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周若凝的住处,林清讲清来意,并将秦轲留下的十两银子留下。
“最近难民有增多的迹象,出门在外注意安全。”
其他的,林清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
回到武馆后院,锻兵房内三位师兄早已各忙各的了。
“梁师兄,我想买把武器,咱们武馆有没有内部渠道?”林清凑近问道。
“这你可算问对人了!”梁泗放下手中的铁锤,咧嘴一笑,
“咱们武馆的人买武器,能享八折优惠;你又是在锻兵房,直接打到六折。”
“还能再低点吗?”
林清试探着问。
“再低点?熊师兄怕是要把我打成骨折了。”
梁泗打趣道,一脸无奈地摊开双手。
看来,六折已是极限了。
林清忍不住笑了笑,没想到梁泗竟是个活宝。
“梁师兄,那按六折算,一把长刀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梁泗沉思片刻,说道,“看你想要什么样的长刀。普通长刀,三两到五两银子不等;
中等品质的长刀,十两到四十两不等;
上等品质的长刀,则是五十两到一百两不等。”
林清想到这段时间自己锻造的刀胚,开口问道,“我们现在打造的是什么品质的武器?”
“中等品质。对外售价的话,差不多二十两。”
打六折,也就是十四两。但兜里的银子依然不够。
“选的刀法路子?”
“没错,杜师兄说我更适合刀法。”
“恭喜恭喜。”
三人纷纷送上祝贺,林清也一一拱手回礼。
下午任务量繁重,林清暗暗将自己的想法先压了下来。
时间转眼到了傍晚,今天的任务量终于完成,梁泗三人已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
“还不走啊,林师弟?”梁泗拍了拍林清的肩膀,笑着问。
“各位师兄先走吧,我再打完这一把。”
等到锻兵房静了下来,林清放下手中的粗坯,抬起头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他知道,生铁和熟铁通过相互作用可以得到一定质量的钢,这比传统的锻钢工艺要高效得多。
但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是准备好合适的生铁与熟铁。
锻兵房内熔炉的铁矿石经过高温熔炼,便会先成为液态的生铁;
而当生铁被充分搅拌、反复处理后,便会转化为半液态的熟铁。
费了一些时间,林清终于凑齐了所需材料:液态的生铁和半液态的熟铁。
当他将二者小心混合时,预想中的猛烈反应并未发生,只有炙热的火舌舔舐着他的脸庞,散发出让人炫目的橙红光芒。
林清目不转睛地盯着混合物的变化,手中的工具小心搅动,确保融合的均匀性。
当材料逐渐凝固时,林清再次将它们送回熔炉,在高温炙烤下保持液态。他知道,真正的关键步骤还在后头。
【当前物品:熟铁】
【属性:质地柔软(可修改)】
【描述:一块平平无奇的熟铁罢了】
林清明白,是自己生铁太多了,比例没加好。
他对这块熟铁一阵敲打,再看去,熟铁已变为了钢。
林清默默将今天生铁与熟铁的比例记在心中,打算明日再作尝试。天色已晚,他抬头看了看熔炉外昏暗的天光,还是决定尽快回家,以免家里人担忧。
“今晚看来不能上山了。”
他原本计划晚上进山捕猎,碰碰运气。
但想到渡鸦夜里视力不佳,无法协助他寻找猎物,也只能作罢。
“灵宝哪能当饭吃,如今隔几天尝一点已经算不错了。”
林清心里暗暗叹气,又用这句话安慰着自己。
接下来的三天,他的日子过得紧凑而规律:
上午不是在家修炼,便是进入山林寻觅野味;
下午则全身心待在锻兵房,忙于制作粗坯。
临近下班时,他总是独自留下,继续调整灌钢法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梁村附近暂时未见难民踪迹。
但城内的灾民却与日俱增,不少商铺不得不选择关门避祸。
更糟糕的是,大量难民聚集在城外,零零散散形成了几处凌乱的聚居点,浓重的饥寒气息几乎笼罩了整个城边。
这几天,已经有不少人因饥饿而死。
林清站在高处眺望那片杂乱的帐篷与人群,感受到寒风的刺骨。
“天气渐寒,若这样下去,死的人只会更多。”
他皱着眉头喃喃道,心中泛起隐隐的不安,“说不好,还会爆发瘟疫。”
冬天的瘟疫,比寒冷更可怕,也更无情。
不过,林清倒不担心自己的家人。
