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变:大清帝国风云录 第66章 不要脸的官

作者:吃饱除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23:01:32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所谓“家下人”,就是三大藩王藩下兵丁的自称,对外称为“藩下人”。(注:引自《清代三藩研究》)

何毓秀祖籍河南确山(今驻马店),顺治二年(1645年)中奉天乡试副榜,通过“考职”获任州佐(知州佐官)。

相当于参加后世的公务员考试,虽然正取没考上,但分数线过了,从考不上的人里面,按1:5的比例补录补上。

但你补录补上了,只能说你有资格去国子监读书,不代表就一定能去上任当实职官。

人家就算正儿八经的举人,也只是有当官资格,更别说你这个副榜的。

理论上要去参加吏部的考职,考职后还要排队候选,至于候选数年还是十数年,那就“选期难料”了。

一心想当官的何毓秀坐不住了,于是向《增删卜易》的李文辉(觉子)占卜问仕途。

觉子给何毓秀摇了两卦。

第一卦是“官鬼旺相”并且化进神。

卦像在五爻化进神,五爻是天子之位,意思是将来何毓秀的功名还有,而且还是天子特别赏赐的功名。

第二卦,是“五爻未土父母旺相临日见,又见生世。”

两卦加起来,得出结论就是何毓秀能当官,而且还是父母(五爻,即天子)赏的官。

但不是靠考试的,更不是靠政绩,纯属靠父母(天子)赏的。

热衷当官的何毓秀得知自己将来还能升官,心里很高兴,继续再问觉子,他要如何才能向父母(天子)求功名?

觉子根据何毓秀的两个卦象“申金官鬼,化出酉金官鬼”和“世临酉金”得出一个结论——金主西,剑指西方,西去大利!

西,以及能给他官位的五爻(父母),两个条件加起来,只有谁?

拥有“西选”权的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这人对待人才,有个特点:

若你是真人才,他是真尊敬,所谓“挥金以要结人心,赏赉馈遗,动以数万计”;

若你是庸碌之人,你就必须拜入他名下,成为藩下人,他才会给你推荐官职。

而且人家平西王还不让你白当。

你当了他的藩下人,他还会给你卖身钱,“给身价银多者数万,少亦百余,视其才为等差,俾为己用。”

如楚雄知府冯甦“令同母某氏卖到平西藩下,当日得受身价银一万七千两”。

于是何毓秀很丝滑地拜入吴三桂门下,拿了吴三桂的钱银后成了吴三桂的藩下人。

不得不说,《增删卜易》的觉子还是很厉害的。

何毓秀他一个乡试副榜的举人,正常来说能弄上个州佐杂官,已经是人生巅峰了。

类似后世一个没后台的大专生考公被刷,但命里带官又被候补录取,然后被分配到偏远乡镇。

干了几年给你弄个副股级干部,四十多岁给你调个副科,退休前给你弄个二级主任科员已经顶天了,就你这种文凭还想进步?

你怎么跟那群985、211的选调生(进士、同进士)卷?

可觉子偏偏能从卦象中,给他找了一条特别的路子。

有了平西王当靠山的何毓秀,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顺治十七年(1660年),升任重庆知府,同年得平西王举荐,升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临元道、管参政事。

康熙五年(一说六年),任山东布政使分守道(注:一说任山东按察使,但不可能,后面居然降级了)。

康熙十八年任湖驿盐道。

康熙二十二年升四川按察使,同年“罢”。

按《增删卜易》的说法,就是“成也西,衰也西”。

平西王败了,他何毓秀自然也就倒了。

自从离开“西”这个五爻父母后,何毓秀的官运就大不如前,升迁速度更是原地踏步。

一晃十年过去了,他还只是个四品的分守道员,没法真正做到主掌一省,成为封疆大吏。

当他得知眼前男子是吴应熊时,他就意识到“西”来了,他的官运来了!

“奴才……终于见到少爷了,奴才……呜呜呜。”

何毓秀从没见过这个名义上的少爷。

并且从平西一派来说,他何毓秀就是在平西王权势炽盛时趋炎附势的那一批人。

充其量属于平西王的外围势力,压根就不算核心人员。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见到吴世子时痛哭流涕,甚至还厚着脸皮喊吴应熊“少爷”,心甘情愿把自己这个堂堂正四品的朝廷命官放在“家奴”位置上。

何毓秀心里门清。

平西王已经跟清廷撕破脸皮,扯旗造反了。

他这个被平西王推荐上来的副榜举人,此时虽然还当着清廷的官,如果平西王赢了就还好,他这个官还能当下去;可如果平西王输了,他能有什么好下场,估计他的官也是当到头了。

所以对何毓秀而言,平西王必须赢,一定要赢,必须帮助平西王打赢!

平西王赢了,他才能继续当官!

“少爷,老爷身体还好吧?自康熙五年从家里调到山东,奴才就快十年没见到老爷了。”

何毓秀也不说“遵从号令”一类,只是开口跟吴应熊提起“家里”、“老爷”,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他乡遇故知的亲切。

吴应熊第一次见到这么不要脸的官。

好歹也是正四品文官好吧,这比妓女还不要脸面,这跟妓女跪在你面前喊“爸爸”有什么区别?

但人家这么上道,吴应熊也不能总黑着脸,于是乐呵呵地扶起何毓秀,顺势聊起了家长里短。

两人旁若无人地聊得火热,这可就把晾在一旁朱万琮搞懵了。

敢情我就是那个外人咯?

那我刚才那番话说了有什么意义?

何毓秀乐呵呵地聊着天,眼角瞥了一眼进退维据的朱万琮,一脸惋惜地提醒吴应熊:

“少爷,朱大人是个能吏,可惜他忠于清廷,不能为少爷所用,着实令人扼腕。既然朱大人想为清廷效忠,要不就随他心愿吧。按察司和运河上的事,奴才之前干过,到时顺道兼了便是。”

何毓秀巴不得朱万琮赶紧死。

朱万琮相当于后世省纪委派驻的纪检组长,再加上他旗人身份,专门挑人家毛病,哪个分管钱、粮的地方官会喜欢?

谁正面见到了不是脸上笑嘻嘻,心里麻麻比。

朱万琮死了,就没人能监督他何毓秀,再加上朱万琮原本运河上的事务,也肯定是交给自己。

这里面的财富太大了,只要从中拿上一点点,那一辈子就享用不尽……

“何大人说的对,既然朱大人想尽忠,就不妨碍朱大人上路了。”

吴应熊觉得何毓秀说得很有道理,人各有志嘛,人家想死你干嘛拦着,还不如给人家个机会尽忠,成全人家。

“来人啊。”

吴应熊向门外的侍卫打了个招呼。

“伺候朱大人吃顿好的,让他安心上路。”

门外两名侍卫听令后,左右搀起朱万琮的双臂,准备将双腿发软的朱万琮拖出去。

就要被拖出门的朱万琮转过头,突然来了一句。

“那个……世子,你还招人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