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七、钱米之困爱情之窘

和朱青青有过两次简短的交谈后,史微把秦安之和曹园菊当作榜样,一头扎进学业里,让自己深沉。可是,有一件事情她是无论如何都要开口的,她断了粮。挨到星期六,已经欠下芳韵几张饭菜票的史微回家找伙食费。

进村以后,史微首先关心的还是秦安之写给她的信。信还在老柳树下的合作社放着,尽管已经皱皱巴巴,封口的地方明显地落下了拆开过的痕迹,她还是庆幸它没有丢失:

含华:

你好。让我给你写最后一封信吧。

在你看之前,请你相信这是真话。

你怎样看我?也许你的眼睛欺骗了你。我实在没有勇气再使你伤心,但是,现在,我唯有如此。

我是个坏孩子,你不知道,任何人也不知道。你不知我坏到了什么程度。这么许久由此夺取我的全部的欢乐,使我默默地忍受此煎熬。我想,我永远挣扎不出这深渊,到如今,我已完全绝望。

以前,我总想以自己的努力来忘却此苦痛,由此而得到些安慰。以我的默默的努力,而毫无欢乐的表情,老师、父母也当我是好孩子,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夸奖。他们也以我为骄傲,直到高考后我爸爸、妈妈还在计划着一次宴请。他们哪能知道,孩子这无法密合的创伤。

这耻辱无法诉出,只能留在心底。我不能自拔,我曾多次想以死来了结这羞愧的一生,可又怕在生命即逝的一瞬间有所悔恨,或者一直以我为骄傲的父母过分地为此伤心。迷茫的我只能咽着这无声的眼泪!

早知现在,何必又要生我于当初?假若苍天有眼,就让我到那寂静的角落,让我悄悄地逝去吧。

别以为你看清了我,就轻易地只用你那清澈的眼睛看着我。我说你天真,我说你不懂人生,人生这谜啊,怎能那么容易解开?

请相信吧,我发誓讲真话,不再骗自己和别人。忘掉吧,别以为你失去了什么。我只能玷污你,给你带来不幸。你的梦一定很美满,但我也只能是梦里的我。

不是我违心地说些废话,我为你祝福,祝福你不曾遭到灾难。只是去者不可留,来者犹可追,我为你祝愿,祝愿你终有如梦的时候。但请别忘了,最难理解的是人的心。

八月十三日晚

秦瑛

附:无论谁来信,我说明不用再给我。写信后,再有者都不将回信。望见谅。

看完这封信,史微心里疑窦丛生。她把信叠好放进口袋,想起自己冒冒失失闯入他家他那由衷高兴的样子,就觉得他并不是不爱她,而是真有一种自感不配的心理。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何以那么自卑、痛苦?他家庭完整,学习优异,理想能够实现,还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此让他不能自拔?是恋爱吗?回到家,她又把信看了两遍,这次,她除了感受到他的强烈痛苦外,她更真切地感受是他对她的微妙但却非常重要的变化。这变化就在他的落款署名上:“‘秦瑛?’为什么不是‘瑜卿’?不是‘瑜卿’也罢,为什么不是‘秦安之’?署名‘秦安之’足以表明距离,为何又用一个新名字?”她常给自己起新名,知道一个名字代表一种意义。他最初希望她爱他的那封信署名“瑜卿”,她了解“瑜卿”意思后觉得很幸福。现在落款“瑜卿”的位置变成“秦瑛”,足见他不想和她保持那种关系的决心。可是,她去他家他又何以那么兴奋?他既然写信表明要和自己断了关系,那天晚上为什么又再三叫自己放心等他?还有,他在她面前时儿躲躲闪闪,时儿没有间隙又如何解释?一边伤心流泪一边发痴发呆的史微辨不清结症所在,她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本质的纯良。她想她不会再去打搅他了,但会默默地爱他,永远、永远!

史文远今年出去,把责任田又丢给了史文谦。像往年一样,史微可以从伯伯家得到六百斤口粮,而交粮纳税则由伯伯处理。史微不管称口粮的事,但家里米缸没米了,她就去找伯伯借。伯娘正在灶台上做饭,她亲热地叫了一声“伯娘!”。“你回来啦!有志怎么没有回来?那个背时的懒,这个星期不回来。你给我灶眼里塞把柴!”伯娘自话自答,最后吩咐史微烧火。“你爸爸说是八月半要结婚,但一分钱又没有,怎么结?日子只好往后推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搞的,一个人养一个人,这些年在外头,还真是一个钱都没有积。他知道我们没有钱,就没有开口问我们借。嘿,我和你伯伯都老了,找得到什么钱?哪儿来钱借给他?以前你哥哥挣钱,现在他自己去过日子了。那个福秀比什么都小气,你哥哥现在有她管,屁都不敢放一个。伯伯、伯娘现在给有志盘书,都是挣强捂屁在搞。”伯娘唠叨道:“你两个姑劝你爸爸说这门亲事,我都说随你爸爸自己。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以前他年轻,大家到处给他讨亲他都不要,现在你都这么大了,他还讨什么亲?以后给你招个郎上门,不也是一样的?不过你爸爸娶个女人给你生个弟弟也要得,将来你也好多有一门亲可走。你那个小姑嘴巴说得好听,说是会帮你爸爸的。她们家有两、三个人拿工资,日子毕竟活泛些。但你爸爸现在真问她借钱,她也说没有。你那继母来这里,还是得她思雯给你爸爸借五十元钱打发她。按我说啊,实在没有钱结婚,两个人就办一餐饭吃,走到一起算了。借钱,将来还不是要你自己还啊?她,就是讲你将来的继母,她拖着个娃儿嫁人,还不是为了过日子?也不知道那个女人恶不恶?嘿嘿!苕婆娘,你也有那么大了,她恶也奈何不了你了。放心,有什么事,伯伯、伯娘会为你说话的。”

