命,心中虽仍有不安,但已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
蜀都,杨仪府邸。
夜幕降临,府邸内灯火通明。
此时,杨仪正端坐在书房内,手中翻阅着军机处递来的厚重卷宗。
烛光摇曳,映照在他冷峻的面庞上,显得格外深沉。
针对蜀都官员的调查仍在进行,但速度已悄然放缓。
杨仪早已暗中下令,命军机处在搜刮情报时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却并不急于收网。
他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而是要让那些幸免于难的官员整日活在惶惶不安之中,仿佛头顶悬着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利剑。
“大人。”亲信陆槿轻叩房门,缓步走进书房,躬身行礼。
他神色恭敬,声音低沉却清晰:“按照您的吩咐,那些涉事官员及其亲眷已全部发配边疆,家中财产亦悉数收缴,并入国库。”
杨仪头也不抬,目光依旧停留在手中的文书上,淡淡回应道:“做得不错。派人将消息传到宫里,让陛下放心。”
“是!”陆槿应声,正欲转身离去,却又突然折返,脸上多了几分意外之色:“大人,陛下来了!”
“哦?”杨仪眉梢微挑,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书,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自从诸葛亮“假死”之后,刘禅便极少出宫,此次亲自到访,显然非同寻常。
“速速随我同去迎接!”杨仪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神色从容不迫。
刘禅被迎入正堂,杨仪亲自奉上香茶,态度恭敬却不失镇定。
“杨爱卿,自你开府之后,朕这还是第一次造访,你不会怪朕不请自来吧?”刘禅轻抿一口茶,笑容中带着几分随和。
杨仪微微一笑,神态自若地说道:“陛下言重了。您能驾临寒舍,实乃臣的荣幸,蓬荜生辉,不胜欢喜。”
刘禅环顾四周,目光在古色古香的装潢间流连,略带感慨地说道:“杨爱卿,你这府邸真算得上世外桃源。尤其是这香茶,朕还从未尝过如此滋味,确实令人回味无穷。”
“陛下若是喜欢,臣可命人送一些入宫,供您品尝。”杨仪语气谦逊。
这些香茶是他亲自挑选栽培的,远胜过宫中常见的茶品,甚至连刘禅也未曾享用过如此上等的茶叶。
“哈哈,那便多谢杨爱卿了!”刘禅朗声笑道,但笑声过后,他的神情却逐渐收敛,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杨仪心知刘禅此行的目的绝非品茶,便主动问道:“陛下今日亲临,想必不止是为了这杯茶吧?”
刘禅略显尴尬地笑了笑,随后正色道:“杨爱卿,朕此次前来,是想与你商议监察百官贪腐一事。”
杨仪神色不变,故作不知情地说道:“陛下尽管放心,臣定当严查贪腐,肃清朝纲,绝不让这些害群之马继续祸乱朝政,背弃陛下与蜀汉基业!”
刘禅闻言,连忙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杨爱卿,朕……朕并非此意!”
他心中清楚,若任由杨仪继续大刀阔斧地查下去,朝中官员恐怕十之八九都要遭殃。
这些日子,以蒋琬为首的一众文官纷纷前来哭诉,这才让刘禅下定决心,亲自出面规劝杨仪。
沉默片刻,刘禅语气放缓,带着商量的口吻说道:“杨爱卿,这大查贪腐一事,能否暂缓一段时日?朝中事务繁杂,若官员人人自危,恐怕会影响政务运转。”
刘禅话音未落,杨仪心中却已是冷笑连连。
恰恰印证了他此前的布局已然奏效。
那些官员的恐慌,正是他想要的。
杨仪仍故作惊讶,眉头微皱,神色间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疑惑:“陛下,这是为何?”
刘禅略微思忖,眼珠一转,语气温和地说道:“杨爱卿,朕也是为了你考虑。你如此大兴查处,难免会得罪诸多朝堂官员。他们有的或许并无贪腐,可若是经你这么一查,你们之间难免生出嫌隙。”
杨仪拱手道:“陛下放心,臣为了您,为了咱蜀汉的江山社稷,就算是被朝中的那些大人孤立,也在所不惜!”
听到这番话,刘禅心中一阵头疼。
他不禁思索:这杨仪是真的没听懂自己的言外之意,还是在故意装糊涂?
若是再这么查下去,朝堂上的官员有几个能独善其身?
别说过个十天半月,早朝上恐怕就只剩零星几人,那可真是天大笑话!
刘禅苦笑着摇了摇头,试图换个角度劝说:“杨爱卿,话不能这么说。如今丞相故去,咱蜀汉正是用人之际,见不得打打杀杀的事儿啊!”
然而,杨仪依旧目光坚定地看着刘禅,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疑问,仿佛在等刘禅进一步解释。
刘禅无奈,只得再次换了个说法:“另外,人无完人,世上哪有完全清廉的好官呢?再这么查下去,估计谁都能查出来点儿问题。到时候朝堂上的官员都没了,还要这朝廷做什么呢?”
杨仪见刘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此事,心中暗笑。
既然刘禅已经如此表态,杨仪也决定顺势提出自己的诉求。
他故作感慨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惋惜:“陛下啊,不是臣不愿意收手,只是臣愿报效蜀汉,总得做些事情吧?否则,如何对得起丞相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