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门婚事来的快办的也快,从他看到婚书到举办婚礼也仅过去了两周的时间,他也只见过林家小女两面,知道未来妻子叫林蚺,知道自己被三叔安排得明明白白,他是有心里抵触的,但他却还是坦然接受了这被安排好的一切。
“砰!砰!砰!”早上五六点的时候有人敲响了他的家门,“起床了!起床了!”三叔在门外嚷嚷着。
他睡眼惺忪的开了门,打了个哈欠,“怎么了三叔?啥事啊这么急?”他语气懒散,一副没睡醒的样。
“你这小子,今天你大婚,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快换好衣服,要出门接亲了!山上的兄弟们都在外面等着呢!”三叔一把揪起他的耳朵。
“诶诶诶!轻点三叔,好好好!我这就起,这就换衣。”他还是如刚睡醒不愿起床那般慢吞吞的换着衣服,因为这场婚姻对他来说是没有期待的,甚至是想要逃跑的,可他不能逃也没法逃。
“嘿!我说你小子倒是快点啊!”三叔看了看时间,一下子就急了起来,“要是过了良辰吉日,那可就破了大吉,以后生活有你好果子吃!”三叔催促着。
“我说三叔,为啥结个婚不穿什么中山装啊,西装之类,我看其他人家有穿的,那可比这中式婚服方便得多!”他不满的抱怨了起来。
“你小子找抽呢!”三叔有些不耐烦,“这中式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根,何况你是庙山的俗家弟子,八抬大轿,明媒正娶,就算你是做白事的也应该明白这是个什么道理!”三叔对他教育了起来,他嘟囔着嘴,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在接亲回铺的路上,接亲队伍长长的一条走在街头巷尾,在这未亮的天色里显得格外明显,他记得三叔叫醒他时是清晨五六点的时间,按照整个从穿衣出门到结亲回家的过程来说,怎么也过去了两个小时,但天色好像在他醒来时就定住了,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庙山新喜,路过皆客,望诸同庆,祝福新人!”一路上都有人走在结亲队伍的前头喊着,边喊边朝路两旁撒糖,不管路两边有没有人家,都要把糖撒出去;他知道这是庙山的规矩,虽然听上去有些怪异,但谁有让他是庙山的俗家弟子呢。
抬着新娘的轿子一路颠簸着,轿子前后的鞭炮声也一路响着,那时结个婚可不像现在这般或者古时候那般,要么新郎骑马新娘坐轿,要么新郎新娘同坐一车,他只能走在撒糖人后边一点,跟着撒糖人一路走到新娘家,又一路接完亲返程。
接亲队伍在撒糖人的引路下回到了白事铺小路门前,队伍列成一条纵队整齐的站着,他都有些疑惑,“这些师兄弟啥时候这么懂规矩了?这么喜庆的日子都不吱一声,也都挺直地站着不动。”他在心里嘀咕着,但却是如他所描述的一般,好像整个接亲队伍里,除了他和三叔还有新娘以外,其他人都目光呆滞地站在原地,好像他铺子里的纸人一样,可他也没想太多,毕竟三叔对红白喜事一直都要求严苛,何况三叔现在是庙山主,又是他的亲叔叔,谁要在这节骨眼上犯了错,那是免不了被逐出山门的。
当他伸出手握住新娘的手准备扶下轿的时候,大路上响起了摇铃声,“叮铃铃、叮铃铃......”那节奏他最熟悉不过,但村里有白事的话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他有些好奇朝大路望去,只见一行人身着白衣,头有一个领路人,就是常说的白事先生,后面跟着的第一位抱着黑白照片跟着,白事人左右撒纸钱,有人前后跑着放炮仗,“逝者开路,生者回避,若有相撞,且勿相见!”白事先生嘴里喊着,一行人跟着走着。
“这,是几点了?!”他看向三叔,双眼充满了不解。
“你小子怕是还没睡醒,都九点快中午了!”三叔有些指责的语气。
他抬头一看,天空豁然开朗,与他前一秒所看见的天色完全不同,他慌张的左右望去,印象里里路上的烛灯亮光被天空的太阳所代替,而一直阴沉不语的接亲队伍也有说有笑地在聊着天。
“可能是太累了吧!”这想法在他心头一闪而过,牵着从轿里下来的新娘便朝着铺子的主堂走去。
“白事先生娶新娘,黑出白归不见光,只见红白两相撞,谁知是真还是假?白事先生迟疑了,以为自己犯忌了,抬头只见太阳晒,白事喊声也停了,叮铃铃、叮铃铃,这摇铃声勾魂了。”(农村童谣)
“然后呢,然后呢?”一群小孩子围着他问着故事的后续。
“没了!嘿嘿!”他笑着回答着孩子们,“后来子潭事人,不,应该叫谭老板跟他的妻子过起了幸福的日子!”他语气轻快。
“老头,你这故事真短,我们都还没听过瘾呢!”以孩子说着,其他的孩子也起哄着,“是啊是啊!都没听过瘾。”
“那我教你们一段童谣?”他微笑着,语气温和着说着,孩子们点点头。
“新婚当晚见了殡,红白相撞天不明,只听先生两话语,相似新婚入了殡,谁晓轿内本无人,天明新娘轿中来,棺材抬去无人问,空空入土留肉躯,好婚姻、好婚姻,新郎事不明,只感从此无安宁......”(娶妻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