史微喜欢听伯娘唠叨,因为这唠叨传递了亲和爱。伯娘心直口快,什么事都说在明处,更兼她肯吃亏,因而在亲戚中人缘最好。史有明早和父母分开了,他虽是找钱能手,但管钱的是福秀;即使过年过节,父母也很难得到他一个子儿。不过父母本来为儿女好,他们哪儿想要他们的?何况史文谦夫妇都还硬朗,尽管已是六十多岁,但还能种田。话又说回来,他们老俩口靠种田给有志读书确实也不容易。伯娘去台湾的哥哥汇回一笔钱,伯娘分得两千块,但有明建了一栋青砖楼房,把那笔钱挤走了。当然,一年以后有志的读书费用不再成为问题,因为几十年前出去的人回来了,也带回了财富。但这是后话。

从伯娘的口中,史微得知父亲回来过,他也正在为钱愁。

“微儿,伯娘问你一句话:你在辰阳读书,那你的妈妈都没有来看过你啊?她都给你送一点钱用吗?”史微正在沉思,伯娘的声音又响起了。这一次,她是慎重其事地对她说。对于最最亲爱的伯娘,史微不想隐瞒什么,但她能说什么呢?说她妈妈叫她自立、自尊、自重、自爱?看史微不做声,伯娘又说:“你妈妈家里虽然有钱,但她也做不了主。你也别放在心上,日子总会过下去的。”史微在伯娘家吃了晚饭,又称了二十斤米。可是,回到家里,坐在空荡荡的屋子内,她不能不为买菜票的钱发愁。

玉英知道史微回来了,就来她家玩耍,和她做伴。史微愁闷,把伙食费没有着落的苦处讲了出来。史文远要讨堂客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史文远没有钱,大家却不清楚。事情一讲开,大家都理解。还是那句老话:穷单身,富寡妇;更何况史文远还把他女儿读书读上了高中?在农村,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读初中,上高中?村里人讲起这些事,对史文远要娶一个小他十四、五岁的死了丈夫的女人为妻,没有人说不好。“年轻啊,还能生啊!”这让善良的村民为打了十几年单身而还没有“后”的史文远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就是燕姑,她在心里祝福史文远的同时还自愧不如。孔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史文远在史家村博得了所有人的理解、支持和同情。这个时候史微有没有伙食费读书,已经成了只有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事。玉英体谅史微的苦处,没有吭声,返回家中,把自己的两元私房钱拿来,硬塞到史微手里。史微本来只是想排遣一下自己的愁苦,没想到玉英会这么做。她不肯接,但盛情的玉英不容她拒绝,最后她接了。对于一日三餐都要买的学生生活,这两元钱能挡得住什么?但她知道这是一种不计回报的姐妹深情,即使她不接受她的馈赠,她也该努力学习,才对得住这一方土地培育出来的这片真情。

回到学校,课间休息时,想起秦安之信中某句话自己不明白,史微迫不及待地问芳韵:“哎,你知道‘去者不可留,来者犹可追’这句话的出处吗?”芳韵见她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句,就看着她说:“我不知道。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史微很失望,但连忙说:“没有什么意思。好像这一句话很有名,似乎经常听见有人说,就有些好奇,想知道。”她那欲盖弥彰的行径,怎么逃得脱芳韵雪亮的眼睛?可她不管,一门心思地想了解这句话,就又大声地去问陈桂娥;得到的回答还是“不知道”。她不甘心,又连问了两个同学,可惜都是“不知道”,这才按捺下自己的心。

伙食费从哪儿出?这是史微面临的最大难题。史微想遍了所有亲戚,但父亲结婚都借不到钱,她又能借着吗?本来她可以向赵思雯开口,可父亲已经在先了,她还能再去吗?束手无策的史微最后想到了银铃。这晚她给久未碰面的银铃写了一封信,措辞委婉地向她借钱。她想,明年高中毕业,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考上;如果考不上,她也不会再复读,她会去做事还贷。也许上天有眼,第四天,已经做母亲的银铃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来到一中,给史微送来十元钱。一脸幸福的小妇人说:“去年腊月我封了一栋楼房,现在都还欠着别人一千多元工钱呢。本来前段时间身边还有三、四十元活钱,不凑巧前场云潭赶集我刚买了一对小猪,把钱用了,收到你的信家里只剩下十几元钱。我屋里那个人去外面封屋了,过两个月结帐,可能会有二百块钱,到时候你需要钱再讲。”十元钱,对于没有任何技能的农村女性已经不是很少的数目,好在银铃丈夫是一个会拿“砖刀”的手艺人。更重要的是,因为史微,因为一种简单、纯洁、悠远而深邃的感情,已经肩负起家庭重担的银铃踏入了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一中校门。史微知道,银铃买猪饲养也是为了还债。在农村,一头猪就像家里的储蓄所,平时三元、五元地花在猪身上,猪肥了,卖出去就能拿到四、五百元的整数。也只有这样的整钱,才可指望它做大用场。史微感激银铃的慷慨,知道她成家创业艰辛,后来没敢再去打搅她。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