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修安在狐妖引领下,一路东行不出数十里,忽见双峰并峙形似驼峰,山势险峻古木参天,正是那双叉岭。
此地精怪横行,路径诡谲,好在有狐妖在前引路。
二人翻过山脊,狐妖指着对面的山头道:“对面那山有一双子洞,那魔王就住在那洞中。”
李修安颔首间身形瞬移,眨眼已至洞前。
但见五十余妖邪列阵操练,左右竹架悬满人肉腊脯,枝头挑着九颗头颅。
李修安见状眉心紧蹙。
妖邪小头领忽见一人,大喜道:“小的们快看,自送上门的新鲜人肉,拿下,送给大王下酒!”
小妖们一呼百应,纷纷一拥而上。
李修安不多废话,使了个雷法。
一声晴天霹雳,山谷震动,鸟兽四散,那些冲上来的小妖们瞬间被劈成了齑粉。
这声震动,令洞内的三个妖王惊恐无比,各自披挂上阵、祭出武器出洞查看。
熊山君见自己的洞府外一片狼藉,手下死伤殆尽,尤为愤怒无比。
他不由的大怒道:“你是哪里来的山野道士,敢在我们三魔面前撒野!”
李修安冷笑道:“尔真是健忘,四百多年前,你设坑坎,害我受伤差点丢命,如今特来找你要个说法!”
熊山君恍然大悟:“我当是谁,原是当年漏网之鱼!”
“多说无益,自古弱肉强食,你要是有本事便与我较量一番,要是没那本事,呵呵,今日我定要把你剥皮抽筋、生吞活剐。”
言罢,熊山君持了长枪猛地冲了上来。
李修安也不想做无谓的争斗,正好试试那袖里乾坤之术。
于是在云端里,李修安捻着诀,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那身高一丈有余的熊山君一袖子笼住。
被笼在袖中的熊山君大惊,紧握长枪使力乱刺乱戳。
然而这袖竟比那铁都硬,无论他怎么刺与戳,哪里刺的破,戳的穿。
另两妖见了惊慌无比,这道士来历不凡,一招便制服了熊山君,他们两个又岂是对手。
如若一不小心也被那袖子笼了进去,那可如何是好。
况且这本来就是熊山君与那道士的个人恩怨,这么一想,两妖看着李修安,不约而同道了声告辞,而后化风而去,李修安也不继续深追。
他找到了狐妖,狐妖没想到道士这么快就回来了。
他迷茫的问道:“熊山君何处?莫不是被他跑了亦或者你反悔了?”
李修安笑道:“这不就是?”
于是李修安从袖子里像戳傀儡一般,把熊罴精捉了出来,又找了根索死死绑上。
狐妖一见,果是那熊山君,他无比激动,不等那熊山君开口说一句话,拔出七星宝剑,一剑斩下了熊山君的项上脑袋。
李修安一愣,这下手未免也太快了。
狐妖解释道:“见到他,多年的怒火在这一刻已然爆发,本王说话算话,以后绝不再侵扰那刘姓之人。”
“我要带着他的尸体去祭奠我的妻儿,告辞!”
说完带着熊罴精的尸体速速离开,却独留下了那个硕大的熊首。
李修安看着它急匆匆离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这事果然没有这么简单。
于是李修安使了个变化之术,变成了一只蟭蟟虫儿,跟着狐妖的方向追了上去。
原来这狐妖的老巢也在这双叉岭内,而不是他此前提到的两界山,洞府名为火脏洞,亦非火藏洞。
洞府外面看上去不大,也没什么小妖看守,估计是狐妖实力相对不济的原因。
来到洞府,他对周围四顾了一番,好似做贼一般,见无异常,才打开了洞府的大门,进去后,又迅速关闭了洞门。
那熊罴尸身也被狐妖直接扛进了洞内。
化身蟭蟟虫,浮在空中的李修安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很好奇,于是从石门的门缝中钻了进去。
这狐妖的洞府虽不宽敞,但却很深邃。
李修安挥动着翅膀,寻找着狐妖的身影。
很快,李修安听到洞府内最深邃处传来一阵阵异响,于是李修安寻着声音直往里飞。
化身蟭蟟虫的李修安闻到了一股血腥味。
在这火脏洞最深处,他看到狐妖已经剖开了熊罴的身子,竟直接取出熊罴血淋淋的心脏。
李修安不明白他到底要做什么,于是悄然趴在石壁上继续观察。
狐妖取出熊罴的心脏之后,显得更加激动了。
那一脸兴奋、情不自已的样子完全不像复仇后的欣慰。
狐妖猛地拍了下墙壁的暗格,脚下最中间地方的大地,忽的分开,缓缓升起了一个炉台,炉台上是个青铜色的炼丹炉。
狐妖把小心翼翼的把这颗熊心放在了石桌上。
而后又打开了石壁背后的密室,用丹盘先后端出了五样东西。
狐妖激动到手舞足蹈,嘴里兴奋的喃喃自语:“千年熊心豹胆,阴时狐胎紫河车,尸虫九九......”
