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儿不怕!”
话音未落,周皇后便接口道:
“陛下筹备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才有今日之势,正要放开手脚,一战而灭建奴,岂能为我一人耽搁了?”
朱由检甚是感动,看了一眼周皇后,歉然道:
“如今箭在弦上,确实顾不得凤儿了……其实,楚王那边也有暗子潜伏,且平乱之事有王在晋等人,叛军也讨不到好,只是建奴入寇之前,须得引他围城,老祖宗还得再等些时日……”
老祖宗摇头道:
“皇帝带凤儿回去,此处有老身一人足矣!”
“老祖宗……我也不回去!”
周皇后跪在朱由检身边,又解释道:
“陛下在楚王身边安插了眼线,难保楚王在南京也有暗桩,陛下装病,可以不见人,若我再不露面,只怕让他生疑……”
“都起来吧!”
老祖宗喟然一叹:
“皇帝甘愿以身为饵,老婆子又怕什么?”
“多谢老祖宗!”
朱由检拜了一拜,一把拉起周皇后,又躺回榻上,吩咐道:
“如是,去唤魏忠贤来!”
老祖宗眼皮子直跳,待柳如是出门,才补充道:
“鸳鸯去找张之极,传我懿旨,皇帝须静养,外人不得惊扰,宫里太监、宫女,全部搬出城去,天武将军守卫武英门,张之极率兵撤出午门,朝中大小事宜,报于本宫便是!”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朱由检忘了,得亏老祖宗还记得,这一道懿旨可谓一石二鸟:
一则清除宫中耳目,一面皇帝装病露馅儿。
再一个,如此“欲盖弥彰”,不正显得皇帝病重?
魏忠贤哭着来了。
待他行了礼,朱由检才睁开眼,虚弱的说:
“老魏速回京师,告诉袁阁老,各路兵马可以入山了……另外,将京师以北,顺天、永平二府百姓迁往河间、真定,坚壁清野,一把锄头、一粒粮食,都不能留给鞑子!”
“奴婢遵旨……”
魏忠贤磕了个头,哽咽道:
“陛下万要保重龙体,奴婢……奴婢快去快回……”
“你别回来了!”
朱由检喘了一阵,打断他道:
“过段时间,或许净军也得上战场,你到京师以后,尽快着手操练,到时候上了战场,可别给朕丢人,快去……”
京师保卫战,净军是重要一环。
那十万太监里面,好人还真没几个,用来做诱饵,最好不过!
喘了口气,又补充道:
“你回去以后,立即将那十万净军彻查清楚,凡有作奸犯科者,全部公布罪行,单列一营,编为先锋,允其戴罪立功!”
那时车马慢,消息要传很久。
武英殿四周没了外人,周皇后果然不用再忍气吞声了,知道皇帝要闪人,索性放飞自我,随叫随到,当真夜夜笙箫。
惹得柳如是都悄悄跟朱由检吐槽了,说皇后实在太大声了!
只是,朱由检想象中的诸藩之乱来得并不是那么迅疾,楚王檄文已经传遍天下,皇帝的“不抵抗”明旨,也早已人尽皆知,但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席卷半壁江山的烽火,却没有燃起来……
据王在晋所报,楚王朱华奎才攻占了武昌、黄州两府之地,而各路勤王兵马,包括并不限于湖广行都司却已经先后赶到了南京。
怎么看,都不像能成事!
三月二十六日,内阁奏报送达。
袁可立表示,京师以北的移民工作已经展开,几路大军也借“勤王”之名,化整为零,暗中向目的地靠拢,遗憾的是……
藩王们,好像不太行?
截止三月十五日,天下三十个藩国之中:
福王、蜀王已经入住十王府。
周王、鲁王、肃王、沈王、德王、崇王、吉王、郑王、赵王、潞王、晋王、代王、庆王、韩王等十四位藩王已经先后上奏表示愿意遵从《削藩令》,将王府财物移交当地官府,阖家赶往京师……
怕皇帝不理解,袁可立在后文又逐一分析了这十三位藩王的动机,楚王抛出的饼,足够大,也足够诱人,但藩王得有命吃不是?
当然,藩王之中,也不乏无欲则刚的贤王。
比如,周王朱肃溱。
皇帝离京前开通气会的时候,就是他挑头捐献银两,等福王、蜀王倾家荡产开了拍卖会,又听说会试策论是《削藩策》,当时就有了准备。
所以,《削藩令》一出,立即封了周王府,把账本移交给开封知府,便遣散家仆,带着金银、粮草,阖府上下直奔京师而来。
富甲天下的前三位,蜀王、福王、周王做了表率。
跟风的贤王,自然不敢坐视,一面是跟着楚王那个酒囊饭袋造反,一面是舍弃家财回京保命。
简而言之,要钱,还是要命?
与周王相同,鲁王、肃王、沈王、德王、崇王、吉王、郑王、赵王、潞王也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遵从《削藩令》,并上奏弹劾楚王,表示与皇帝同心同德!
肃王朱识鋐,就藩兰州,每遇民生工程往往慷慨捐资,如建筑兰州城墙、城内外官道、溥惠渠、寺庙道观学宫等,不一而足。遇到灾年,或捐银救灾,或以工代赈,赈济灾民,贤明远播。
另外,鲁王朱寿鋐(山东兖州)、沈王朱珵尧(山西潞州)、德王朱常洁(山东济南)、吉王朱由栋(湖广长沙)、潞王朱常淓(河南卫辉)都曾屡屡捐禄救荒,多次受到朝廷表彰。
剩下三个藩王,崇王朱由樻(河南汝宁)、郑王朱载壐(河南怀庆)、赵王朱慈𢣴(河南彰德)名声倒没那么大,势力也不强,但都在河南,前有福王,后有周王、潞王带头,何去何从?
自然保命为上……
另外一批,则是没得选。
就像晋裕王朱求桂封地在山西太原,过去这一年,过得可不容易。
先有流民过境,兵荒马乱,后有“晋商通敌案”,震惊朝野,晋王府不少亲戚都受了牵连,至今还有两个御史住在王府查账,且城外还驻扎着卢象升的数万兵马,这时候跟风造反……
不要命了么?
同样在山西,代王就弱势多了。
朱鼎渭天启七年才继承王位,且代王一系根子上就不富裕,同在山西,见晋王都无二话,干脆跟着回京,搭个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