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乃中兴之主 第42章 昭昭青史

作者:白发老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01 19:42:2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而朱由校在听到这些新鲜词时,却是来了很大的兴趣,非要缠着朱由检给他讲讲‘两脚羊’是什么意思。

对此朱由检顿时感觉自己有些头疼,这种血腥暴力的东西,真的可以告诉皇兄这么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少年吗?

虽说自己比起皇兄那是更加的年少,可是自己毕竟是两世为人,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早已正确树立,不像皇兄如今只是一张白纸,任何一滴不应有的墨汁滴落,都会引起历史的偏移和动乱提前。

想想之前皇兄在处置了周儒礼后,整个人都开始对权利有了错误的认知,自己这时候再把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讲出来,万一皇兄把权利和任性联系起来,那他们老朱家,不会出现一个杀人狂吧,这可是大明啊,又不是魏晋南北朝的荒唐时代。

不过反头一想,自己今天要是不说,一来只怕是不会有安生日子,再者朱由校迟早也是会面对这些事情的,与其到时候被带歪,还不如自己这个时候亲自上手,再稍加引导,说不得还可以起到正面的效果。

“皇兄确定要知道?”朱由检心有余悸的担忧问道:“皇兄不要看它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这背后却是有着血海滔天的深仇大恨,其中的残忍程度,臣弟哪怕只是在书中看到了寥寥数语,却仍是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屈辱感。”

朱由检怕朱由校发展成心理变态,提前给对方打了个预防针。

“这怕啥,五弟你不是说了,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吗,难道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凶残的?”

相对于朱由检的谨慎,朱由校却是显得有些满不在乎,在他的想法中,能有什么比杀人砍头更为恐怖的事情呢。

看到皇兄朱由校这种无所谓的样子,朱由检又开始有点后悔了,漠视生命,没有敬畏之心,这正是成为杀人狂的基本修养啊。

尤其是杀人狂的手中,还握有主宰天下的权柄,两者一旦结合起来,堪称是庶民之殇。

不行,自己身为爱岗敬业的新世纪好青年,必须要把这种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这个艰难的任务,自己就从讲故事开始吧:

【事情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北方的汉人遭受了一场难以言喻的动乱与残酷。】

朱由检刚刚开口,脑海中便自动涌现出当时的惨象,那种天下动乱不堪,小民难以苟活,这种深深的绝望,自己曾作为庶民中的一员,深深理解,这绝非是青史上寥寥数语就可以淋漓尽致展现出来的。

“五弟,你说的这个时候离我们这么远,你怎么会知道的这么详细的?”

朱由校突然插话,这么久远的事情,五弟怎么会如此一丝一毫的知道,就连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皇兄,史实流传下来,除了民间的口口相授,还有文字可以记载,别忘了,昭昭青史,录尽前朝。所有发生的事情,无论好的坏的,都会在青史之中,一一记录在案的。”

随即朱由检正了正神色,小脸上浮现出一股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严肃:

“皇兄,明日之后,你便是我大明的天子了,今后你的一言一行,同样都会被记录在青史之中,所以皇兄一定要正己身,施恩于天下万民,只有这样,我大明才可以真正的千秋万代,皇兄也能够在昭昭青史中,留下明君的身后名。”

只可惜朱由检的话,并没有引起朱由校的深思,反而仍是无所谓的回答道:

“五弟,这有什么难的,我让史官必须按照我说的写不就是了,如果他敢不听我的,我就杀了他,直到换个听话的上来。”

我***

朱由检真的是想骂娘了,反正他们兄弟俩也不是同一个娘。

听到朱由校这逆天的言论,朱由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历史上,‘崔杼弑其君,为掩史实三杀太史’的典故,当然后面的结局也是很显而易见。

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太史公,大多都是有着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素养,不然也不会有兄死弟继,连绵三人的故事流传下来。

而如今皇兄朱由校这种心态,真的是给朱由检狠狠泼了一盆凉水,从里到外,心冷无比。

“皇兄,你能止得住朝廷修的正史,难道你还能止得住朝堂之外,无数文人庶民的千万张嘴不成,他们会把这些事,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下去,甚至有些文人,会在自己的自传中,添油加醋的抹黑皇兄。如果是这样,皇兄又该怎么去禁止呢?”

朱由检的神色变得有些冷,似乎是不想与朱由校多言,而朱由校看着自己五弟这严肃的神态,也是没来由的有些心虚:

“可是,就算我按五弟你说的去做,难道他们就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中伤我吗?”

这……

朱由检必须承认,皇兄朱由校这个反问其实特别的有深意。

诚然,作为一个皇帝,无论你做的好与不好,都不过是牺牲一部分的利益,让另一部分人得利。

但这中间也是有差别的,得利者与失利者的占比不同,所带来的结果自然不同。

可这些话如今他实在不敢与朱由校细说,因为这已经牵扯到了官僚地主与庶民之间天生对立的本质。

万一要是泄露出去,以自己暂时这任人宰割、无能为力的地位,别说以后即位了,只怕是现在就会被有些人早早弄死。

利益,从来都是使人疯狂、癫狂,更何况在如今的大明朝,那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还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重重叹了一口气,朱由检释然的说道:“皇兄,这是不同的,一个人说坏,和一万个人说好,你觉得,听到的人会相信谁?”

“肯定是会相信一万个人说的话啊,毕竟让一个人说好,手段有无数种,但是要让一万个人说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朱由校很是自信的回答。

“所以啊,皇兄你觉得,我大明什么样的人最多?”朱由检继续发问。

“百姓。”朱由校这次回答有些干脆,因为他隐隐约约中,已经猜到了五弟想说什么。

“不错,就是百姓,只要皇兄轻徭薄赋,施恩于天下万民,到时候,百姓不但不会说皇兄的坏话,反而会人人称颂皇兄的仁政,多年以后,后人只会评价道:

在天启一朝,皇兄励精图治,孜孜不倦,广施仁政于天下,与朝堂诸公,携手开创我大明的中兴之治。

千秋万代,不管时间如何逝去,所有人都只会牢牢记住皇兄的恩德,这样的皇帝,又岂是一些暗藏祸心的乱臣贼子可以抹黑的?”

一口气说完这么长的一段话,朱由检觉得自己喉咙都快冒火了,连忙端过桌上的温水,小小抿了一口后缓缓咽下。

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言论,是否真的能够让皇兄想明白皇权与庶民的联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