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大陈国 第63章 借款100W

作者:学恒辅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9 05:58:25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李弘年:“你可以理解为高信银行是我成立的一家店铺。”

“我现在是以高信银行的名义跟您借钱!”

谢敬书深深皱起眉头,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这有什么区别?不还是你跟我借钱?”

李弘年:“当然有区别,如果以后我还不上这100万,然后我直接把封地和良田抵押给您,您敢要吗?”

李弘年:“有了这家银行就不一样了,只要您愿意借这100万块钱给我,我们两个就当着宗府的面签订这份合同。

从签订这份合同之日开始,我良田和封地上的收入都将流入高信银行被冻结起来,到了还款的日子,如果我还不了100万,那么我流入银行被冻结的资产就会名正言顺的流入到您的名下。”

“如果三年的期限到了,银行里面的资产不够100万,那么就可以继续冻结,只要我人还没死,良田和封地就会持续有收入,进入银行的账目,银行会持续把钱转给您。”

谢敬书听完这段分析,陷入深深的沉思,良久才开口:“你的意思是把良田和封地未来的收入在今天变现了?你其实花的是你未来的钱?”

“空手套白狼?”

“嘶!”李弘年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这掌管户部的就是不一样,钱财方面的思维竟然这么灵活。

李弘年:“舅舅,我要纠正你,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合同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我是要支付给您0.3%的利息的。”

谢敬书:“你倒是聪明,把封地和良田跟封地和良田的价值区分开来进行抵押,确实具有说服力,那你怎么不去王家?也不去窦家以及其他跟太子交好的世家呢?而是只来谢家。”

李弘年:“他们终究只是外人罢了,我们才是一家人啊舅舅,我身体里面可是流淌着谢家的血的。”

谢敬书:“你的想法没错,外人确实不足以信任,人情也很难还,但你今天的做法却错了。不管他们是不是外人,至少今天我们是站在同一个阵营。”

李弘年:“为什么非要把他们拉进来?难道我们谢家现在给不起这100万吗?”

谢敬书真的是无了个大语:“一百万两白银,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知不知道上一年边疆镇北军上报的军饷才多少钱?”

“不到35万!”

事后发生的一切,以及舅舅重新找来了好几家合作伙伴,一起到宗府签订合约的过程阿年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他的脑海中始终想着一件事,那就是镇北军的军饷竟然只有35万!

要知道镇北军常年受到蒙古小队骑兵以及辽国小范围骚扰,许多将士是有军功在身的。

军功就相当于金钱,军功越高拿的钱就越多。

而一支五万人编制的军队算上马夫、伙夫、粮草会计、铁匠、算下来差不多有53000人的编制。

这53000人编制里面还有百人将,千人将,将军等军官编制在内,也就是说军饷平分到每一个普通士兵手里,差不多五两银子的样子。

一个活生生的人,冲锋陷阵,征战沙场,每天拿命赌明天,到最后一年只有五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花鸟阁里面一个果盘都20两了。

国家一年1600万的税收,算上修补城池,官员俸禄,士兵阵亡抚恤,水灾旱灾赈灾,还有军队兵刃更新换代。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能用得了1600万两吗?

李弘年:“呵呵,我以为穿越的是明中,也许不强,但决算不上弱,还不到被别人看不起的地步。”

“结果没想到穿越的是宋末,高官皇子争权夺利,不顾百姓生死。地方官员贪污赈灾粮草,地方权贵横征暴敛,压榨百姓,强抢民女。”

“这个国家距离亡国也不远了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这一刻鲜血淋漓的事实明晃晃的摆在面前。

军官的收入都这么低了,普通百姓被压榨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累了!

想明白了这些事,李弘年再也没有为自己借到100万银子而开心,一个人回到阁楼,打开一壶酒,眼睛出神的看着天空,慢慢品味。

小铃铛和小玲珑还在欢喜的憧憬未来离开皇宫的生活。

李弘年却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在看来去河东是对的,就算爆发战争河东首当其冲,但只要自己全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就进可攻,退可守。

就算自己不能力挽狂澜为这个国家带来一线曙光,但至少有了海上军事力量存在,河东地区就变成了一块烂泥潭,不管是辽国还是蒙古人,都没有船队可以击溃海上的敌人。

实在不行河东被攻陷了,自己就带着母后和大哥去倭国抢夺小日子的地盘。

李弘年:“经济的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看来只能效仿西方国家组建资本主义军队。”

“哎哟!这是要离开京城了,抒发一下思乡之情吗?”太子带着两个太监宫女走进了阁楼的院子,看见李弘年在一个人喝酒,于是就调侃了一下。

“我今天听说了一个很震惊的消息。”李弘年现在对太子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国家都要亡了,你身为皇族竟然还在争权夺利,而不是改革这个国家。

太子:“什么消息!”

太子自然而然地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大冬天的喝点酒也暖和暖和。

李弘年:“镇北军的军费竟然只有35万!”

“嗯。”太子面色很平静:“这并不高。”

李弘年:“你知道?”

太子不置可否:“三年前我就已经在关注军费方面的事了,三年前的时候,镇北军还有四十万两的军饷,这两年时间又掉了5万。”

李弘年:“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死了只值20两。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征战沙场一整年才五两银子!这么低迷的军费支出,太子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太子对于李弘年认真的态度,颇感诧异,没想到李弘年在军费这方面竟然这么敏感:“阿年你还太小了,你还没有步入朝堂,你不懂得国家的状况,国家没钱支付战士们的军饷的。”

“哪怕是这35万军饷,此刻在朝堂上也存在巨大争议,户部一再要求削减军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