快一周的灵宝肉粥滋补下来,家人的身体素质早已远超常人,寻常瘟疫对他们无效。
真正让他忧心的,是那些饥饿无助的难民。
没钱没粮的他们,在生存的绝境中,可能会做出任何事情。
对这些人来说,横竖都是一死,倒不如搏一把,哪怕最后是做个饱死鬼。
近几日,城墙上的守卫人数翻了一倍,巡逻也更加频繁。
可难民的聚集和骚动仍在不断加剧。
林清不禁想到秦轲,这几天似乎真的被秦家软禁了,连武馆都没再露面,具体情况却无从得知。
好在经过无数次尝试,林清终于掌握了灌钢法的诀窍,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就在他暗暗庆幸时,城外的景象却愈发令人揪心。
第四天清晨,他踏上通往武馆的路,却意外发现路两旁的树皮被剥得一干二净,光秃秃的树干暴露在寒风中。
脚下的草根更是被连根挖起,地面满是凌乱的刨痕,难民们已经到了极度饥饿的边缘。
“这位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给口吃的吧。”
两名面黄肌瘦的难民瘫坐在路边,衣衫破烂,头发打结如草,眼中透着麻木与绝望。
尽管嗓音沙哑,他们仍强撑着从地上伸出手,向路过的行人乞求施舍。
林清放慢脚步,目光落在那双枯槁的手上,心里五味杂陈,却也明白,这只是冰山一角。
忽然间城墙传来击鼓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一字一句地敲在众人耳中,也敲在了众人心上。
难民们听到鼓声,纷纷抬头望去。
城墙上,一名身着官服的传令官站定,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灾荒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朕心忧之。
特命各地官府开仓赈济,以解民困。
于本月初六,在城南粮仓处发放救急粮。
望诸民相互转告,依序领取,共度时艰。钦此。”
圣旨声落,城外瞬间一片寂静,紧接着便是如潮水般的叩拜声。
有人泣不成声,有人连声感恩。
来到武馆后,林清先是找到熊大力。
“师兄,中午好。”
“哦,林师弟,有什么事吗?”
熊大力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得知师傅准备对林清“问心”的消息后,熊大力对他态度明显好了不少。
“师兄,这几天我在锻造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快速制钢的方法。”
林清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快速制钢?”
熊大力手上的动作顿住,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他放下锤子,仔细打量着林清,语气微沉:“你确定不是开玩笑?”
“师弟绝无戏言。这几天我经过反复试验,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
今天来,就是想请师兄亲自看看用这种方法锻造出来的武器是否合规。”
林清解释道。
“好,我去瞧瞧!”
熊大力眼中露出几分兴奋。
他抹了抹额角的汗珠,大步跟着林清朝锻兵房走去。
如果林清说的是真的,那这方法或许能解决他们当前交付压力的问题。
想到这里,熊大力心里隐隐有些激动。
两人匆匆来到锻兵房,梁泗等三位师兄看到后,纷纷行礼,不明白为何熊大力为何突然来到此地,难道是锻造的武器不合格?
梁泗三人带着疑惑的眼神在锻造房外等候。
林清按照灌钢法的步骤进行操作,当两种铁水融合到一起后,凝固冷却后便完成了。
“师兄,好了。”
“这么快?”
熊大力满脸不可思议,这才花费了多少功夫,只是两个铁水浇铸在一起而已。
他用手探了探已经冷却的材料,触感告诉他,这确实是钢。
熊大力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忍不住再次确认:“这……真的是钢?”
林清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回师兄,此法名为‘锻钢法’。”
“好,好!这个方法好啊!”熊大力激动地来回踱了两步,转身对林清叮嘱道:
“我立刻去禀告师傅!但在此期间,这个方法绝不能告诉任何人,明白吗?”