“齐了,全都齐了,我终于可以长生了。”
“哈哈哈!!!”
狐妖忍不住放肆的笑了起来。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要不是道士的出现,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机会还要等多久。
“当真是天助我也!”
半柱香后,狐妖平复自己的心情,使了个法术,点着炉火,开始专心致志的炼丹。
看到这里,李修安终于明白了,原来他在炼丹,炼制所谓的长生不老药。
但从这炼丹的原料来看绝对属于邪门歪道。
道教修炼体系中除金丹之道,皆为旁门,但旁门不一定是邪道。
李修安仔细看了看那早已风化成干尸的胎儿和胎盘,那胎儿的形状颇似幼狐。
到此,李修安相信了昨夜那只狐狸的托梦所言不假。
原来昨晚后半夜,一只母狐狸出现在了李修安的梦中。
她痛诉这赤心大王无比歹毒,不择手段,在她即将生产之时,竟用无比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她,以至于一尸两命。
她告诫李修安不要相信这狐妖的话,并恳求李修安帮她报仇,还她们母女一个公道。
李修安听闻之后,虽有触动,但并没有急着一口答应。
地府之行的那趟经历告诉李修安一个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虽然李修安一早就看出狐妖狡诈多疑,谎言连连。
但不代表另一只母狐狸不会撒谎,因为那时他想不通狐妖这么做的目的,不过现在他明白了。
五种奇怪而又邪门的原料被那狐妖先后投入了炉子中。
炉子散发出来的味道很冲,对于李修安来说一言难尽,然而对于守在炉子旁的狐妖来说,这种气味却是如此的迷人。
以至于他时不时把鼻子贴近炉子,使劲嗅了又嗅。
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般的味道,这是长生的味道。
到目前为止,对于狐妖来说,一切都进展的很顺利。
以致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些飘飘然。
“呵,这道士还真蠢,这么轻易就被我给骗了。”狐妖得意的喃喃自语。
“哦,不,应该说这天下的道士都是一样蠢!”狐妖看着手边的七星剑得意道。
“是吗?我看你也不怎么聪明嘛!”
“谁!!!”沉迷在喜悦中的狐妖,眼神忽的清澈了起来,他猛地拿起剑鞘,拔出了宝剑。
趴在石壁上的李修安呵呵一声恢复了原身。
见是李修安,狐妖全身都在颤抖,双眼瞪得如同铜铃。
“道长,前言戏之耳,还望道长勿要放在心中。”
李修安笑了:“你以为你欺骗了所有人,殊不知一个假方子便把你耍的团团转,你还说你不是蠢货?”
听闻李修安之言,狐妖满脸不可置信。
“你是说这丹药秘方是假的?不可能,绝不可能!”狐妖连连摇头。
李修安冷语道:“信不信随你,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邪门歪道,也敢妄想长生,简直痴人说梦。”
“呵呵,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想蒙骗我?”此刻的狐妖冷静了下来。
李修安不再多言,狐妖信与不信,与他何干,况且还是一个将死之妖,更没必要再浪费口舌。
洞府不够宽敞,袖里乾坤有些不便,于是李修安祭出一杆长枪,这杆长枪是之前那熊罴精的武器。
“且慢!”
见李修安欲要动手,狐妖慌了,急忙转动脑筋。
“道士,扪心自问,你难道不想长生吗?”
“细说起来,这份长生丹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你我不如再做个交易,你放我一马,丹成之后,我分你一颗,不,你只要给我留一颗就行。”
李修安摇头:“抱歉,我拒绝!”
