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之世,大型商贾之场屡有歇业,而独一山姆超市得以逆袭崛起,犹风起云涌之时,鱼跃龙门之贵。骂声愈烈,其势愈炽,真乃异数也。
观夫山姆,其名虽平淡无奇,然其出圈之后,争议之声四起,槽点如潮。今略述其訾议之源及舆论之风波,以明其得失之迹。
一者,山姆仓储式会员店之“门票制”,实乃匪夷所思。顾客入店,先需纳费,否则竟无入门之权。初至其地者,莫不讶然。问其票价几何?则答曰:普通会员二百六十元,卓越会员更达六百八十元。此票非一次性之用,乃按年收费,过期则须再续。问其何以收费?则山姆于店内白墙之上明示:“吾店专为会员服务,以高品质商品献于菁英生活。”此言一出,众皆哂之曰:“装腔作势,唯山姆为然。”此会员卡,本为入店之凭证,今则上升为社会地位与身份之象征。故“在山姆装中产”之谑语,由此而生。
二者,付费入店之后,又一槽点迎面而来,即山姆之超大包装。此种包装,固可降低成本,增强议价之力。然其规模更合西方家庭之消费习惯,彼等惯于周末驱车至卖场,购一周至两周之所需。至于吾国之人,则多为小家或独居之青年,虽大包装有价格之优势,然终因食不尽、用不竭而致浪费。细算之下,并未较小包装之商品更省钱,何况食品类尚失“新鲜”之保障。大包装亦意味着高客单价。网友纷纷言称,随意浏览之间,未购几物,动辄花费千元以上。“千元店”之名,由此而来。此二者,乃消费者对山姆之刻板印象。又有因山寨、商品质量及新疆棉等问题所引发之翻车事件,因各地价格不一而被质疑之背刺消费者事件,皆令山姆声誉受损。
前两日,又有消费者投诉称,于山姆南京一店购得辻利茶铺蛋糕,其中竟有发丝。反馈于山姆平台后,虽得退款,然未解其品控之惑,甚至无一句致歉之语。有网友言,此类商品出现异物,乃极小概率之事。诚然,即使机械化极高之标准化生产车间,于千亿次重复之生产步骤中,亦难免有一二次之差错。然对于一些保质期较短、储存条件严苛之生鲜类食品,自生产、运输至摆放货架、再至消费者购买回家,若其中一环有误,则对产品之口感、品质乃至卫生安全,皆有明显之影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售货之商店,商品乃其立身之本。以提供高品质商品著称之山姆会员超市,既入中国市场,自诩定位高端,则其所售商品,无论品质或售后服务,理应比不收“进场费”之普通商超更为严谨。若无法保证商品之完美无瑕,则出事后,须以与山姆超市声量相匹配之态度处之,该沟通者沟通,该致歉者致歉,皆须做好售后服务之本分。此乃山姆在品质问题上之翻车事件。又有近日之价格双标事件,再次震惊各地消费者。同一家山姆,价格竟有如此之大差异,且卖得更便宜者,竟是人均GDP排名第二之魔都。山姆宠上海地区消费者,早有先例。去年五月,网友即指出“山姆超市同款蛋糕杭州卖165上海卖95”之问题,上海地区售价竟便宜了七十元,几乎一倍之差,实乃离奇之事。于是掀起各地网友比价之风潮,结果发现“山姆差价”非一日之事,亦不限于某几款商品。吃亏之消费者意难平,而山姆之回应,亦是空洞无物:不同城市因成本、市场情况及优惠活动等因素,价格或有变化。然消费者所求甚简,唯愿山姆在全国统一践行其承诺之“最低价”,然山姆之态度亦甚明——此愿难遂。此背后涉及品牌策略及当地市场竞争等因素,然此差异定价亦须适度,相差一倍之定价,实令消费者无言以对。
于今信息透明、城市间信息不对称被抹平之时,山姆于少部分商品上所采之“大数据杀熟”策略,虽“杀伤性”不大,然其“侮辱性”极强。细数之下,山姆之问题繁多且槽点满满,然近年何以能火得一塌糊涂?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