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生死情 第64章 萍水亲人

作者:蒲城小民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4-08-10 19:43:30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他们相互打过招呼,秀山见到刘景荣就说:“三娃子,你的药真的不错。我听山娃子说,你要走了,我也没得啥子送你,就给你一副黄杨扁担,要得不?”

“秀山哥,你想错咯。”山娃立即纠正他:“这次三哥是来接你的,要走的是我。”

“啥子?”秀山连忙问:“那三娃子呢?”

“秀山哥,放心吧。”刘景荣安慰他:“俺跟你一块,带你去匡城,在俺那儿也有房有地,你养好伤再回家也不晚。”随后,他对山娃说:“至于山娃,俺还有事给他。”

“啥子事?”山娃说:“我的饷钱大部分邮寄给水娃咯,秀山哥的钱也给家人了,你不需要再给咯。”

“山娃,你想错了,既然回去,就把这个葫芦带上吧。”刘景荣说着拿出一只葫芦,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这里装着樊团长和川汉子们的魂儿,他们身在这儿,心想家,你回家后,打开盖子就中了。至于葫芦,就当是个念想吧。”

“要得!”水娃说完,泪已经流出眼眶。

“秀山哥,你伤没好,不能走长途,再说,没人照顾,俺也不放心。”刘景荣说:“这样吧,俺替你写封信,你念着,俺写着。”

中午,大家简单地吃了顿饭,能站起来的都去送山娃了,山娃给刘景荣一套蓑衣斗笠,告诉他:“我没啥子可送的,这一套蓑笠,就留给你吧。”

“大家的心意,你带着吧,穷家富路。”刘景荣也把筹集的3块大洋给他说:“见了弟兄们的家属,总不能空手去啊。”

“还有这个。”张义说着递给他一把盒子炮,说:“别拿汉阳造了,盒子炮好防身,子弹我压满了。”随后,大家有送衣服的,有送吃的,有送水的,对山娃依依不舍。

“要得,三哥,连长,哥哥们……”山娃含着泪,向他和大家告别:“大家别送咯,我走了,到了川蜀,我会给你写信的。”然后对秀山说:“哥哥放心,你的信,我会送给嫂子的。”

“要得,再见咯。”秀山回答,大家也和大家告别,山娃对着大家和坟地深鞠一躬,抹着眼泪往西南前行。这之后,大家就再没见过山娃,直到刘景荣遇到水娃,才得知了山娃之后的事情。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辰飞带走了山娃的亡灵,让他和水娃团聚。

接着,刘景荣带着活下来的连长和栓子等7人回家。因为秀山受伤,刘景荣负责照料他,姚静姝和胡军医带着乡亲们给他们送行。姚静姝也对刘景荣说:“先生,我治好大家,就会去找你,你照顾好连长。”

“中!”刘景荣回答,大家也连忙说:“放心吧,保证给连长照顾的好好的。”这就羞红了张义和姚静姝的脸庞。事后,刘景荣才知道,其实姚静姝对他也有意思,想找张义牵线,但当他得知刘景荣娶了媳妇后,不免失望,张义和她逐渐有了感情,因为张义本身是反对家族的包办婚姻,但为了顺应父母,就订了婚,之后,他借着征兵逃离了家庭,在随后的征战岁月中,他得知家人大多数死在了日寇枪口或逃难途中,至于未婚妻,也早已死于颠沛流离。两人境遇相似,很快有了情愫,只是这一次,也要经历短暂分别了。

大家带着一些钱,水和食物,穿着棉衣,带着蓑衣,藏好刺刀和长短枪出发了。至于这里的战场,老百姓已经处理,等待其他军队接管。大家经历这次大战,内心都很难受,一路上见到两边大多是荒凉的场景,虽说瑞雪兆丰年,可送雪下面大多是无人耕种的白地,怎么会有产粮食呢?

为了避免盘查和征兵,大家尽量避开小路。并不是大家不愿入伍参军,怒血前耻,而是身负期望,需要对死难军人的家属有个交代。一路上,大家或是买吃的,或是打短工,多少挣口吃的,有时遇到办红白事的,大家也会去帮帮忙,那时的老百姓也都困难,大多数都是管窝窝头和白菜粉条。只有刘景荣例外一些,他到哪儿都要照顾秀山,直到他康复,但之后到哪儿他都能给人治病,而且药到病除,所以还很受尊重。

直到有一天,大家来到一片荒地,看到一个大概5岁的孩子在一处尸体前哭个不停,刘景荣赶紧去看,一搭脉,发现声息皆无,他就对这个孩子说:“小孩儿,你咋哭了?人都凉了,还在这儿干啥啊?”

“俺爹说他睡会儿,谁知道现在还没醒。”他不由得哭起来说:“家里人带俺逃难,走着走着,就都死了,要是俺爹不醒,俺可就没认识的人了。”

“你叫啥啊?”栓子抚摸着他的头问。

“俺也不知道,都没人给俺取名字。”小孩儿继续哭着说。

“你给咱都叫一声哥,咱都认识了。”张义对他说:“别怕,你爹睡了,咱弟兄们帮你,有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的。”

“真的?”孩子的泪珠滚落在乌黑的脸上,流出一道清晰的泪痕,他两条泪痕的小脸上满是洋溢着欢笑,对他们八个人分别叫了:“哥!”

“哎!”八个人齐声答应,其中,栓子说:“都叫咱哥了,咱给他起个名吧?”

