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每一步前行,都似精心布局的落子,沉稳且充满算计。在他眼中,商道改革与朝廷局势的风云变幻,不过是一场宏大棋局里的关键环节。真正关乎成败的决胜时刻,正隐匿于权力交锋的暗流之中,等待着在这场博弈中逐渐明晰。
自与冯教授接触过后,李明能敏锐地感知到,太子的支持正如同破晓曙光,虽尚未完全照亮前路,却已让他看到了希望的轮廓。可他心里明镜似的,在这充斥着权力纷争的朝堂之上,任何一方的轻易妥协,都极有可能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一系列毁灭性的连锁反应。尤其是朝中陈弘及其阵营,这些人早已在权力的温床上根深蒂固,又怎会容忍一个出身商贾的外来者,觊觎并试图分食他们手中的权力蛋糕。
“少爷,太子殿下的接见已然安排妥当。”吴越迈着细碎的步子,快步走到李明身旁,压低声音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兴奋,显然也敏锐察觉到了当下局势正悄然发生着微妙且关键的变化。
李明闻言,目光瞬间锐利如鹰,毫不犹豫地缓缓点头,沉声道:“好,即刻出发。”
太子殿下的宫殿,巍峨矗立在京城的核心地带,尽显华丽与威严。宫殿的飞檐斗拱仿若展翅欲飞的鲲鹏,琉璃瓦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不凡。
尽管太子年纪尚轻,在朝堂之上尚未手握实质性的大权,但在太后的悉心庇护与扶持下,已然成为了京城中最具潜力、最受瞩目的年轻权力象征。他虽然在当下的权力格局中暂未施展拳脚,可其聪慧过人的才智以及对复杂政治局势超乎常人的精准洞察与把握,让朝中诸多有识之士坚信,假以时日,太子必将成为支撑朝廷的中流砥柱,引领国家走向新的辉煌。
李明稳步踏入殿内,只见太子身着华服,端坐在龙椅之上。与那些养尊处优、只知享乐的普通皇家贵族截然不同,太子的眼中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深邃思考的光芒。他并未因李明商贾出身的身份而表现出丝毫的轻视与疏远,反而在李明踏入殿内的瞬间,便直接开口,声音清朗却不失威严:“李明,冯教授对你赞誉有加,今日得见,本殿下想听听你对于商道与国家经济的独到见解。”
李明神色从容,不紧不慢地向前几步,恭敬地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子殿下,商道的兴衰荣枯,实乃关乎国家根基的重中之重。当国家商业繁荣,财富如活水般在市场中自由涌动,民众便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如此一来,政权自然稳如泰山。反之,若财富过度集中,仅仅掌握在少数权贵之手,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那么朝廷必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危局之中。”
太子听闻,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颔首道:“你这番言论,一针见血,有理有据。如今朝廷虽重视兵权与官制的建设,却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商贸的发展。若能在商道领域大胆改革创新,激发商业活力,确实有望为国家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推动国家迈向繁荣昌盛。”
李明见太子对国家经济的看法如此开明,并未局限于传统陈旧的观念,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欣喜与希望,眼神瞬间明亮起来,继续娓娓道来:“殿下所言极是。若能成立商部,并得到朝廷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还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征税与管理手段,充实国家的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的财力。更为关键的是,国家经济繁荣昌盛,民众生活幸福安定,政权方能长治久安,稳固如初。”
太子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你所言之事,道理上确实无懈可击。然而,你也清楚,朝中势力错综复杂,诸多顽固守旧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恐怕难以接受商部改革这一新生事物,尤其是陈弘及其背后的众多支持者,他们定会极力阻挠。”
李明心中一动,深知太子虽然聪慧过人,但在这权力的漩涡之中,若没有坚实的支持者作为后盾,任何美好的改革设想都将难以付诸实践。他在心中迅速盘算一番,已然有了初步的计划,于是沉声道:“太子殿下,若您能挺身而出,坚定地支持商部改革,随着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殿下必将赢得更多民众与朝中有识之士的衷心拥护与支持。而且,殿下的支持,对于我推行商部改革而言,无疑是最强大、最坚实的保障。”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凝视着李明,缓缓说道:“李明,你的确目光长远,见解独到。但你要明白,这绝非仅仅是商道领域的简单改革,其背后所涉及的,乃是整个朝堂错综复杂的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李明微微躬身,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正因为此事牵涉到权力格局的重大调整,才更加需要殿下您的鼎力支持。若殿下能主动出击,率先表态支持商部改革,凭借殿下的尊贵身份与影响力,商部改革定能顺利推行。届时,朝廷中的其他权力派系,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得不顺应殿下的决策,迎合改革的浪潮。”
太子的目光逐渐变得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李明,追问道:“你的意思是,想让本殿下先下手为强,提前布局,压制陈弘以及其他反对改革的势力?”