而后李修安一杆长枪刺了过去。
狐妖一咬牙,举剑迎了上来。
双方你来我往,左挡右攻,前迎后映。一枪一剑有见机,一来一往无丝缝。
打斗中,李修安一个变招击退了狐妖,虽如此,李修安手中的长枪并未就此收了回来,而是顺手挑在了铜炉上,那炉子被掀了个底朝天,所谓的炼丹药材散落一地。
“不!!!”
见炉子被整个挑翻,狐妖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
看着洒了一地的原料,这一刻他绝望到了极点。
他随手一吸,竟也不怕烫,地上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被他吸到了手上。
然而这玩意泥糊糊的,显然已成了废料。
狐妖双眼通红,死死盯着李修安仿佛要喷出火来。
他紧握手中的七星剑,很不甘的一口吞下了废料,而后发疯似的找李修安搏命。
双方在这洞府内又大战了几十回合。
最终狐妖力歇,渐渐落入下风,在被李修安挑掉手中的剑后,他转身就逃。
被李修安一把追上,捅了透心凉。
狐妖倒在了地上,目光盯着炉子,死不瞑目。
李修安擦拭干净武器,叹息一声,想起师父曾经在大殿对众人的告诫:“凡你欲夺之物,必夺你之心志!”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方世界,又有多少人能抵御的了长生的诱惑呢?
当年李修安自己求道的最大动力不就是为了长生吗?
李修安拾起七星剑,于密室暗格寻得长生丹方。
卷末朱批赫然:黑鸦道人秘传。
这黑鸦道人是何方神圣,李修安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除此之外,李修安并没有找到其他特别的东西。
李修安把剑收进了袖子,走时,运雷平了这火脏洞。
此行,李修安心中一直还有个疑问,于是李修安来到一座破烂不堪的山神庙前。
走进庙内,对着端坐台上陈旧的石像行了一礼,道:“贫道李修安,道号青阳,自万寿山五庄观而来,尚有一事不明,不知山神能否现身解惑?”
李修安话音刚落,石像忽绽毫光,现出个鹑衣短须的男子。
男子躬身行礼道:“吾乃本地山神,有高人到场,有失远迎,还望道长恕罪。”
李修安起手还礼:“山神君客气了,在下路过此地只为了结数百年前的因果,期间除了两个妖孽,只不过有一事不明。”
山神:“道长请讲。”
李修安这才道:“此地如我所知不假,应为大唐西部边境之地,怎的山精鬼怪、妖邪如此之多?”
四百多年前,李修安虽然掉进了那熊山君的陷阱之中,但那时的妖魔鬼怪可并不像现在这样,听那刘姓隐士之言,周遭方圆百里外尚有镇子村庄。
如若像现在这样,那时他根本走不出双叉岭,也绝无可能从魔爪逃生。
听到有此一问,山神哀叹不已:“唉!道长有所不知,西境三百里原有雄城,奈何百年征伐,盗匪横行。愚民毁庙渎神,自造杀孽,终致天纲紊乱,妖孽丛生。如今人烟凋敝,实乃咎由自取。”
“所谓神仙无过,罪在自身!也正是如此。”
李修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遂拜谢山神解惑。
山神摆手,却又是叹了口气。
李修安理解他的心情,在这种地方,他山神的日子其实也很不好过。
拜别山神后,李修安重返刘庄,把事情原委细细道与刘氏父子听。
刘伯钦听完之后,不禁感叹:“妖就是妖,古书有云:妖,生性顽劣,本性邪恶之物也;由此可见妖怪他都不是好东西。”
刘承志深以为然。
李修安想起了刚刚山神所说的话,也有感叹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听闻此言,刘氏父子若有所思,良久,不约而同赞赏道:“道长高见!”
次日天明,李修安打算收拾前进。
但刘氏父子知情重义,知恩图报,决不肯放,又好生招待了三日,李修安方才起程。
出发时,刘伯钦亲自为其开路,送到山下。
李修安本想给他提个醒,让他与未来路过的唐僧结个缘,也好趁个功德之类的。
但转念一想,刘伯钦的为人应该不需要他提醒。
假使他们撞见了,见唐僧有难,刘伯钦必然会出手相救,要是没撞见那便是无缘。
所谓缘来缘去缘注定,各有各自的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