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河畔的酒肆在暮色中飘着酒糟味,刘縯的青铜酒樽砸在榆木桌案上时,惊飞了檐下一窝乳燕。这位舂陵二十八宿之一的豪杰正攥着半截竹简,上书新朝“限田令“的朱砂字迹在烛火下如同毒蛇吐信。“王莽这贼要我们种田不得吃饭!“他踉跄起身,铠甲上沾着的谷糠随着动作簌簌掉落,“明日便带人去砸了南阳府的度量衡!“
柜台后的老掌柜缩了缩脖子。他认得这位昔日的游侠儿如今成了绿林军首领,但更怵的是他腰间那柄淬毒的环首刀——去年秋收时,这柄刀刚剐了七个催粮的官差。酒肆角落里,几个年轻喽啰正摩拳擦掌,他们腰间鼓鼓囊囊的布袋里,塞满了从官仓偷来的粟米。
“且慢!“
刘秀的皂靴踏碎满地竹简,惊得刘縯手中酒樽脱手。青年从怀中掏出卷泛黄的《九章算术》,指节在“方田“篇的算例上重重一叩:“兄长可知南阳郡今年亩产实为三石,新朝官牒却要按四石征粮?“他的目光扫过刘縯身后几个捧着空粮袋的饥民,那些人脖颈上的黥印在烛火下宛如毒蝎。
刘縯的虎口青筋暴起。他记得三更天守着舂陵祖宅那晚,油灯下摊开的同样是这份粮册。当时老仆刘福浑身是血爬进来,怀里还护着半卷染血的《河图》——那是他们刘氏最后的念想。
“文叔这是要学那些迂腐儒生?“他突然拔出匕首,刃尖挑起酒肆屏风上挂着的汉代铜镜,“看看这上面刻的什么!'四海升平'!可如今...“刀锋划过镜面,迸溅的火星照亮墙上新贴的告示:王莽诏令,私藏《河图》《洛书》者,族诛!
刘秀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得那柄匕首——三年前兄长在祖宅大火中,正是用这柄匕首劈开了藏《河图》的暗格。此刻刀刃上的血渍,仿佛还残留着当年那场大火的焦味。
“阿兄每杀一人,我需救十人善后。“他突然抓住刘縯执刀的手,鲜血顺着指缝滴在《九章算术》的算筹上,“你杀的这个税吏,他女儿昨日刚殁在瘟疫里。“
酒肆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刘縯的亲信陈必达踹开木门,怀里护着个踉跄的胖子:“大将军急令!新朝派来的绣衣使者已到宛城,要彻查私铸兵器...“话音未落,刘縯的刀已架在陈必达颈间:“来得正好!拿这狗奴的脑袋给王莽捎个信!“
刘秀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看见兄长眼中跳动着与五年前不同的火焰——那不是守护家族的执着,而是被仇恨豢养的疯狂。当陈必达的头颅滚落酒肆门槛时,刘縯的狂笑惊醒了趴在柜台打盹的老掌柜。老人颤抖着摸出怀表,表面玻璃裂纹蛛网般蔓延——这是他见证过的第三次舂陵刘氏灭门之祸。
深夜的露水浸透了刘秀的麻布短打。他在白水河岸徘徊至天明,看着兄长在晨雾中焚烧税吏的文书。火光跃动间,那些“大泉五十“的铜钱在灰烬中闪烁,恍惚间竟与太学藏书阁里被焚毁的《赤伏符》残页如出一辙。
“文叔!“刘縯突然出现在身后,铠甲上沾着陈必达的血,“你果然没跟着那些儒生去修水利!“他的声音混着酒气,“明日跟我杀去宛城,把王莽那老贼的祭天台拆了当柴烧!“
刘秀转身时,河面倒影中映出他从未示人的另一面。他摘下腰间浸透血污的玉璜,那是阴丽华昨夜在桐柏山溶洞里塞给他的信物。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青年突然笑了——他想起在兰台焚毁《赤伏符》时,强华镜片上跳动的火光,与此刻兄长眼中的狂妄何其相似。
“阿兄可听过'螳螂捕蝉'的故事?“他擦拭着玉璜上的血迹,“等王莽的追兵赶到宛城,咱们正好在城门口摆个庆功宴。“
晨雾散尽时,南阳官道上已张贴起新的榜文。刘縯的画像旁写着“南阳大将军“,而刘秀的名字却出现在绿林军粮草账簿的末尾——负责押送“赈灾物资“的监军,赫然盖着阴氏宗族的火漆印。护城河对岸的茶楼里,说书人敲着醒木开始讲述新的传奇:“要说绿林军里最年轻的谋士,当属那个带着《九章算术》杀出血路的刘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