李明神色坦然,语气坚定地回应道:“正是如此。若太子殿下愿意全力支持商部,那么朝廷的改革进程将如虎添翼,迎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而商部改革成功后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与蓬勃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助力太子殿下在朝中站稳脚跟,巩固自身的权力与地位。”
太子微微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良久,他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沉声道:“好,本殿下答应你。但此事最终成败与否,与你的能力紧密相关,你务必全力以赴。”
李明心中一阵狂喜,深知这关键的一步棋已然走得极为成功。他赶忙低头行礼,言辞诚恳地说道:“多谢太子殿下的信任与支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太子微微颔首,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记住,李明,改革虽能带来权力的重新分配与更替,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你此番面对的,不仅仅是陈弘一人,而是整个朝廷中那些因循守旧、不愿改变的老旧势力,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明郑重地点点头,回应道:“臣明白,太子殿下。任何伟大的变革,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打磨,臣定将披荆斩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大业。”
三日后,京城的商道改革方案如一颗重磅炸弹,正式公之于众。商部的成立,绝非仅仅是一个普通行政机构的诞生,它宛如一面旗帜,鲜明地代表着李明与太子携手联合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与响亮宣言。
在太子的暗中运作与支持下,商道改革方案在朝堂之上赢得了一部分高层官员的认可与支持。这些官员大多年轻有为,思想开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渴望通过改革打破旧有的束缚,开创一番新局面。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商部成立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机遇,纷纷表示愿意投身于这场改革的浪潮之中,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与利益增长点。
然而,正如李明所预料的那般,陈弘及其背后的老派势力,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改革顺利推进,从而打破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与利益格局。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如同嗅到猎物气息的狼群,迅速集结力量,企图凭借他们在朝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以传统的政治手段掌控朝廷,千方百计地阻止商道改革真正落地实施。
陈弘亲自进宫,面见太后。他跪在太后面前,言辞恳切却暗藏玄机:“太后陛下,如今商部的成立,实乃后患无穷。这一举措将严重扰乱朝中原本稳定的权力平衡,一旦商贾势力借此过度膨胀,必将对朝廷的稳定统治构成巨大威胁,还望太后陛下三思啊。”
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神色略显复杂,眼神中透着一丝犹豫与迟疑。她虽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过李明的改革设想,但如今面对陈弘这等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与施压,也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改革举措的利弊得失,态度变得愈发暧昧不清。
李明深知,这场关乎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局势愈发紧张,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而他与太子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决定未来胜负走向的关键因素。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场权力的斗争,远非表面上所看到的那般简单直接。在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与算计,而他,已然深陷其中,如同置身于荆棘丛中,想要全身而退,谈何容易。
陈弘府邸。
府邸内,庭院深深,假山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陈弘身着一袭长袍,负手站在窗前,目光如炬,凝视着远处那象征着权力核心的宫殿,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寒光,仿若能穿透层层宫墙,洞察其中的一切。
“太子竟然支持商部,李明那小子,竟有如此能耐,能博得太子的信任,真是让人始料未及。”陈弘咬牙切齿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他缓缓转身,目光如刀,锐利地盯着站在一旁的王策,沉声道:“准备好我们的行动方案。不仅要全力打压李明新成立的商部,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所有手段,彻底切断他与太子之间的联系,让他失去这最后的依仗。”
王策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低声道:“大人,此事恐怕不易。太子毕竟身份尊贵,背后又有太后的庇护,若贸然动手,怕是会引起诸多麻烦。”
陈弘闻言,冷哼一声,脸上浮现出一抹嘲讽的笑容:“哪怕是太子支持他,又能怎样?在这朝堂之上,真正的掌权者,永远只有一个。李明这小子,竟敢不自量力,妄图挑战我们的权威,那就休怪我心狠手辣,让他为自己的野心付出惨痛的代价。”
说罢,陈弘缓缓走到书案前,伸手拿起一封密信。信上的字迹工整清晰,却透着一股冷酷无情的气息。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轻声呢喃道:“李明,你注定要为你的鲁莽与野心,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