“就叫二狗吧。”刘景荣不假思索地回答。

“太俗气,太贱了。”喜鹊反驳,然后说:“还是叫永庆吧,就姓张。”

“你懂啥?”刘景荣反驳:“贱名好养活,阎王不收名贱的。”

“你懂甚?”喜鹊也反驳说:“大名好听,喜庆,谁不想五谷丰登,年年喜庆啊?”

“俩名字都中,俺就叫二狗,大名永庆。”说着小二狗欢快地蹦了三下,因为饿,也没太用劲儿,但是真的很开心地说:“俺有名字了,还有了俩名字。”

“哈哈哈……”大家看着他这么开心,都纷纷相视一笑,却都有默契一般,笑着笑着,眼泪就夺眶而出,在他们脏兮兮的脸上流出了泪痕。

“哥,你们咋都哭了?”小二狗看着他们笑中带泪,不禁疑惑,但他这个年龄显然理解不了这些新认的哥哥们。

“高兴啊。”喜鹊说:“以后跟我,我教你打枪,教你蝎子倒爬城。”

“还是跟俺吧。”刘景荣说:“俺教他读书识字,行医治病。”

“不如跟我。”秀山也开心的说:“我教你种稻插秧,制作扁担。”

“你可拉倒吧,咱豫北能种稻?”栓子打趣地问,随后自己回答:“咱这儿连水都没,还是跟俺种麦子,学蒸馍和炒菜吧,以后饿不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十分开心,然后,大家把小二狗的爹埋葬了,对着他磕了四个头,让小二狗也磕头。

这一路,本以为有个小孩儿多些累赘,但没想到小二狗对各种事情都好奇,加上聪颖及童言无忌,时不时惹大家开心一阵,路上增添了不少乐趣。

直到10天后,大家终于走进匡城。刘景荣离开4年了,那时因为黄河泛滥加上构陷杨二,不得已逃难,如今来到家乡,看着黄河泛滥后的盖着沙土的土地,瞅着没什么禾苗的田地,摸着道路两旁的蒲柳,看着河沟里的蒲苇,一切都是那么地亲切,不由得泪湿眼眶。

按计划,张义,王小光和大柱进城打探情况,刘景荣带着栓子和套栓,照顾着秀山和喜鹊,因为他们俩不是豫北人,一开口就会被人听得出,所以他俩很少说话。只是去老班长家时,刘景荣让秀山和喜鹊照顾着小二狗,他带栓子和拴住去。

刘景荣按照老班长生前交代的地址,找出了他留给家人的私房钱,也知道他家的地址,通过打听,来到了老班长的村子。他们找到老班长家,发现一家破败的房子,里面有一个老太太带着两个小孩儿,小孩儿见到生人来了,立马躲到老太太身后,老太太眼神不大好,但是能察觉有人来,就平淡地问了句:“你们是谁啊?来干啥啊?”

“大娘。”刘景荣很礼貌地打了招呼问:“这是王有福的家吗?”

“没错,有福去省里当大厨了,常年不在家,你找他弄啥?”老太太说着,就认真看眼前的人,一个个穿着破旧的军袄,背着蓑笠,打着绑腿,立马吓了一跳说:“老总啊,俺家可是穷的啥都没了,全靠媳妇洗衣服,当帮工养活,实在没啥孝敬的啊,是不是有福犯了事儿,老总们可要通融通融啊……”说着还一个劲儿的作揖,让俩孩子躲起来。

“大娘,你误会了。”栓子见了,不由得痛哭失声,对他说:“咱不是来抓人的,你可能还不知,你儿子其实一直在前线,还是个班长,也是俺的班长,对俺可好……俺都是他的战友!”

“是啊,俺都是吃老班长的饭打的仗。”套栓继续说:“俺这回不为别的,就是看看你。”

“就是啊,大娘。”刘景荣说着打圆场:“外面这么冷,要不咱屋里说,俺把老班长的事儿都给你说说。”

“咦!你看俺老太,就是,孩儿啊,赶紧进屋。”老太太一拍巴掌继续说:“大蛋,二妮,赶紧给你妈叫来。”

一行人进屋,不等大家开口,老太太就问:“有福最近咋样啊?听说在部队苦得很,他有饭吃没?瘦了没啊?”

“老班长不少吃苦,他对俺都很照顾,全队就他吃的胖,你放心吧。”刘景荣继续说:“俺才入伍时,就是跟着他干,后来让俺治伤,侦查,就连侯安都跟俺是好弟兄。”

“小安也出息了,他俩人呢?咋都不来啊?”老太太笑着问,心里最关心的还是儿子和亲人。

栓子一听这话,不由得泪湿眼眶,他亲眼目睹了老班长为大家而死,他也从抽泣变成了哭泣,刘景荣一见,也忍不住哽咽地说:“大娘,您可能还不知……前段时间……国军和鬼子……在太行山南……打了场大仗,一团1000多人,就俺几个……活下来了……”

“在撤的路上……发现鬼子,老班长为了……大家能活下去,去和鬼子……拼命了……”栓子也哭着说:“他走之前……叫的都是……叫大家跑……”

“是啊,大娘,团长给他立一等功一次,还发了钱……”拴住也劝慰,随后示意刘景荣拿出钱给大娘。

“就是这些,除了他的饷钱,就是抚恤了……”刘景荣也回答,其实大家番号没了,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国家的抚恤,但这么说,总是让人好受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