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不放在最后一章末尾了,这样有助于一些朋友点进来,也避免浪费时间。
以下,可以快速了解完这十二万字。
第一小节:写了主角为了一个机会,类似于一个公务员面试资格,在自己的努力和姐姐帮助下来获得。
第二小节:获得资格后,还未拿到职位,短暂的得到了部分青睐,有些飘飘然,仗着一点少年气,以为自己行,但是始终在被事情推着走,最终在姐姐为了钱财差点丢掉性命后,逐渐的树立起自我,明白即便是改变自己的性格与家庭的命运,这点距离,都无比的难,所谓的意气用事,随心所欲,大多数是不成熟。
说重点:行文至此,本书作为网络小说是失败的。(不爽、私人化、情绪化)
第一,主角的塑造是失败的,因为堆砌了我个人大量的情绪,网络小说人物是做减法的,越简单越好,越复杂越难,我显然不具备复杂的能力。
第二,行文不够简洁、清晰,有阅读门槛,直白点就是给很多读者人为造成了阅读障碍。比如,引用诗经的句子,很多人毕业很久了,看个小说,不可能去查一下,还有行文拗口。
第三,人菜瘾大,玩的太复杂。一位合格的新人,应该从单一主线,单一的事件去玩,就像是画一条树枝,偶尔来点分支,来几朵梅花,始终向上;而不是上来就编鸟笼,以为自己是猫腻。
第四,从数据看,年前300收藏时与现在1500收藏,追读没有任何变化。
以下,一个中年人的一些话:
本书对我而言,是成功的,写出了我半年来很多难以言说的情绪。
我写东西很久了,以前都是瞎写公众号,或者投杂志啥的,也不图赚钱,就是喜欢,偶尔被赞美会很开心。
记得第一次在起点签约,还是高中暑假打工的期间签约的一本科幻,在远征大大那里,后来这几年来,想起来了写一点,想起来写一点,签约了很多本,每次都写几万字就写不下去了,太浮躁了,静不下心。
直到半年前,母亲突然离世了。
犹如晴天霹雳。
我夜里常常惊醒,发现自己三十多岁了还像个孩子,什么都不懂,随心所欲。
看似自己在打拼,实际上生活在巨大的保护当中。
很多话,压在心里,无法言说,即便是一点小小的事情,此刻也会变成巨大的委屈,在深夜猛然汹涌而至与她的记忆重合,泪流不止。
可恨,她不告诉我那些道理。
可恨,她不告诉我那些美好。
可恨,走的那么早......
可恨,明白的这么迟。
人与家庭的距离,这么近也这么远,可是再也走不近了。
人与自己的距离,这么近也这么远,走近已经三十多岁了。
母亲只有五十几岁,不在了。
反复的看百家讲坛,看王立群老师对于人生的理解,看王阳明,看诗词,企图让自己平静下来,所以才写了这本小说。
很多人物都是我情绪的放大以及经历的扩展,知道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书写本来就是一场记录,恰好记录下来吧。
——————————————
抛开写的一团糟,关于一位书友的评论我回答一下:
第一节,为什么要这么写?主角家里出身不错,是婆罗门,还有首富儿子朋友,为什么说一无所有?
(事实上所有的利益都来自于你自己的价值,甚至有时候有些刻薄的父母也会如此,比如,主角的父母不受重视。至于说朋友,如果经历过大学毕业、上班的同学就懂得,宿舍里老爸开工厂的朋友和你关系没那么大。帮不帮你,不是取决于你们是不是朋友,而是你自身的价值。
当然了我可能比较倒霉,没遇到美好。)
第二节,算是写到了我当下所处的状态处。
书会继续写的,但是追读不够,估计上架很难,1500也赚不到了,有必要会重新开一本。
然后,我打算离开西安了,看到后台广东的朋友最多,有租房便宜的地方推荐一下,我想买一辆摩托骑来。
2025.2月9日凌晨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