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亮冷哼一声:“凭你?简直是胡闹!
说得轻巧,你一个新来的,就算直接开除,也无法消除病人家属的怒火。你承担不起重大医疗事故的责任,想出头当英雄好汉,你还不够资格,我更不可能拿医院的声誉冒险!”
胡其明想插嘴,又不知说什么。
吴志毫不退缩:“不,我不认为有任何冒险行为。病人素体不弱,只是因为误诊误治,出现上吐下泻、大汗不止,而导致看起来的虚弱病危的危象。
只要遣方用药合理合法,当可一剂即大效,救病人于垂危。
更何况,如果现在转院,山路崎岖,路途遥远,病人存活的几率反而可能非常渺茫。转院途中病人万一过世,家属回来大闹,那样才是难以承受之重。”
陈贵亮愣了愣。
他问:“邓成医生说,留下来必死无疑,转院才有一线生机。怎么到了你这里,却完全相反?”
胡其明知道,病人的健康与否,很难打动陈院长,这种人只看对他前途有无利益,其它一切免谈。
但,与这种人打交道,有一个好处,只要对他的仕途有益,无需阿谀逢迎,也无需送礼,他都会无条件支持你。
胡其明想了想说:“陈院长,吴医生说的是事实,我也见过吴医生这段时间坐诊,医术确实不错。会诊过程中,也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让众多医生无话可说。
最为重要的,吴医生用他医者仁心的行动,打动了病人家属,跪着求他出手治病救人,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只要吴医生出手治病救人,家属保证一切后果自负,绝不找医院与医生的麻烦。
我认为吴医生说得对。
转院的风险更大,途中出问题的可能性谁也无法保证,如果转院途中出事,患者家属更有可能来闹事,一旦闹大了,肯定会直接影响医院声誉,一旦如此,今年本院想评先进单位,只怕........”
陈贵亮犹豫几秒。
他问吴志:“你真的有把握让病人服用中药临床痊愈?我要提醒你,一旦出问题,轻则开除,重则追究刑事责任,直接取消你的行医资格!”
吴志毫不畏惧,更没有退缩:“世事无绝对,医疗多意外。谁也没有绝对把握,保证可以把这种误诊误治导致的垂危重症康复如初,实话实说,五成吧。
但我还是那句话,只要领导同意,我愿立军令状,承担一切后果。时间不等人,救人如救火,必须尽快,否则,到时候我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沉思十秒。
陈贵亮瞪着吴志说:“好,特事特办,我同意中医科的用药请求,一旦出事,我唯你是问!”
吴志语气坚定:“好!”
此时,孟琴看吴志的眼神,有着不一样的光彩,快速照方抓药后,递给吴志:“吴医生,加油!”
吴志来到药房后面,先用水煎煮附子半小时,去掉上面的泡沫,把余药倒入瓦煲中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继续熬煮。
熬煮45分钟,把余下的药液,去掉渣滓,分成两碗,端去病房。
刘梁正焦急不安的等在病房门口,见到吴志端着还冒着热气的药过来,连忙小心翼翼的接过其中一药碗,准备拿去喂妻子服用。
吴志叮嘱道:“不能过烫,要稍温服用。”
刘梁尝了尝说:“已经不烫了,早服早点好。”
刘梁小心的扶起病人,准备喂药,文卫华医生连忙去帮忙。病人只是虚弱,尚未完全晕厥,还能勉强张嘴吞咽,刘梁用调羹给病人喂服。
第一小调羹汤药入口,虽然吞咽有点困难,但也算顺利咽下。
第二口刚咽下,“呕!”的一声,病人刚服下的汤药,全部吐出,众人大惊,服药即吐,这可不是好现象啊。
吴志也大惊失色,但并未惊慌,连忙走过去,给病人摸脉,还是刚才的脉象,并未持续恶化,他眉头紧皱,一时想不明白为何会服药即吐。
孟能说:“我就说,必须马上转院,你非要逞强,现在好了,药食不进,入嘴即吐,证明病情越发危险,估计神仙也难救了!”
胡其明一听,也紧张万分。
邓成见状,心中有点欢喜,也有点担心,如果病人死了,讨厌的吴志肯定会被开除,但自己不知道会不会受其连累。
吴志陷入沉思,十秒后,他动了,并没理会他人,用鼻子闻了闻汤药,药材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
他接过刘梁手中药碗,比较烫手,稍作思考,顿时有点明悟,道:“暂时不要服药,等凉了再喂服,可能就不会再出现入嘴即吐的情况。”
刘梁虽然也心惊胆战,但看到毫不惊慌的吴志,他心里也有点放心,更何况现在也没有其它好办法,唯有听话照做,使劲用嘴吹药,希望可以加速降温。
孟能说:“经典中注明,此药必须是温服,放凉了肯定会影响疗效。”
吴志道:“经典说的大多数都没错,但也有特例,比如此病人,具体等下我再解释。”
几分钟后,汤药终于凉了。
刘梁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小心翼翼的给他老婆喂药,真怕再次把汤药呕吐出来,他也知道,就算是神丹妙药,如果入嘴即吐,也不可能会有任何治病的作用。
第一口,病人终于慢慢还算顺利的咽下,没出现明显异常。
众人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病人,都希望不要再出现呕吐,连邓成也暗中祈祷,希望病人快点服下药,耽搁了这么多时间,如果还是入嘴即吐,那可能真的神仙也难救了,不管怎样,多少还是会牵扯到他邓成。
只要服下药,病人的死活,就与他邓成无关,一切责任,就会成功转移到吴志身上。
刘梁的手,有点抖,顿了顿,才成功喂入第二小口汤药。
病人下咽时,一个个紧张万分,连吴志也不例外,毕竟药食不入的因素很多,不一定就是他认为的那种。
病人慢慢吞下了第二口汤药,毫无障碍,只是比普通人慢了不少而已,众人稍微松了口气,但依然紧张,第二口汤药服下未出现异常,不代表第三口第四口不出现异常。
终于,一碗汤药喂服完,未再出现呕吐药物的现象。
让病人继续躺下休息,众人都长舒一口气。
有惊无险,服药完成。
陆广杰医生不解:“吴医生,为什么病人服药即吐,你不是认为病人更加危险,而认为是汤药不够凉的问题?”
吴志笑了笑道:“很多年前,我爷爷在抢救一个垂危病人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脉象明明没有持续恶化,汤药入嘴即吐。
后来,我爷爷让病人家属把药放冷了才服,果然未再吐药。”
陆广杰问:“这是为何?”
吴志解释道:“这叫瞒天过海。
病人体内寒邪过盛,用温热药喂服,邪气自主对抗,就会出现过激反应。改用凉药,寒邪以为是同源之物,自然不会有过激反应,等到进入里面再被发现,寒邪已经无能为力。”
陆广杰目瞪口呆:“这样也行?”
吴志道:“古人用药,不仅仅牵涉药法,还牵涉到兵法。仲景医圣的《伤寒论》,一样含括兵法之道,犹如排兵布阵,配伍严谨,用量精细。
所以,才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不仅经方可以用瞒天过海之法,外敷药,也可以这样做。”
陆广杰兴致勃勃:“吴医生,能不能举例说明?”
吴志道:“比如,风寒湿导致的膝关节肿痛,多是寒邪导致,用干姜2:三七1的比例打成粉。
这些是热药,如果用热水调敷,效果就可能会差一点,但用凉水调匀敷患处,很多时候可一次效佳。”
陆广杰恍然大悟,开心的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寒者热之用凉的,那热者寒之,是不是就用热水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