“师弟明白。”林清拱手应道。
熊大力再次匆匆离去。
梁泗三人回到锻兵房,心中更是疑惑,刚才熊大力出去的时候,脸上的兴奋可是肉眼可见。
他们纷纷询问林清。
“能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方法。”
锻钢法不可说,林清只能搪塞过去。
三人狐疑,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那不就是加钱吗?
加钱好啊,最近因为难民的事,粮价竟然破天荒的在小寒前后上涨了。
这在之前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另一边,熊大力已快步走入洪府。
“大力,这么急匆匆的,出了什么事?”
洪启元正盘膝打坐,双目微闭,语气平和中带着几分沉稳。
“师傅,弟子近日发现了一个颇为特别的炼钢方法,今日特意带来给您过目。”
熊大力直接开门见山,将手中的钢块奉上。
洪启元缓缓睁开眼,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好奇。
他隔空摄来钢块,仔细端详片刻,指尖轻触表面,感受到它的质地与韧性。
“确是好钢。”
洪启元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
“这钢块看着比我们锻兵房的成品还要细腻一些。说说,用了什么法子?”
熊大力拱手答道:
“弟子也是偶然得知此法。
这是弟子新收的一名锻工提出的,他用一种称为‘生铁’和‘熟铁’的材料,依照一定比例混合炼制而成。”
“生铁、熟铁?”
洪启元轻声重复,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有意思,铁还有这般区分?继续说下去。”
“师傅,此法并不复杂。”
熊大力顿了顿,整理了下思路,接着说道。
“只需先将生铁熔成铁水,再用它浇灌半液态的熟铁,经过融合冷却后,便可成钢。
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一个时辰。”
洪启元闻言,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钢块,目光变得越发深邃。
他沉吟片刻,才开口道。
“听起来倒是简便,但效果如何?与我们传统锻造的钢相比,这块钢质量如何?”
“师傅请放心,弟子已仔细验证过,这种钢的强度与韧性虽不敢说完全无差,但已经十分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胜出。”
洪启元不禁点头,眸中多了几分欣慰。
他放下钢块,缓声道:“一个时辰便能炼出如此品质的钢……若真能推广,这法子便是天大的功劳了。”
熊大力见师傅对新方法颇为认可,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师傅,这法子若能普及,锻兵房的效率定能提升数倍,还能节省许多成本。”
洪启元缓缓点头,目光落在那块钢上,若有所思。
“若此法能用于军中,意义非凡。”
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对自己说。
“一旦钢刀取代铁刀,对阵之时,卷刃的必然是后者……更何况,这方法若能造出盔甲,军队的战力恐怕将出现质的飞跃。”
说到这里,他抬眼问道:“此法可有名称?”
“回师傅,这种方法名为‘灌钢法’。”
洪启元眼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
“灌钢法……倒是个贴切的名字。没想到,我启元武馆竟藏有这等奇才。此人叫什么名字?”
“林清。”
“林清?”
洪启元微微一怔,眉头轻皱,显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师傅,是杜师弟大半个月前收的学员。”
熊大力提醒道:
“就是那个三天掌握《万流归一诀》所有招式,半个月便成功入门的。”
“竟然是他!”
洪启元惊讶地挑了挑眉,“真没想到,这两件事竟出自同一人之手。”
他顿了片刻,似在思索什么,然后语气一转:
“对了,之前让你打听的事,进展如何了?”
“师傅,杜师弟正在处理。想必明后日便会有结果。”
“好。”
洪启元点头,神色变得冷峻起来,
“此人天资虽高,但想真正得到启元武馆的认可,品行尤为重要。
在消息确认之前,不可走漏风声。此外,先把这个月的任务交付了。”
“弟子明白。”
熊大力拱手离开。
等熊大力走后,洪启元转身进入书房,展开笔墨,疾笔书写一封书信。
信封装好后,他取来笼中的一只灰羽信鸟,将信件绑在鸟腿上。
“去吧。”
洪启元轻轻一挥手,灰鸟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叫,振翅而起,消失在天际。
傍晚时分,林清也准备收拾东西走人。
“林师弟,今晚怎么走的这么早。”梁师兄问道。
“当然要劳逸结合。”
林清锤了锤自己的老腰。
只不过他刚出门便碰上了熊大力。
“林师弟请留步。”
梁泗三人识趣的先离开了。