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诗经的价值早已超脱了其文本本身。
“啊?”袁明明章满脸诧异,着实没料到袁温辞竟打算还回去。
袁温辞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不舍。
以袁明明章相国的身份和地位,府中奇珍异宝无数,价值连城之物也不罕见,他舍不得的,是那别具一格的字体。
这字体他还未来得及深入研习,就要物归原主,实在心有不甘。
“女儿,能不能过几日再还?”袁明明章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满含试探地看向袁温辞。
也只有袁温辞,换做是袁明念孝,他早就毫不留情地赶出书房了。
“父亲~”袁温辞拉长音调,轻唤一声,眼神中满是坚定。
她深知,若是改日再去,那位公子未必还在淡泊书店,机会稍纵即逝。
“好吧。”袁明明章无奈地叹了口气,将诗经递给袁温辞,脸上写满了委屈与不舍,那模样就像一个眼巴巴看着心爱之物被夺走的孩童,失落地撇了撇嘴。
“父亲。”袁温辞轻声唤道。
“拿走,拿走!”袁明明章摆了摆手,侧身躲开,不忍再看。
就在袁温辞刚要走出书房时,他又急切地叮嘱:“女儿啊,问问那位公子,能不能借我看一两天!”
袁明明章觉得,这最后的争取还是有必要的。
从书房出来,袁温辞回到自己房间,小心翼翼地用绣帕将诗经包裹起来。
“小如,随我出去一趟!”小如刚从外面进来,就听到袁温辞的吩咐。
“小姐?”小如一脸疑惑。
“快走!”袁温辞急切地拉住小如的手,匆匆走出相国府。
“去淡泊书店!”上了马车,袁温辞只简短地说了这一句。
淡泊书店?小如满心不解,忍不住问道:“小姐,咱们不是买到诗经了吗?怎么还要去淡泊书店啊?”
袁温辞笑而不语,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很快,她们来到了淡泊书店。
此时,诗经已经销售一空,书店里冷冷清清,短暂的热闹过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姑娘是来买书的吗?实在抱歉,今日诗经已经卖完了,姑娘不妨看看别的书。”袁温辞刚走进书店,掌柜便立刻迎了上来。
看袁温辞的穿着打扮,就知道她绝非普通人家的女子,掌柜的态度格外殷勤。
“不是,我是来找人的。”袁温辞微笑着回应。
找人?来书店找人?掌柜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他印象中,书店可不是找人的地方,既不是酒楼茶馆,也不是烟花柳巷,谁会来这儿找人呢?
“不知姑娘找的是哪位?”掌柜满脸疑惑地问道。
“你们淡泊书店是出售诗经的唯一店家?”袁温辞目光扫过四周空空的书架,开口问道。
“没错!”掌柜点头确认。
“那你们可知道有原著手抄本的人是谁?”袁温辞追问道。
她们买到的都是正楷版本,能有原著手抄本的人,身份想必不凡。
“这个……”掌柜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有原著手抄本的,恐怕只有作者本人了。
“袁明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淡泊书店?”就在掌柜愣神之际,庄不凡从后院走了出来,看到袁温辞,立刻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掌柜不认识袁温辞,但庄不凡却对她印象深刻。
“庄公子!”袁温辞微微欠身,礼貌回应。
“袁明姑娘这是还想买书?”庄不凡笑着问道。
“不是,我想找一位持有原著手抄本的公子。”袁温辞说着,将手中的诗经递给庄不凡。
庄不凡打开诗经,只看了一眼,心中便已了然。
普天之下,唯有镇北侯府小侯爷牧禾之有这原著手抄本,看来侯爷已经到京城了,而且还把这珍贵的手抄本送给了袁温辞。
不过看袁温辞的样子,似乎并不知道牧禾之的真实身份。
“恐怕要让袁明姑娘失望了,这原著手抄的诗经,我们淡泊书店从未出售过,应该是作者送给了什么人。”庄不凡回答道。
既然牧禾之隐瞒了身份,他也不便在此处拆穿。
听到庄不凡的话,袁温辞难掩失落之色,看来寻找的线索就此断了。
连庄不凡都这么说,确实没什么办法了。
“不过,在下倒是知道一个地方,或许能帮到袁明姑娘。”庄不凡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一听还有希望,袁温辞顿时眼前一亮,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还请庄公子赐教!”
“明日便是先皇开设的诗词大会,届时京城的才俊都会前往。这位公子既能持有原著手抄本,身份必定不凡,想来一定会参加。”庄不凡耐心解释道。
诗词大会?袁温辞自然知晓,这是大梁的一项重要习俗。
大梁以武立国,崇尚武艺,景太祖皇帝建立大梁后,为平衡文武,大力兴办儒学,广纳学士,特开设诗词大会。
天下学子、有才之士皆可参加,不论国籍,一视同仁,以此推动文学发展。
诗词大会上,文人学士、才子佳人汇聚一堂,切磋论道,最终评选出一位诗魁。
这三年一次的盛会,有的人提前一年就开始精心准备,只为夺得诗魁之名。
前两次诗词大会,诗魁分别被匈奴的天才端木凌和南蛮的刘邦彦摘得,大梁颗粒无收。
听闻此次诗词大会,匈奴和大齐都会派人参加,为此,景瑞帝早在三个月前就下令召集天下士子,积极备战。
袁温辞微微点头,“多谢庄公子点拨,温辞明白了。”
说罢,她向庄不凡道别,径直回到相国府。
“小姐,明日您也要去吗?”小如跟在身后,好奇地问道。
袁温辞一时陷入犹豫,她不确定那个人是否会出现。
她本就厌烦这种场合,去了免不了各种应酬,对谁都得彬彬有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误解,落下相国府目中无人的名声。
来参加的人,有的是为了出风头,有的则是冲着相国府的名头,大多都心怀目的。
“去!”思索再三,袁温辞还是决定前往。
她心中怀着一丝期待,说不定能在那里找到答案。
镇北侯府内。
“侯爷,不凡传来消息,说夫人在找您!”沐寒风匆匆从外面走进来,“他说夫人明天会去诗词大会找您!”
“这庄不凡,什么时候开始操心我和袁温辞的事了,看来淡泊书店的生意太清闲,让他闲出功夫管闲事了。”牧禾之接过纸条,看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诗词大会?倒可以去凑凑热闹,不为扬名,就当是感受一下大梁的热闹。
自己来到这个皇朝十多年了,还从未真正体验过古代的盛世景象呢。
御书房内。
“袁明相,章大人!此次诗词大会筹备得如何了?”景瑞帝目光看向面前的两位臣子,神色关切地问道。
“回禀陛下,一切准备就绪!”礼部尚书章克勇恭敬地回答。
“很好,记住,这次的诗魁必须是我大梁之人!”景瑞帝神色坚定,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前两次诗魁都被他国夺走,若再如此,大梁的颜面实在无光。
此次诗词大会,不仅关乎文人的声誉,更关系到大梁的威望,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